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海南省名人>文昌市名人

潘存

暂无潘存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文昌名人潘存介绍

古代官员、文学家

潘存,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嘉庆二十二年(1817)十二月初一生于文昌市铺前镇港头村(从京师返琼后,迁居白沙园村)。潘家耕读传家,书香不绝

潘存人物简介

七岁读私塾,聪颖过人,年十二三就能操笔为文,滔滔不绝,号为神童,岁试名列前芧,咸丰元年(1851)三十四岁中广东省举人,题第五十五名。不久,应礼部试,循例捐户部主事、福建司行人等职务。 潘存于京师余暇,研究经史,工诗词、文辞,书法尤妙,能悬肘作蝇头细楷。凡汉魏六朝碑板,以及唐宋元明诸名家书法碑帖,收藏丰富,朝夕临摹,至废寝忘餐。帮所作文字,名士不惜重金争购,日本人也十分推崇潘存书法。

潘存居京师30年,因秉性耿直,从未依附权贵。公卿知其贤,都中人士同他交谊尤挚,凡有建言,必与讨论。光绪八年(1882),潘存66岁告别京师,返回原籍。

光绪十年(1884)时值法帝国主义滋事,扰广西、福建、基隆等地。琼州西北与越南近邻,东北与闽海相接,孤悬海外,为战略要地,是两广屏障。当时的广东总督张树声知潘存才德,推荐他为雷(州)琼(州)两郡团练。张树声离任,经营守卫,地方得以安宁。清廷论功赐以四品官衔。其时,潘存还向朝廷提议“琼州改建行省”,亲自撰拟建省理由与方案,呈报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对此建议十分重视,但因当时国事纷乱,不久张之洞调离未予处理。查阅历史记载,潘存是至今所知道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海南建省的人。潘存公务之余,精研经史百家,著有论学26篇,中华诗词43首;研究了六书之渊源,订正了许多前人不准确的论述,著有《楷法溯源》一书,远销东洋。

现存的遗著有《克已集》、《论学十则》、《楷法溯源》以及《赏花有感》等,由侨居新加坡的裔孙潘宾臣印行传世。潘存离开官场之后,就一心一意地致力于兴学育才的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教育兴国”、“教育兴琼”。他先后在广东惠州丰湖书院和琼州府城苏泉书院、文昌蔚文书院掌教讲学。在教学中“崇实学,黜浮伪”,为惠州和家乡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为了表达他对丘濬的崇敬,拟发起复建奇甸书院,但因帮未果。便于光绪十六年(1890)与雷琼道朱采一起筹款创建“溪北书院”,购置图书,教化后代,对海南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光绪十九年(1893),潘存不幸病逝,终年76岁。

潘存评价

新会的两广总督张人骏以潘存品行高峻,学识深远,奏请朝廷,将潘存生平事迹,学问德行,宣付清国史馆。宣统三年(1911年)国史馆总篡赖际煕、协修商衍鎏撰写潘存传略,以风于世。潘存撰写的楹联很多很好,其中撰佳于“五公祠”的楹联,长期为中外游客所称道。联曰:唐嗟末造,宋误偏安,天下几人才,置之海外。道继前贤,教开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潘存补充介绍

  潘 存(1817~1893) 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农历十二月初一,铺前镇港头村人。从京师返琼后,迁居白沙园村。耕读传家,书香不绝,7岁进入私塾,一目数行,操笔为文,滔滔不绝,号为神童。岁试屡获首名,28岁举案首。清咸丰元年(1851) 始中举人。未几,应礼部试,遵例捐主事,分户部员外郎,转户部主事在福建司。潘存事余暇,研究经史,淹贯百家,工诗、古文辞,书法亦妙,能悬肘作蝇头细楷。凡汉魏六朝碑版,以及唐宋明诸名家书法贴收藏最富,朝夕摹写,至废寝忘餐。故所作之字,中外名士不惜重价争购。尤东洋人见潘存书,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居京师30年,会试十多科,屡荐不售。但公卿知其贤,都中人士与其交谊犹挚,凡有建言,必与讨论。性复耿介,不苟同异,服官30年,竞无所遇。66岁辞官归里。归籍后,光绪十年(1884),时值法国人滋事,扰广西,寇福建、基隆,沿海-。琼州西北与越邻,东北与闽接,孤悬海岛,战略要地,为两广屏障。粤督张树声知潘存才德,荐其为雷琼两郡团练。树声离任后,张之洞督粤,仍委为团练。他靖内御外,经营守卫,郡赖以安,-朝廷给予尝加四品衔。其时,首先献议琼州建行省,亲自撰拟建行省理由与方案,呈报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对此建议,十分重视,惟国事纷乱,不久张督调职离粤,未予处理,但潘存乃是第一个提出海南建省的人。

  潘存离开了30余年的官场生活之后,一心一意致力于兴学育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光绪十四年(1888),应广东总督张湘涛聘请在惠州丰湖书院任教。由于“务实学,重躬行”,获学子、家长及社会人士的敬佩和爱戴。两年后,年老多病,怀念家乡,辞别了丰湖书院,返回乡里。归琼后,热心地方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旋坐任琼州府城苏泉书院掌教四年,文昌蔚文书院掌教四年。为了表达对琼山丘文庄公的敬慕之心,欲建奇甸书院,未果。同观察使朱亮生筹建规模宏大的溪北书院。购藏书籍,以栽成后世。自拟讲堂联:“学问无他,求益乎身心家国天下;载籍极博,折中于易书诗礼春秋。”他为该书院的头门联曰“维持风俗,教育人才。”光绪十五年(1889)冬拟的府城五公祠楼上名联,读后令人激愤泪下。联云:“唐嗟末造,宋误偏安,天下几人才置之海外;道继前贤,教开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潘存50尚未得子,后经宗人劝其纳妾,始举一男,73岁始得一男孙,喜不自胜,何恨天花流行,男孙竞而夭折,悲痛逾常,遂一病不起,于清同治癸已年(1893)六月初八日逝世于家,享寿76岁。

  潘存于经史百家之作,无不博通,惟其志在追步前贤,不喜以词章自炫,於诗尤不多作,偶有所吟,亦极古醇朴,集中有诗四十首。所著有《楷法溯源》一书,共七卷。该书论述精辟,观点新颍,深受读者欢迎。后人集其诗文刊印,书名《潘孺初先生遗集》,梓行于世。

  “潘存”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