超赞名人>福建省名人>宁德市名人>周宁县名人

周敦棠

暂无周敦棠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周宁名人周敦棠介绍

周墩南区红军后方医院医生

周敦棠(1889-1940),福建省周墩(今周宁)县狮城镇(城关)人。出生于周墩县中医世家,童年进私塾就学,稍长从父学医。在长年行医中,目睹社会贫困官场腐败,萌生革命思想并经常救助贫穷病人。

周敦棠生平

出生于周墩县中医世家,童年进私塾就学,稍长从父学医。在长年行医中,目睹社会贫困官场腐败,萌生革命思想并经常救助贫穷病人。1936年4月参加革命斗争,任周墩南区红军后方医院医生,一边治疗护理红军游击队伤病员,一边利用行医为掩护探听敌军情报、从事交通工作。当时,红军伤病员都隐蔽在深山密林的山寮中,周敦棠不辞辛苦,翻山越岭为伤病员治疗,先后治好阮英平、张云腾、罗富弟等红军游击队领导人的伤病和百余名伤病员。1936年底,在与后方医院院长陈龙诗在大栏头山寮为十几位病伤员治疗时,突遭敌军包围袭击。为掩护伤病员,周敦棠冒着生命危险,故意暴露自己把敌军引到另外方向,自己才仗着熟悉地形安全脱险。1937年2月,周敦棠在行医途中发现敌情,便及时向红军游击队报告。红军游击队借机伏击敌军,打了胜仗。同年夏,敌保安独立旅第二大队长聂社光患白喉病请周敦棠治疗,周敦棠借机进出敌军驻地了解敌情。一天下午为聂治病时看到桌上放着岭头敌军抓捕了几名游击队员的报告,故意以“队长病中不宜开杀戒”劝导聂,并及时向红军游击队报告情况组织营救。在周敦棠的活动下,这些游击队员避免了被敌杀害的危险,国共双方签订合作抗日的协议后获释。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红军主力改编为新四军于1938年2月北上抗日,周敦棠受命留在闽东北游击区的后方医院治疗伤病员。1940年3月在周墩后方医院调配药品时遭敌袭击被捕,历经酷刑坚贞不屈。此后押解福安监狱囚禁,期间感染重疾未及治疗。奄奄一息之际,国民党特务才同意保外就医。是年9月终因伤病恶化,在周墩县城不治牺牲。

周敦棠简介

周敦棠 (1889-1940),福建省周墩(今周宁)县狮城镇(城关)人。

周敦棠补充介绍

  周敦棠,狮城人,光绪十五年(1889)生。家庭殷实,父高樽,清末秀才,是颇有名气的中医。敦棠童年进私塾就学,稍长从父学医,成年能独立行医,尤精“白喉病”医术。秉性耿直,乐善好施,常为穷苦病人免费施药治疗,救治了不少危重病人,深受群众称颂。

  敦棠常在周墩南区行医,目睹社会腐败,百姓病痛比比皆是,他慨然长叹“此情形单凭仁心义术的医生怎能解决”。他在芹太丘、东山一带行医,受苏区革命群众的影响,在中共党员吴建树引导下,于民国25年(1936)4月参加革命,担负南区后方医院治疗工作,往来于咸坑、雷打石、大栏头后方医院,治疗护理红军游击队伤病员。年底,他和后方医院院长陈龙诗在大栏头山寮为十几位病伤员治病疗伤时,突遭敌人包围袭击,他和龙诗急速把伤病员隐蔽安妥,然后鸣枪把敌人引向自己,往深山密林撤退,伤病员安全脱险。第二年2月,他在行医途中,获悉保安队一排兵从周墩往咸村方向开发,他赶到长贝垄向阮英平等领导汇报敌情,阮英平派侦察班长金信江带领20余人在桃亭周围仗击敌人,缴获 2支,子弹数百发,敌兵溃逃。同年,驻周墩省保安独立旅第二大队长聂社光患白喉病,请敦棠治疗,他乘机与聂拉上关系,能进出聂的驻地,从中了解敌情。一天下午,他为聂治病时,看到聂桌上放着岭头敌驻兵捕捉吴建树、张玉枝、张朝顺等人的报告文字,敦棠随意佯问:“抓这些人做什么?”聂说:“他们是0,就要在岭头枪决,吴还是叶飞的科员。”敦堂劝说:“这些人都是农民,吴还是我的亲戚,目不识丁,哪来的叶飞科员?不信你提来审问便知。况且,队长在病中不宜开杀戒枪毙人,要求神灵保佑。”经敦棠活动,聂将吴建树等人提到周墩,吴家花大洋百余元,方把事态缓解。但聂调往福安,并将吴等人带走,敦棠托陈大章往宁德桃花溪报告于阮英平营救。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建树等人获释。敦棠继续以行医之便,奔波于各后方医院,为红军游击队伤病员治病疗伤,先后治好阮英平、张云腾、罗富弟等百余名伤病员。

  民国29年3月,敦棠在周墩后方医院调配药品时,被周墩自卫中队围捕,遭受酷刑,敦棠守口如瓶,坚不泄密,后押解福安监狱,囚禁半年,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经多方营救保释回家,于9月病伤发作,不幸逝世,年52岁。

  “周敦棠”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