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名人宁津生介绍
宁津生(1932年10月22日-2020年3月15日),出生于天津,籍贯安徽桐城,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原副主任,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
宁津生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至1988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3月1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
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 。
宁津生人物生平
1932年10月,宁津生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桐城。
1951年9月,进入同济大学测量系工程测量专业学习。
1953年9月,进入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至1954年9月)。
1956年7月,从同济大学本科毕业。同年9月进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至1984年8月)。
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8月,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至1988年1月),同年晋升为教授。
1988年1月至1995年5月, 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至1997年2月)、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1999年,受聘担任同济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 。
2000年8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并入武汉大学,宁津生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12月,宁津生正式退休。
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
宁津生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宁津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地球重力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布设、地心坐标的建立和参考椭球体的定位等。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首先利用近代数学物理方法推求相对大地水准面,致力于研制适合中国局部重力场结构的WDM地球重力场模型系列,获得当时中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89和WDM94,广泛应用于测绘、空间技术、地质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他主持和参加了中国全国和省市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工程,所获得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数值模型可将GPS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直接用于1:5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代替繁重的几何水准测量,改变了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方式。
学术论著
宁津生一生共出版专著、合作编著、翻译出版教材和外文文献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术著作:
时间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1年
《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
管泽霖、宁津生
测绘出版社
1989年
《重力学引论》
宁津生、管泽霖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年
《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管泽霖、宁津生
测绘出版社
1994年
《大地测量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宁津生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与中国2000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李建成、陈俊勇、宁津生、晁定波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
宁津生、刘经南、陈俊勇、陶本藻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Determine Depth Character of Ryukyu Subduction Zone byWavelet Transform, Ning Jinsheng,Wang Wei, Wang Haihong,Luojia.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Vo l. 35 No. 10 Oct. 2010
2、The newest progress of Surveying & Mapping oriented informatization stage, Ning Jinsheng, Wang Zhengtao,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0, 35(5).
3、Decorrelation Filtering Methods for Gravity Field Recovery Based on Satellite Acceleration Data,NingJinsheng,Wang Zhengtao,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39(4):331-337,2010.
4、Deepen Teaching Reform and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Summary of “First National Students Surveyand Maping Skills Competition”. Ning Jinsheng, Zhai Yi, Song Weidong, etc.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No.10,1-4,2009.10
5、Rapid Countermeasures for Reconstruction of Mapping Infrastructure in the Disaster Area ,Ning Jinsheng.Surveying and Mapping, Vol.31,No5,196-197,2008.10
6、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Spect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ange-Rate and Gravity Potential Based onEnergy Conservation,Ning Jinsheng, Zhong Bo,Luo Zhicai,Luo Jia.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Wuhan University ,Vol.33,No.3,221-225,2008.3.
7、Satellite Gravity Technique and Earth Gravity Field. Ning Jinsheng,Luo Jia, Wang Zhengtao, GeospatialInformation, Vol.6,No.1,1-6,2008.2.
8、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3D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Gravity Field Models : WHU-3 Dgravity,NingJinsheng,Guo Jinlai,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2,No. 11,945-949,2007.11
9、The newest progress of surveying & mapping discipline from digital style to informatization stage,NingJinsheng,Yang Kai.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Vol.32,No.2,5-11,2007.3.
10、Simulation of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in Lunar Gravity Field Determination, Vol.16,Ning Jinsheng, LuoJia, Spacecraft Engineering, No.1,18-22,2007.1
11、Refined Determination of Vertical Deflection in China Mainland Area, Ning Jinsheng, Guo Chunxi,etc,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1,No. 12,1035-1038,2006.12.
12、Function and Refining Technique of Geoid in Digital City, Ning Jinsheng, Luo Jia, Geospatial Information,Vol.4,No. 1,1-5,2006.2
13、A summary of the newest progres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S&M),Ning Jinsheng, Wang Zhengtao,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Vol.31,No.1,9-16,2006.2.
14、Downward continuation of gravity signals based on the multiscale edge constraint, Ning Jinsheng, WangHaihong, Luo Zhicai,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ol.48,No.1,74-80,2005.1
承担项目
宁津生投身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先后完成“地理世情监测的战略研究”“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等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主持或参加“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海洋测绘和内陆水域监测的卫星大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重力场数据的多尺度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卫星测高学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多项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2年
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
整体大地测量研究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中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
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清江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8年
海洋测绘和内陆水域监测的卫星大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指导学生
宁津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写科研报告时都要求他们用外语。在他的严格指导下,很多学生都在遥感技术方面取得成就。学生陈军完成的《数字地球测绘》,为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地球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郝晓光编制的新世界地图打破了传统的以经线分割世界的制图定式,分别以经线和纬线来分割世界,有利于表达南极洲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已被用作第21次南极考察的航线示意图;2004年12月,他的学生王华获得第三届夏坚白院士测绘事业优秀学生奖。
主讲课程
宁津生在武汉大学主讲《地球重力场》专业课30多年,每次上课前,他都要重新备课,在讲义中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最新发展。1996年,宁津生院士提议“院士同上一门专业基础课”。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每年武汉大学新生入学时,宁津生院士都会主讲《测绘学概论》的第一堂课。作为课程组组长,每年他都要组织修改完善课程内容和大纲。
2019年3月,87岁高龄的宁津生院士仍在主讲《测绘学概论》的第一堂课。
教学成果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重力与固体潮教程
国家地震局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4年
地球重力场模型理论
国家测绘局优秀测绘科技图书一等奖
1995年
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国家测绘局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7年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
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2009年
面向信息化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及系列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7年
测绘学概论
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编写教材
时间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4年
《测绘学概论》第一版
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张祖勋、刘经南、龚健雅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测绘学概论》第二版
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张祖勋、刘经南、龚健雅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数字地球与测绘》
宁津生、陈军、晁定波
清华大学出版社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湖北省优秀教师
荆楚好老师
1983年
湖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
湖北省教育局、湖北省总工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1989年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
1991年6月
全国测绘行业先进工作者
国家测绘局、人事部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
2006年7月
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
2007年9月
湖北省师德标兵
湖北省教育工会
2007年9月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湖北省总工会
2010年10月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先进个人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6年10月
感动测绘人物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9年9月
卫星导航定位终身成就奖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2019年10月
测绘地理信息杰出成就奖
中国测绘学会
宁津生人物评价
宁津生先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测绘教育和研究领域辛勤耕耘60余载,他严谨求实、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甘当人梯、扶持后学,为中国测绘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博学儒雅、厚德载物,体现了一名模范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展现了一位优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宁津生先生的一生,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利益无限忠诚的一生,是为中国测绘教育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的一生。(武汉大学讣告)
宁津生院士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提携后人、呕心沥血、奉献终身,为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和中国测绘学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勇于创新、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谦虚谨慎,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发自内心的敬重与钦佩,是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中国测绘学会评)
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组委会颁奖词)
宁津生在测绘教育和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余载,为中国测绘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中国测绘教育事业影响重大,成就深远 。(《光明日报》评)
宁津生补充介绍
宁津生(1932.10.22-2020年3月15日 )著名大地测量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和第二版《测绘学科》主编、《大辞海》分科主编等。
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地球形状、外部重力场及其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是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和重要学术带头人。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其中“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星测高学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项科研成果及其相应的著作、教材等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和优秀教材、图书一、二等奖。与人合作编著和翻译出版教材、专著和外文文献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2020年3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于武汉逝世。
“宁津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