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人段一士介绍
段一士(1927年-2016年12月21日),四川武胜人,生于北京,理论物理学家(广义相对论和规范场、粒子理论方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1956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理论物理学副博士学位,1958年迄今在兰州大学物理系工作,1959年开始带研究生,1979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后为首批博导。历任兰州大学物理系主任,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原国家教委物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及理论物理教材建设组副组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霍普金斯粒子理论现代问题讨论常任组织委员。
2016年12月21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0岁。
段一士人物简介
段一士是我国首批留学苏联的研究生,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莫斯科大学,后跟随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朗道教授做助教很长时间,先后接待过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引力规范理论中任意自旋场的广义协变狄拉克方程;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新的广义协变能量动量守恒定律,克服了爱因斯坦、朗道等人的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准伽利略坐标系的缺陷;与学生葛墨林在国际上最早提出规范场理论中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结构的新观点,得到了SU(2)规范场论中N个运动磁单极的拓扑流理论;后又与学生张胜利将拓扑流理论应用于固体缺陷,建立了位错和旋错的规范理论,在国际上首次直接统一了固体缺陷的几何与拓扑,在国际上得到了该领域权威学者的高度评价。
他在磁单极方面的研究,1976年被杨振宁教授评价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美妙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规范场理论中的规范势可分解和具有内部理论,并广泛应用于宇宙学、凝聚态物理、额外维理论、微分几何与拓扑等领域,在国际上被誉为“段学派”。
1980年以来曾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意大利、前苏联、瑞典、匈牙利等国参加国际会议或讲学,由于出色的科学研究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奖励,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表彰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
段一士人物荣誉
1978年“磁单极理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反坦克火箭电子引信”获国防科研重大成果奖,1982年“经典规范场理论”获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1985年“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991年“固体缺陷拓扑规范理论”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固体缺陷拓扑规范场理论”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凝聚态和宇宙时空缺陷的拓扑规范场理论”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拓扑规范场论新发展及其在物理学前沿学科中的应用”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段先生于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段一士补充介绍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兰州大学资深教授、原物理系系主任段一士先生12月21日17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不幸逝世,享年90岁。
段一士,男,汉族,1927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1953年至1956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56年至1957年在苏联Dubna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1957年回国后在兰州大学物理系任教,历任物理系系主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从事群论、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等课程的教学,以及拓扑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在广义相对论、粒子物理、规范场理论、拓扑流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引力场的广义协变守恒定律、规范势可分解及其内部结构理论,并建立了拓扑场论中严格的拓扑流理论。
1977年起担任第四、五、六届甘肃省政协委员。1979年3月,被评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兰州大学资深教授。1978年“磁单极理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反坦克火箭电子引信”获国防科研重大成果奖,1982年“经典规范场理论”获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1985年“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991年“固体缺陷拓扑规范理论”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固体缺陷拓扑规范场理论”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凝聚态和宇宙时空缺陷的拓扑规范场理论”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拓扑规范场论新发展及其在物理学前沿学科中的应用”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段先生于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段一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