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扬州市名人>宝应县名人

王凯泰

暂无王凯泰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宝应名人王凯泰介绍

清代进士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幼徇、幼轩、补帆,号补园主人,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十年(1860)在籍襄办江北团练,反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入李鸿章幕。历任浙江督粮道、浙江按察使。兴修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水道。同治六年(1867)迁广东布政使,在任裁汰陋规,核减厘捐,复兴书院。七年擢福建巡抚。十三年(1874)时因沈葆桢奏请移巡驻台以协理外交之故,于光绪元年(1875)渡台处理台湾事务,后因积劳及瘴疠侵袭病故。赠太子少保,谥“文勤”。著有《致用堂志略》、《致用堂捐藏书目》、《归园唱和集》、《海上弦歌集》、《岭南鸿雪集》、《三山同声集》、《新刻续千家诗》、《训番俚言》,以及《台湾杂咏》等。

王凯泰人物生平

1860年夏,母死回籍守制。是年夏,李秀成底定苏南。为保住苏北,清廷命佐理江北团练,督率清军进攻苏北捻军,累加四品衔。1863年入李鸿章幕,协助镇压太平军。

同治五年(1866)任浙江按察使,同治六年(1867)广东布政使。同治九年至光绪元年(1870-I875)任福建巡抚,在任各地方官期间,修浚绍兴三江闸,浚广州六脉渠。监福建乡试。并兴学、禁械斗、禁溺女等,办了一些好事。他在福州期间,刚好沈葆桢任船政大臣,时常来往。

同治十二年(1873)上疏言应改革六事:请停止捐例,裁汰冗员,限制保举,恢复廉俸,重视学额,建立练营。

光绪元年五月十一日(1875.6.14),福建巡抚王凯泰由省东渡。十七日抵台(1875.6.20),公同参酌。王凯泰在台五个月,完成工作很多,其中完成台北区划及治理工作,台北拟建一府三县,即台北府,淡水县、宜兰县及新竹县,改噶玛兰通判为台北府分防通判,移驻鸡笼,向设南、北两路理番同知,南路驻府城、北路驻鹿港,筹备台北及恒春两城建城,派精于堪舆术的知府刘璈规划经理。请改台地营制,统归巡抚节制,以一事权。在处理学政事宜方面,所有台属考试,请以巡抚兼理。所有淮军自七月份(1875.8)开始分三批内渡,因有病,二百人不能登舟者安排参将留台料理,俟病愈另行派船归队等等。沈葆桢于五月二十三日(1875.6.26)上《台地无庸另派大员片》奏曰:“查抚臣王凯泰,已于本月十七日抵台。王凯泰用心之缜密、励行之清苦,胜臣远甚;所有开山抚番事宜,自应归抚臣专办。署台湾道夏献纶于民番情伪了如指掌,可资辅翼,无庸另派大员。台俗好逸,抚臣率之以勤;台俗好奢,抚臣示之以俭;台俗好斗狠,抚臣感之以和平:正本清源,易俗移风,于是乎在。”沈葆桢对王凯泰及夏献纶的配合极为信任。

王凯泰在台积劳成疾,兼以瘴疠致饮食不进,于同年十月十一日(1875.11.8)扶病返闽,二十日(1875.11.17)病逝,谥文勤。

王凯泰《清史稿》记载

王凯泰,初名敦敏,字补帆,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十年,以母丧归。粤匪分犯江北,上命大理寺卿晏端书治江北团练,大学士彭蕴章荐凯泰使佐理。叙劳,累加四品卿衔。同治二年,从巡抚李鸿章军幕。四年,浙江巡抚马新贻荐调,命以道员发浙江,署粮道。曾国藩、李鸿章、马新贻交章荐举,五年,擢浙江按察使。绍兴三江闸泄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水入江,岁久沙积,三县民请濬治。凯泰履勘濬治,复旧利。六年,迁广东布政使,裁陋规,省差徭,覈釐捐,丈沙田,濬城中六脉渠,增建应元书院。七年,擢福建巡抚,课吏兴学,禁械斗、火葬、溺女、淫祀旧俗,奏请拨釐金籴米二十万石实常平仓。充乡试监临,奏请整饬科场积弊。台湾狱讼淹滞,奏请勒限清釐。

十二年,应诏陈言,略谓:“宜变通者六事:一,停捐例。自捐俸减折,百馀金得佐杂,千馀金得正印,即道、府亦不过三四千金。家非素丰,人思躁进,以本求利,其弊何可胜言?今日应以停捐为急务,以江西、湖南北、四川、广东、福建六省釐捐年提数万,又於海关、洋税关拨数万,似可弥京铜局捐项。至外省筹捐虽难周知,而福建自十年至今,收银不过数万,他省可以类推。以涓滴之微而害吏治,得不偿失,请下部覈议。一,汰冗员。捐纳,军功两途,入官者众,部寺额外司员,少者数十,多则数百,补缺无期,徒耗旅食。各省候补人员,较京中倍蓰。按例,各省试用佐贰杂职,视各项缺数多寡,酌留十之二。请援照大挑知县名次在后,暂令回籍候咨之例办理。一,限保举。军兴后保案层叠,名器极滥,捷径良多。请下部覈议,此后保举只准得应升之阶及应升之衔,其馀班次概予删除。至一品封典,二、三品加衔,皆不得滥请。一,复廉俸。自咸丰间军用浩繁,京外俸廉,分别减成,京员困苦,知县疲累,早荷圣明鉴及。今欲砥砺廉隅,似廉俸复额,亦其一端。福建文职廉额年支十三四万两,计现年徵起钱粮羡耗支抵尚属有赢,道府以下各员,似可照额全支。请中外廉俸改复旧额,或加成支放。一,重学额。近年鼓励捐输,有加广中额学额之制。中额三年一试,无虑滥竽。至一州一县,士风本有不齐,乃以文理浅陋者滥厕其间,甫得一衿,包揽词讼,武断乡曲,流弊不堪指数。请嗣后各省捐输,只加中额,不加学额,并敕各省学臣酌覈。如有不能足额,奏明立案,俟文风日上,再行如额取进。一,立练营。营兵皆招自本籍,月饷不足赡八口,势必另习手艺,兼营负贩。每逢操演,不过奉行故事。设有征调,兼旬累月,始克成行。兵与将不相习,兵与兵亦不相识,人各一心,安能制胜?近年削平祸乱,全赖湘、淮各勇。国家养兵,糜帑岁数千百万,竟不得其用,其弊实由於此。往年江宁克复,臣函商曾国藩,备言江宁绿营应稍变通,以现存得胜之勇,改充额兵,设营分部,一洗旧习。国藩未及议行,旋调直隶,即设练军,盖亦采用臣说。左宗棠在闽浙任内,奏准减兵加饷,就饷练兵,洵为救时良策。请敕下各省督抚照减兵加饷之说,而以所减之饷加於战兵。按湘、楚营制,五百人为一营,择地分紥,随时互调,俾卒伍皆离原籍,不致散处市廛。饷不另增,兵有实用,庶化兵为勇,而武备可恃。”疏入,命下部议。

十三年,入觐,行至苏州,疾作,乞罢,予假治疾。日本窥台湾,命凯泰力疾回任。光绪元年,移驻台湾,病剧,还福州。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勤。

王凯泰主要作品

【台湾杂咏三十二首之二十八】

霜柑品类八闽多,番社东西各号螺。

每到岁寒风味别,个中甘苦竟如何。

【台湾杂咏三十二首之二十九】

西风已起洞庭波,麻豆庄中柚子多。

往岁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

王凯泰补充介绍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幼徇、幼轩、补帆,号补园主人,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十年(1860)在籍襄办江北团练,反对太平天国起义。后入李鸿章幕。历任浙江督粮道、浙江按察使。兴修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水道。同治六年(1867)迁广东布政使,在任裁汰陋规,核减厘捐,复兴书院。七年擢福建巡抚。十三年(1874)时因沈葆桢奏请移巡驻台以协理外交之故,于光绪元年(1875)渡台处理台湾事务,后因积劳及瘴疠侵袭病故。赠太子少保,谥“文勤”。著有《致用堂志略》、《致用堂捐藏书目》、《归园唱和集》、《海上弦歌集》、《岭南鸿雪集》、《三山同声集》、《新刻续千家诗》、《训番俚言》,以及《台湾杂咏》等。

  人物生平1860年夏,母死回籍守制。是年夏,李秀成底定苏南。为保住苏北,清廷命佐理江北团练,督率清军进攻苏北捻军,累加四品衔。1863年入李鸿章幕,协助镇压太平军。

  同治五年(1866)任浙江按察使,同治六年(1867)广东布政使。同治九年至光绪元年(1870-I875)任福建巡抚,在任各地方官期间,修浚绍兴三江闸,浚广州六脉渠。监福建乡试。并兴学、禁械斗、禁溺女等,办了一些好事。他在福州期间,刚好沈葆桢任船政大臣,时常来往。

  同治十二年(1873)上疏言应改革六事:请停止捐例,裁汰冗员,限制保举,恢复廉俸,重视学额,建立练营。

  光绪元年五月十一日(1875.6.14),福建巡抚王凯泰由省东渡。十七日抵台(1875.6.20),公同参酌。王凯泰在台五个月,完成工作很多,其中完成台北区划及治理工作,台北拟建一府三县,即台北府,淡水县、宜兰县及新竹县,改噶玛兰通判为台北府分防通判,移驻鸡笼,向设南、北两路理番同知,南路驻府城、北路驻鹿港,筹备台北及恒春两城建城,派精于堪舆术的知府刘璈规划经理。请改台地营制,统归巡抚节制,以一事权。在处理学政事宜方面,所有台属考试,请以巡抚兼理。所有淮军自七月份(1875.8)开始分三批内渡,因有病,二百人不能登舟者安排参将留台料理,俟病愈另行派船归队等等。沈葆桢于五月二十三日(1875.6.26)上《台地无庸另派大员片》奏曰:“查抚臣王凯泰,已于本月十七日抵台。王凯泰用心之缜密、励行之清苦,胜臣远甚;所有开山抚番事宜,自应归抚臣专办。署台湾道夏献纶于民番情伪了如指掌,可资辅翼,无庸另派大员。台俗好逸,抚臣率之以勤;台俗好奢,抚臣示之以俭;台俗好斗狠,抚臣感之以和平:正本清源,易俗移风,于是乎在。”沈葆桢对王凯泰及夏献纶的配合极为信任。

  王凯泰在台积劳成疾,兼以瘴疠致饮食不进,于同年十月十一日(1875.11.8)扶病返闽,二十日(1875.11.17)病逝,谥文勤。

  “王凯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