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揭阳市名人>揭东区名人

邱及

暂无邱及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揭东名人邱及介绍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原常务理事

邱及(1910.12.10 - 1984.8.29),广东揭阳小坑村(今属揭东县玉湖镇)人,原名英杰,字仲推,号南离子。世界语名Orverda(世界语“金绿”),我国著名的世界语者。是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全国侨联第一、二届常委,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中柬友协常务理事,中老(挝)友协常务理事。著有古诗词《红尘集》。

邱及简介

邱 及(1910.12.10 - 1984.8.29),广东揭阳小坑村(今属揭东县玉湖镇)人,原名英杰,字仲推,号南离子。幼年家贫,5岁起随养母上山放牛,12岁才入乡墪读书。

1925年投身国民革命,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先后在上海昌明艺专、上海美专就读,其间从事进步学生运动,组织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后援。

1932年底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3年回到广东揭阳,在揭阳一中和揭阳女中任教,秘密从事左联工作并负责左联地区刊物《刁斗》的编辑出版。

1934年至1935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6年出狱后赴暹罗(泰国)及印度支那等国工作,宣传和发动华侨援助祖国的抗日救亡活动,是泰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曾任泰共中央常委、中共旅暹(泰)工委常委、《真话报》社长和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并在抗战胜利后担任党的公开代表。

1949年3月奉调回国,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华侨组组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亚洲组组长、欧非近东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及国外司司长、经济司司长,北京第三外国语学院(原“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院长。

邱及同志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1973年恢复工作,任中共北京语言学院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党委常委、副院长、顾问。

邱及补充介绍

  邱及(1910―1984),1910年12月10日出生于揭阳县小坑村(今属揭东县的玉湖镇)一个侨眷家庭,生母是泰国人。幼年家贫,12岁才入乡塾读了两年书,后转至邻村的学堂读高小。1925年在榕江中学(揭阳一中前身)读初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南京晚庄师范就读,不久学校被封闭,转回汕头礐光中学读高中。1930年到上海,先后在昌明艺专、上海美专就读,参加过“左联”。1933年在上海美专毕业,回到揭阳县立一中和女子中学任教员。此时他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共同创办进步-《刁斗》,于1934年5月被国民党当局捕禁于潮安县、汕头市石砲台、广州等处监狱。1936年被乡亲保释后-泰国,先后在东北部的孔敬村担任华侨学校校长,并在华文报馆担任记者和副刊,积极宣传发动华侨援助祖国的抗日救亡活动,组织侨胞抵抗日货及捐款支援祖国抗战。1938年转到泰京曼谷参与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和暹罗华侨文教界抗日救国会的工作,并在中华中学任教,1939年秋转到香港工作。此期间他曾到过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从事文教工作并筹建华侨学校,后因汉奸告密,1939年12月被在老挝巴色的法国殖民主义当局逮捕,3个月后被释放转到老挝青龙华文华中学任教,1941年返回泰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泰国华文《真话报》社社长,致力于泰中人民友好工作。1946年1月和泰华社团代表及泰国报业公会、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代表共同主持了在曼谷皇家田大广场召开的拥有10万人参加的中泰人民庆祝和平胜利大会,通过一系列促使中泰亲善口号。

  1949年初奉调回到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司长等职,经常深入侨乡进行实地调查华侨历史和侨务政策情况,协助国家侨务部门制订有关的工作规定及措施。

  邱及青年时就潜心研究世界语,回国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先后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即北京第三外语学院)校长、北京语言学院副院长、顾问等职。

  主要著作有《红尘集》。是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第一、二届委员。1984年8月29日病逝于北京。

  “邱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