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名人徐大懋介绍
徐大懋,1935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当涂,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高级顾问 。
徐大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先后担任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调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工作 。
徐大懋长期致力于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的设计与研究 。
徐大懋人物经历
1935年10月17日,徐大懋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的农民家庭。7岁时被托付给任小学校长的舅父,培养目标是可以识文断字,能写会算。
1948年,考入县立中学,一年后由于水灾和父亲去世而辍学务农。
1950年夏天,由于学校动员辍学生复学,班主任李梦琴老师特别指定要徐大懋回校。
1955年7月,考入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大学本科 。
1960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第一志愿选择了哈尔滨汽轮机厂。
1979年3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0年—1982年,担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设计师。
1982年—1983年,担任哈尔滨汽轮机厂副总工程师。
1983年,担任哈尔滨汽轮机厂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
1985年9月至1987年9月,就读清华大学汽轮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他是清华大学建国后第一位论文博士,也是中国以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到博士学位的第一位“论文博士” 。
1992年,担任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调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工作 。
徐大懋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徐大懋提出一系列新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如汽轮机长叶片气动设计准则,最佳余速分布,等转速模化,长叶片分类法,供热机组设计原则,“比焓差”法等,形成了先进的设计体系。主持开发的两排汽210MW汽轮机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在中国国内全面替代了老产品;在引进型300MW和600MW汽轮机的国产化和优化过程中,解决了600MW汽轮机因推力过大而不能满发的难题,性能超过了引进技术;降低火电煤耗的汽机改造成果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调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工作,对常规岛设备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双拉金1米长叶片研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7年
比焓差及其在气动热力计算中的应用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8年
210MW二排汽汽轮机开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
600MW机组轴向推力平衡
机电部科技进步奖
1997年
国产大型火电组设计制造完善化及降低煤耗措施
中国科协优秀建议奖
2009年
百万千瓦等级汽轮机(含核电)长叶片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009年
核电厂热力系统冷端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
2014年
CPR1000汽轮发电机组热力性能试验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
专题报告
2007年11月6日,徐大懋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的特聘教授,他针对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准备了一场以《关于汽轮机叶片的设计》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他向与会教师和学生详细讲解了汽轮机直叶片以及扭叶片的设计成型过程,并现场为学院老师和学生答疑解惑。会后,他还对长沙理工大学振动与噪声实验室的汽轮机叶片振动测试实验台的建设进行了技术指导 。
?1997年徐大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徐大懋人物评价
徐大懋是中国火电、核电汽轮机和热能工程著名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工程研究与技术设计方面有很深学术造诣,特别是供职于中广核集团多年,对常规岛设备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核电工程领域权威专家。他对中国核电与能源发展前景有非常全面而独到的见解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评)
徐大懋补充介绍
徐大懋(1935~)当涂塘南乡人。1955 年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1961 年分配至哈尔滨汽轮机厂工作。1977 年参加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并作重点发言,被评为全省十名科技标兵之一。1978 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0 年任总设计师,1982 年任副总工程师,1983 年任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评为高级工程师。他领导设计的出口巴基斯坦的21 万千瓦汽轮机完全达到国际水平,获国家机械委技术进步一等奖。1986 年获清华大学建国后第一位论文博士,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论文博士。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大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