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名人蒲宗孟介绍
蒲宗孟(1028年—1093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省南部县)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哲宗元祐八年(1093),死于任上,年六十六。
蒲宗孟人物生平
蒲宗孟,第进士,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中,水灾地震,宗孟上书,斥大臣及宫禁、宦寺,熙宁元年,改著作佐郎。神宗见其名,曰:“是尝言水灾地震者邪!”召试学士院,以为馆阁校勘、检正中书户房兼修条例,进集贤校理。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五年,复职知河中。七年,移知永兴军(同上书卷四七一),旋知大名府。以疾求河中,既至,卒,年六十六。谥恭敏(《挥麈录》后录卷五)。有文集、奏议七十卷(《宋史·艺文志》),并集宋齐以后钱塘诗三千余首为三十卷(《乾道临安志》卷三),已佚。《东都事略》卷八三、《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十六首。
蒲宗孟轶事典故
蒲宗孟任夔州观察推官时经过合州,与合州判官周敦颐一见如故,作主将六妹嫁与周敦颐为继室。周敦颐病逝后,蒲宗孟为其作墓碣铭。
蒲宗孟经常告诫子弟:"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无。"他还在家乡修了一座"清风楼"专门藏书,供后人诵读,这是南部县最早的私人图书馆。
苏过叔党言:其堂姊嫁蒲澈。澈,资政传正之子也。传正守长安日,澈之妇闭户不治一事,惟滴酥为花果等物。每请客,一客二十余饤,皆工巧,尽力为之者,只用一次,复速客,则更之。以此诸妇日夜滴酥不辍。
蒲传正知杭州,有术士请谒,盖年逾九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传正接之甚欢,因访以长年之术,答曰:“其术甚简而易行,他无所忌,惟当绝色欲耳。”传正俯思良久,曰:“若然,则寿虽千岁何益。”
蒲宗孟个人作品
卷031.【望梅花】
书名:《全宋词》 作者: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蒲宗孟补充介绍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今宏观乡人,宋仁宗皇佑五年(1060年)进士,后累官司至尚书左丞、资正殿学士。
蒲宗孟初为官时,任观察推官,后调入朝中任著作郎,在馆阁中校正文书、档案,制定各种制度。不久又到集贤殿校勘整理书籍。
那时,朝廷在专管财赋的三司新设置了一个官职,叫账司,这是财政部门一个重职务,待遇很丰厚而权势也很重。许多人都想得到这个职务,于是不少人到处钻营,拉关系,行贿赂,蒲宗孟却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似的。可是执掌三司的大臣把任命的意见报告皇上后,皇上却下旨把这个职务授与了薄宗孟。蒲宗孟在任这个职务期间,曾被皇上派往湖南一带的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察访民情。蒲宗孟到了那里,了解到那里连年遭受灾害,收成很差,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特别是辰州、沅州的情况更为严重。于是蒲宗孟将灾情迅速上奏朝廷,并申请免去辰州、沅州的役钱和荆湖南路的丁赋。朝廷批准了他的申请,那里的人民才松了一口气。
当时王安石进行改革,推行新法。薄宗孟积极支持王安石的革新运动,并参与制定了"手实法"。这项新法的内容是:国家把百姓的家产分为五等,每等都规定了具体的标准。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田地、房屋、牲畜、货物等申报自己应占的等级,然后根据财产等级确定应该交纳的赋税。这一来,贫穷的人家就可以少交一些赋税,富豪人家就要多交赋税。富豪们如果隐匿自己的财产,允许群众检举揭发。这种新法,对穷苦百姓是有好处的。
有一次,神宗皇帝和身边的大臣谈论政事时,感叹人才缺乏。蒲宗孟说:"现在的人才很难得,而己有的人才,又被司马光打入朋党,毁掉了一半。"薄宗孟这样说,是因为很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都在司马光执政后被排挤、贬谪了,可是神宗皇帝却不以薄宗孟的话为然。
薄宗孟还参加过给皇帝修起居注和修国史的工作,后又升为翰林学士兼待读。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待读是给皇帝讲学的,都是非常接近皇帝的职务。有一天,神宗对蒲宗孟说:"翰林学士的职务很清高,又很接近君主,不是其他官员能比的。"于是赏赐蒲宗孟官服上佩戴金鱼。学士在官服上佩戴金鱼,是从薄宗孟开始的。
在蒲宗孟任翰林学士兼待读期间,枢密都承旨张诚一很放肆专横。他的地位在学士之上,更加接近皇帝和经常参与重大政事。他经常假借皇帝有什么旨意来威胁其他官员,蒲宗孟觉察到这一点,就到皇帝跟前问皇上究竟有没有这些旨意,结果都是假的。皇上从这件事看出了薄宗孟这个人刚正不阿,于是加封他为尚书左丞,后来,又升迁他为资政殿学士。
蒲宗孟晚年,出任过豪州、杭州、郓州知府。郓州在今山东,靠近梁山泊,历来多强盗。蒲宗孟到了那里,严厉打击盗匪,终于把盗匪治理得差不多了。但是,薄宗孟的措施也太残忍了一些,即使是一些小偷小摸的人,只要被抓住了,也要将其脚筋割断,而且有时候并没有把情况完全弄清楚,冤枉好人的时候也是有的。因此,史书上批评他"为政惨酷"。
蒲宗孟最后任河中知府,到任后不久就病死在任上。蒲宗孟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友善,娶了周敦颐的妹妹为妻。
蒲宗孟善于读书,学问也是很高的。他经常告诫子弟:"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无。"他著有文集50卷,奏议20卷,今己失传。他还在家乡修了一座"清风楼"专门藏书,供后人诵读,这是南部县最早的私人图书馆。
“蒲宗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