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名人马毛姐介绍
马毛姐,女,汉族,安徽省无为市马家坝村人,1935年9月生,1954年6月入党,安徽省原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
渡江战役中,年仅14岁的马毛姐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马毛姐“七一勋章”。
马毛姐人物经历
1935年,马毛姐出生在无为县(今无为市)马家坝村一个渔民家庭,家里共有八个兄妹,家境不好。打小,她就被抱给别人当童养媳,婆家对她非打即骂,吃尽了苦头。
1948年6月,家乡解放,马毛姐终于结束了悲惨的童养媳生活,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宝贵的自由失而复得。
1949年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位于长江北岸的无为等地区,年仅14岁的马毛姐也参与其中,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又报名参加了渡江突击队。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当天晚上,马毛姐和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条船组成渡江突击队,载着30名解放军战士从无为县白茆洲向长江南岸进发。
1951年9月,马毛姐和无为县另一位“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受政务院(后称国务院)邀请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
1954年6月,马毛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现为巢湖市)速成中学毕业后,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她先后担任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车间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1976年,马毛姐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
1998年10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影片,马毛姐参与拍摄。
马毛姐人物事迹
有“志”不在年高
随着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和谈代表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平过江解放江南已无法实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已轰然开启。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随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胜利登上长江南岸,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黄粱美梦。
生在长江边、日看大江去的马毛姐,与生俱来有着渔家人的胆识、拼劲和韧劲,掌舵划船、撒网捕鱼、泛舟大江,自然有着日积月累的磨砺和经验。因此,在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整装待发、直取南岸的关键时刻,这名渔家少女没有惧怕枪林弹雨的危险艰难,没有听从父母长兄的阻拦劝说,没有静待人民军队踏上南岸的胜利消息,而是“横下心,撑篙跳上了船”,坚决主动参加渡江突击队,响亮回复解放军战士“我不怕死”“我会掌舵”“我会划水”,以“一手掌舵,一手划桨”、鲜血直流咬牙坚持的英勇果敢行动,为渡江大军顺利靠岸立了头功。
有“为”不让须眉
打过长江、解放江南,这是革命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然要求。四月的长江,水阔浪急,冷水袭人,又有国民党海陆空军队立体防线,可谓“天险”加“艰险”。故而,退守江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虽然战力不济、士气低迷,却仍旧叫嚣只有木帆船的人民解放军只能“飞过来”。敌人虽然嚣张狂妄,却也不是言辞无据。毕竟,面对滚滚长江和立体防线,人民解放军唯一能够倚仗的渡江工具只有被国民党军队讥笑为“经不起一发炮弹”的木帆船。战场环境极为恶劣,战斗条件又极为简陋。然而,渡江战役打响时,年仅14岁的马毛姐,毅然决然选择和哥哥一起参加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敢死队的“渡江突击队”,用木船载着第一批解放军战士强渡长江,打开渡江突破口。其使命也重,其危险也甚。由于哥哥眼神不好,14岁的马毛姐在渡江过程中要“一手掌舵,一手划桨”,身兼两“职”。经过40多分钟艰难划行,在自己肘部被击中鲜血直流的情况下,马毛姐依然咬牙坚持、奋力划船,第一个成功把解放军运到南岸登陆点,并带伤引领解放军爆破手扫除南岸敌人碉堡,为后续部队上岸清除障碍。在运送完第一批登陆部队后,马毛姐和哥哥在返回长江北岸时,又从江中救起几名落水人员,并连续往返3次、横渡长江6趟,运送了3船人民解放军战士到达南岸,为保障渡江部队过江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功”不改本色
居功不恃功,有功不表功,未必每个人能够做到,更未必每个人能够始终做到。功劳面前,荣誉面前,能否淡然视之、坦然应之,是个长期而现实的考验。在这方面,马毛姐为我们树立了先进榜样和典型模范。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她始终保持着谦虚、低调、谨慎的朴实作风,表现出革命者一贯的可贵本色。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渡江特等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马毛姐并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朴素如前、勤劳如前、真实如前,开完庆功表彰会后就回田间劳作、江边打鱼,平凡依旧。在受到毛泽东亲自邀请参加1951年国庆庆典并参加毛泽东家宴后,按照当时她的条件和情况,可以选择留在北京读书,然后在北京工作。但是,马毛姐还是回到家乡上学读书工作,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慎终如始、不改本色,保持着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真实亲民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从工作岗位退休后,马毛姐经常义务到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年轻一代牢记党和国家历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不断创造美好未来,彰显了一名革命功臣、优秀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
马毛姐人物评价
“马毛姐是人民的功臣,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要学习马毛姐忠诚于党、爱党护党的品格,践行初心、一心为民的追求,无怨无悔、砥砺前行的忠贞,知重负重、锐意进取的坚韧,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在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无为市刘渡镇党委书记刘俊评)
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伟画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巨变,信念一步步变为现实,如今86岁的马毛姐,既是亲历者又是建设者、贡献者。岁月如梭,她初心如磐,信念永远。(《工人日报》评)
“马毛姐,一等渡江功臣,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七一勋章” 致敬词)
马毛姐所获荣誉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
1999年,出席全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电视表彰大会,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予马毛姐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证书。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名马毛姐为“七一勋章”建议人选。
2021年6月,入选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名单。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马毛姐“七一勋章”。
2022年1月12日,入选2021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
2022年1月21日,入选2021“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名单。
马毛姐补充介绍
马毛姐
女,生于1935年,安徽省无为县马家坝村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
1949年4月,年仅14岁的马毛姐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运送解放大军渡江,负伤后仍然坚持战斗。被评为"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伟大领袖毛主席签字表扬
1951年,和3名英模人物一起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为她取名,并鼓励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速成中学毕业后,投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先后担任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车间车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1976年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先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 、南京有线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录音、录相、拍摄纪录片,纪念渡江战役。深圳日报 、安徽省日报经济版、等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马毛姐同志回忆渡江战役英雄事迹文章。马毛姐同志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经常深入中、小学校,给广大师生作报告,号召师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三热爱"教育。1999年,出席全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电视表彰大会,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予她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证书。
“马毛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