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安徽省名人>宿州市名人>砀山县名人

傅友德

傅友德人物照片

砀山名人傅友德介绍

明朝开国功臣
明朝开国名将

傅友德(?-1394年),汉族,安徽相城县(今安徽淮北)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末时期,参加红巾军(刘福通)起义。率部归顺朱元璋,屡立战功,从偏裨升为大将,多次带兵大胜元军,平定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因功册封颍国公,加位太子太师。南明时追封丽江王,谥号“武靖” 。

傅友德人物经历

弃农从军

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到砀山迎接韩林儿,傅友德即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1357年六月,刘福通遣部将出击,傅友德随李喜喜入关中。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李喜喜进军巩昌,兵败后傅友德跟随他进入蜀地。这一年,徐寿辉的部将明玉珍占据重庆,攻打成都,尽有蜀地,傅友德便归顺明玉珍。因为不被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县北长江中)。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汉帝,明玉珍与之断交,傅友德对陈友谅不满。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收复安庆,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驱兵至小孤山,陈友谅之将傅友德、丁普郎率众来投,傅友德听说朱元璋前来,喜悦地说:“我得到了真正的主人了!”朱元璋一看到他就感到很特殊,立即提拔为将领,让其跟随常遇春征战。

开国功臣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傅友德随常遇春救援安丰,掠取庐江而还,朱元璋与陈友谅双方发生了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从战鄱阳湖,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3月4日,朱元璋以武昌久攻不下,亲自前往视察军队。3月20日,朱元璋到武昌,对攻城很关心,诸将从城东南的高冠山可俯视城中,却被汉兵占据,诸将相互观望,不愿前进。傅友德率数百人一鼓先登,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终夺高冠山。后傅友德被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傅友德随朱元璋下淮东,攻取张士诚江北辖区,破张士诚援兵于马骡港,缴获敌军战舰千余艘。闰十月,夺取泰州,围困高邮,转战江淮各地。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攻下湖州,攻破苏州。由于傅友德军功卓著,擢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傅友德又随徐达挥师北上,破沂州,下青州,攻莱阳,取东昌,很快就平定了山东。随后南下,平定汴洛。闰七月,会师河阴。傅友德为先锋,北渡黄河,克卫辉、安阳、磁州及广安,集结临清,分兵北进,攻占德州、沧州,直逼元大都(今北京市),迫使元朝降明。十二月,又进军山西,攻占榆次,进军太原,元守将扩廓帖木儿来援,万骑突至,傅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又夜袭其营,扩廓帖木儿仓皇逃走,追至士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又大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脱列伯于宣府。克复太原,山西平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移兵伐蜀,领前锋,夺略阳关,克汉中。蜀将吴友仁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救援,攻其山寨,又令兵士点燃十支火炬布于山上,蜀军惊慌撤退。傅友德因战功受到朱元璋的犒赏,赐白金、文绮。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席卷天下之大功,位次列第二十八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

西伐巴蜀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汤和率廖永忠等乘舟从水路攻瞿塘,傅友德率顾时等以步骑出陇西。朱元璋对众将说:“蜀人听说我军要西伐,必定将其全部精锐部分东守瞿塘,北阻金牛,抵抗我军。如果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已毁,腹心自溃。兵贵神速,只怕军队不勇猛啊。”傅友德疾驰至陕,召集诸军声言兵出金牛,而暗地里却率军直趋陈仓,攀援岩石,昼夜行进。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蜀人弄断白龙江桥。傅友德军修桥渡江,攻破五里关,于是攻克文州。然后渡过白水江,直趋绵州。当时汉江水涨,不能渡江,傅友德军为此伐木营造战舰。为将军威通达瞿塘,于是便削成数千木牌,将攻克阶、文、绵的日期刻上,投入汉水,让它们顺流而下。蜀守军见后,全部解体。

当初,蜀人获悉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然聚集所有部众防守瞿塘。等到听说傅友德攻克阶、文,直捣江油,才分兵支援汉州,以保成都。还未到达时,傅友德军已经在城下打败其守将向大亨,并对将士说道:“援军远道而来,听说向大亨兵败,便已经丧胆,无能为力了。”然后加以迎击,大败蜀人。遂拔汉州,进围成都。戴寿等驱象来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戴寿等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登记府库、仓廪钱粮,反绑双手到军门投降。成都平定。然后分兵巡行未下州县,攻克保宁,将吴友仁捉拿押送京城,蜀地全部平定。傅友德进攻汉州时,汤和还屯军于大溪口。在江流中得到木牌后,这才进兵。而戴寿等此时已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下老弱防守瞿塘,所以廖永忠等才得以乘胜直捣重庆,降服明升。因为这样,太祖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廖永忠次之。回师之后,

北征大漠

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大漠,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后攻打永昌(今属甘肃省),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省酒泉市),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独只有西路主帅冯胜与副帅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

洪武六年(1373年),傅友德出雁门,为大军前锋,俘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还镇北平后,傅友德被朱元璋召还,陪太子讲武于荆山,俸禄每年又增加一千石。

洪武九年(1376年),傅友德再次率兵北伐,生擒伯颜帖木儿于延安,降甚众。

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讨乃儿不花,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随晋王、燕王再征大漠,擒乃儿不花。还军驻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后,复征宁夏。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杀元朝辽王军队。此役,傅友德又施以诈计,追杀间忽令大军班师,敌军得知后便放松了警惕和防备。这时,傅友德又令大军悄悄地潜至黑岭,大破敌军。得胜后,出任练兵山陕总屯田事,加封太子太师。

南平云贵

明朝建立之初,贵州尚未归附,云南为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盘踞。

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傅友德率部至湖广,便分遣都督胡海等领兵5万经永宁赴乌撒(今贵州省威宁县),自率大军经辰州、沅州奔贵州,克普定、普安后直逼云南曲靖。元梁王遣司徒、平章达理麻领十余万精兵屯驻曲靖以抗拒明军。傅友德率部趁大雾逼近白石江边,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沿江摆开阵势,做出强行渡江的样子。达理麻也集中全部精锐把守白石江另一边,准备迎战。而傅友德则暗中另派数十人从白石江下游偷偷渡江,进至达理麻军后,鸣金击鼓,摇旗呐喊,达理麻闻报急撤将士抵御,引起江边元军的阵势骚动。这时,傅友德乘机挥师渡江,以勇猛且善游泳的兵士作先锋,攻破达理麻的前军,傅友德又令沐英率铁骑直捣达理麻中坚,元军大败,活捉了达理麻,平定了曲靖。 接着,傅友德又分遣蓝玉、沐英率师进军昆明,自率数万兵马奔乌撒,驰援胡海等部。元梁王得知达理麻失败被擒,便弃城逃跑,与妻子一起投滇池而死,元右丞观音保出城投降。

段氏占据大理,传了十代后到了段宝手上。段宝听说明太祖是从江南开奠基业的,便派他的叔叔段真从会川奉表向明朝廷投诚。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南将军傅友德攻克云南,授予段明宣慰使的职务。段明派都使张元亨给征南将军送一封书信,说:“大理是与唐朝相互交好的外国,鄯阐实际上也是宋朝的玉斧画下来不要的国家。这两个地方很难驻扎军队,动用武力也没什么用。请求你依照唐朝、宋朝的事例,允许我们蒙氏、段氏独立成国,则我们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佩戴印章向你们通好,每两年向明朝廷献小贡一次,每三年献大贡一次。”傅友德看后很愤怒,羞辱了段明的使者。段明又送书信来说:“汉武帝大动干戈,仅仅设置了一个益州郡,元太祖亲自出征,也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鄯阐。请求你们还是班师回朝吧。”傅友德回书给段明说:“大明王朝是龙从淮河地区起飞,统一海内。我们看不上汉朝、唐朝那些小小的智计,也看不起宋朝、元朝那些浅薄的图谋。我们明朝大军一到,神龙会来且助阵,天地也会与我们呼应。你们段氏承接了蒙氏的领地,运数在元代已经断绝了,只不过是宽待你们而延续至今。我们的军队已经歼灭了梁王,替你们报了世代的怨仇,你们此时不向朝廷投降还等什么?

随后,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再次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

获罪而死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被赐死。嘉靖元年(1522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求给傅友德立庙被允许。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被追封为丽江王,补谥号“武靖” 。

傅友德人物评价

朱元璋:“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焦竑:“明兴猛将云从,数倍云台、凌烟,而六王最著,其以骁勇称者莫如常开平,次则傅颍国耳。”

尹守衡:“当时持重善将将无如中山王,至暗鸣跳汤独开平王,而友德差次之,称二虎将,平开死大封之后,友德始益展而有方面勋,取巴蜀定滇笮,其哗哗盖庶几中山矣,后友德公者为凉公蓝玉,其战功亚友德至上宠任之,友德弗如也。”

黄金:“窃尝观乎颍公之为将矣,英姿飒气,猛夺罴虎,指挥叱诧,动生风雷,出奇制胜,料敌如神,可比韩信;纪律精严,将士用命,可比周亚夫;老成持重;经国远图,可比赵充国;而机权或施于袭取,强毅不沮于锋镝,则李愬比肩,高开道在所不论,是故擐甲而战鄱湖,攘臂而收鄂渚,雄奇淮左之师,踔绝吕梁之捷,其用武中原,铁骑长驱,横鹜千里,其声讨西蜀,金牛假道。奄克数城,或降王破国,或斩将擎旗,威震朔南,胡虏长遁,蛮夷为之褫魄,丰功盛烈,足以冠策,府而锦鼎,彝盖天眷。圣祖启万年之兴运,故生此名臣,摧陷廓清,佐成混一,不拨之也如此,夫岂偶然而已耶,于戯休哉。”

王世贞:“友德之显以敢力战也,然十不失一······身冒百死而无一足称,及其遇真主,虎变龙从,刃不虚下,策不虚画,以至列通侯进上公,呜呼天哉!······然卒以谋反死。”

查继佐:“颖国身先陷阵,多创伤,而智计每出意外。且奉行庙算,委合无失。其所以居功,较宋国恭逊为多。至其议平荆、平蜀、平虏,皆进大将军一筹。《实录》尊称上画,而庙碑云自颖国奏议。夫滇蜀大块拱手而归识方,此何等功,乃不免王定远一言哉?

王士祯:“古来功臣之冤,未有如颍公之甚者!”“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

傅友德补充介绍

  傅友德(?-1394)其先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人,汉族,后徒居砀山(今安徽砀山东),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他随李喜喜入四川,后归降明玉珍,玉珍不用,赴武昌投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友德率众降。元璋奇其才,使将兵攻取庐州。鄱阳湖之战,他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负伤迎击-于泾江口。次年,从常遇春攻卢州(今安徽合肥),得胜后又从征武昌,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官拜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绩彪炳,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史》称傅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

  二十七年从徐达北征。领军独当一面。洪武元年(1368年)攻取山东、河南诸地,从通州入大都,继下保定、真定,守定州。从攻山西,克太原,进军陕西。三年从徐达攻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军,移兵伐蜀,取汉中。是年冬,封为川侯。次年,充征虏前将军,与汤和分道伐蜀,统军10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勋第一。五年与副将军冯胜征西凉,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至瓜州(今甘肃安西东)、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七战七胜,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十四年拜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傅友德出奇制胜,平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 ,余部先后归降。此后数征漠北,常冒死奋战,屡建奇功。十七年,进封颍国公。洪武二十年,元太尉纳哈出,拥众金山,屡进辽东,朱元璋乃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北征,迫北元丞相咬住和纳哈出降。二十三年,从晋王朱、燕王朱棣征北元,擒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加太子太师。后燕王北征,或练兵备战,傅友德一般都偕同。

  朱元璋晚年嗜杀,定远侯王弼谓“上(朱元璋)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的儿子有些不满,傅起身告罪,上责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顷之,友德提二首至。朱元璋说“何忍也。”,傅友德说:“不过欲吾父子头耳”,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大儿子傅雍得以逃脱及留了已故寿春公主之子在京。

  后裔繁衍浦东

  傅友德的死,使全家也遭了殃,虽然傅友德有个儿子是驸马,因此有位孙子因公主的原因被免死,并被录用为金吾卫千户,但是其他人却一律受到了株连。

  幸运的是傅友德的大儿子傅雍(荣),那时他已被封为将军,正镇守在外,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全家沿着水路逃了出来。据《傅氏家谱》记载,当时他们逃走时共乘有4条船,船过黄浦江时,突遇大风,4条船全翻了,人货全部沉入江底,唯傅雍一人赖一块木板之助才免了难。侥幸获救的傅雍自登岸浦东后曾有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直到陈氏收留他,使他成为东床快婿后,他才算在六灶镇上定居下来。关于傅雍的这段经历,据说南汇艺人为此曾编写过一个评弹曲目,可惜的是这一曲目已久未见演出了。

  傅陈联姻后曾生有五子。傅雍临死时曾多次告诫其子女必须牢记“颕国公立大功,受显爵最终却鸟尽弓藏,不获令终”的教训,要求傅氏子孙今后必须“勿谋仕进”。可能正是由于他的遗训,因此以后的六灶傅姓子孙虽然人丁兴旺,而且有不少人事业上亦颇多成就,像明末的傅廷彝,曾是董其昌的入室弟子,不仅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且书法造诣亦颇高,与当时的莫秉清、曹思邈和瞿然恭等曾被称为“云间四家”,但是他至死仍是个布衣,不求仕进。

  在六灶镇东,今六灶路123弄内的傅家祠堂是南汇区境内建成较早的宗祠之一,建成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进入南汇被毁后,又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宗祠中供奉的傅姓始祖即明代开国功臣傅友德的大儿子傅雍(荣)。

  七战七胜

  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

  攻打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

  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

  六月三日,攻打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

  六月十一日,攻打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

  别笃山遇元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

  友德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此乃傅友德七战七胜。

  《明史·傅友德传》

  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喜喜败,从明玉珍,玉珍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

  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还,从战鄱阳湖,轻舟挫友谅前锋。被数创,战益力,复与诸将邀击于泾江口,友谅败死。从征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汉兵据之,诸将相顾莫前。友德帅数百人,一鼓夺之。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武昌平,授雄武卫指挥使。从徐达拔庐州,别将克夷陵、衡州、襄阳。攻安陆,被九创,破擒其将任亮。从大军下淮东,破张士诚援兵于马骡港,获战艘千,复大破元将竹贞于安丰。同陆聚守徐州,扩廓遣将李二来攻,次陵子村。友德度兵寡不敌,遂坚壁不战。诇其众方散掠,以二千人溯河至吕梁,登陆击之,单骑奋槊刺其将韩乙。敌败去。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卧戈以待,约闻鼓即起。李二果至,鸣鼓,士腾跃搏战,破擒二。召还,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撤御前麾盖,鼓吹送归第。

  明年从大将军北征,破沂州,下青州。元丞相也速来援,以轻骑诱敌入伏,奋击败走之。遂取莱阳、东昌。明年从定汴、洛,收诸山寨。渡河取卫辉、彰德,至临清,获元将为向导,取德州、沧州。既克元都,侦逻古北隘口,守卢沟桥,略大同,还下保定、真定,守定州。从攻山西,克太原。扩廓自保安来援,万骑突至。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因夜袭其营。扩廓仓卒遁去,追至土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复败贺宗哲于石州,败脱列伯于宣府,遂西会大将军,围庆阳,以偏师驻灵州,遏其援兵,遂克庆阳。还,赐白金文绮。

  洪武三年从大将军捣定西,大破扩廓。移兵伐蜀,领前锋出一百八渡,夺略阳关,遂入沔。分兵自连云栈合攻汉中,克之。以馈饷不继,还军西安。蜀将吴友仁寇汉中。友德以三千骑救之,攻斗山寨,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蜀兵惊遁。是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颖川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充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和帅廖永忠等以舟师攻瞿塘,友德帅顾时等以步骑出秦、陇。太祖谕友德曰:“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抗我师。若出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患不勇耳。”友德疾驰至陕,集诸军声言出金牛,而潜引兵趋陈仓,攀援岩谷,昼夜行。抵阶州,败蜀将丁世珍,克其城。蜀人断白龙江桥。友德修桥以渡,破五里关,遂拔文州。渡白水江,趋绵州。时汉江水涨,不得渡,伐木造战舰。欲以军声通瞿塘,乃削木为牌为千,书克阶、文、绵日月,投汉水,顺流下。蜀守者见之,皆解体。

  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己胆落,无能为也。”迎击,大败之。遂拔汉州,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 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寿等闻其主明升已降,乃籍府库仓廪面缚诣军门。成都平。分兵徇州邑未下者,克保宁,执吴友仁送京师,蜀地悉定。友德之攻汉州也,汤和尚顿军大溪口。既于江流得木牌,乃进师。而戴寿等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老弱守瞿塘,故永忠等得乘胜捣重庆,降明升,于是太祖制《平西蜀文》,盛称友德功为第一,廖永忠次之。师还,受上赏。

  五年副征西将军冯胜征沙漠,败失剌罕于西凉,至永昌,败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余万。略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而还。是时师出三道,独友德全胜。以主将胜坐小法,赏不行。明年复出雁门,为前锋,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还镇北平,陈便宜五事。皆从之。召还,从太子讲武于荆山,益岁禄千石。九年破擒伯颜帖木儿于延安,降其众。帝将征云南,命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修城郭,缮关梁,因兵威降金筑、普定诸山寨。

  十四年副大将军达出塞,讨乃儿不花,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其年秋充征南将军,帅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将步骑三十万征云南。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等将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而自帅大军由辰、沅趋贵州。克普定、普安,降诸苗蛮。进攻曲靖,大战白石江,擒元平章达里麻。遂击乌撒,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遣两将军趋云南。元梁王走死。友德城乌撒,群蛮来争,奋击破之,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降东川、乌蒙、芒部诸蛮。乌撒诸蛮复叛,讨之,斩首三万余级,获牛马十余万,水西诸部皆降。十七年-进封颍国公,食禄三千石,予世券。

  十九年帅师讨平云南蛮。二十年副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二十一年,东川蛮叛,复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移兵讨越州叛酋阿资,明年破之于普安。二十三年从晋王、燕王征沙漠,擒乃儿不花,还驻开平,复征宁夏。明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元辽王。军甫行,遽令班师。敌不设备,因潜师深入至黑岭,大破敌众而还。再出,练兵山、陕,总屯田事。加太子太师,寻遣还乡。

  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屡敕奖劳。子忠,尚寿春公主,女为晋世子济熺妃。

  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曰:“禄赐不薄矣,复侵民利何居?尔不闻公仪休事耶?”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偕召还。又明年赐死。以公主故,录其孙彦名为金吾卫千户。弘治中,晋王为友德五世孙瑛援六王例,求袭封。下礼官议,不许。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立祠祀友德。诏可,名曰“报功”。

  “傅友德”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