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名人大全-P7
萧锐,萧瑀长子,母独孤氏。尚唐太宗长女襄城公主,袭父爵为宋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将征高句丽,命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根据唐俭碑,萧锐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后。新唐书列传第八襄城公主,下嫁萧锐。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详情 ▷
郑铿,字双玉,清流县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乾隆年间,擅长山水人物画。郑铿自幼挚爱绘画。他的作品对人物的塑造集中凝炼,用传神之笔,画龙点睛地融人物的性格感情于一体。他深入生活,面对现实,把目光投向沸腾的生活,寄情于画作之中。在实践中,他刻苦学习,注重…详情 ▷
火星女将军,清流人(生卒年不详)。其丈夫参加抗元斗争战死后,以妇人之身,奋起组织起义军元朝统治者,直至战死沙场。宋末,八闽人民响应文丞相、张少保号召,为保家卫国、捐躯折颈,不可胜数。至元十四至卅一年(1277~1294),是元奇渥温王朝统治的全盛时期,面对…详情 ▷
雷三益,男,清流县城关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宋末元初,身材魁伟,臂力过人,智勇双全,为众所服。宋末,文天祥引兵出江西、入福建,沿途召集义兵,八闽人民纷至响应。景炎初,文丞相兵败,入汀州府募兵,三益率子雷丙、雷戊、雷庚同时应召入伍抗元。元统治者调集大量武装…详情 ▷
沈德勋(1873~1933)沈德勋,别名毳毳,清同治十二年(1873)出生于清流县罗村里琴源村。早年组织自治军,在军阀混战中被击败,从此固守家园,为人治病。沈德勋继袭祖父大量遗产,盘剥村民,又兼营纸业,毕生过着豪奢的生活,是很有影响的绅士。民国7年(191…详情 ▷
张显宗6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是母亲把他一手带大,并施以教育,后以文学著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张显宗28岁,参加应天府乡试,获得第二十六名。翌年会试夺得第二十名。殿试荣登榜眼,授翰林编修。奉命,随侍亲王游历秦、晋、燕、周、齐诸藩国。洪武二十九年(13…详情 ▷
郑文宝,字仲贤,宁化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生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系宋朝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南唐时,文宝初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宋灭南唐后,仍被录用,补为广文馆生。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历任修武(今河南获嘉)主簿、大…详情 ▷
巫罗俊,字定生,隋开皇二年(582年)生。罗俊先祖巫暹,东晋末年由山西夏县避乱到山东兖州,后迁福建南平。隋大业间(605~621年),罗俊随父迁居宁化。当时宁化称黄连峒,属建州绥城县境。因地处边远山区,官府鞭长莫及,土寇蜂举,百姓不得安宁。巫罗俊能武善谋,…详情 ▷
罗令纪,又名毓政,号维纲,黄连镇人,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年)。父念忠,由沙县徙居黄连峒,协同巫罗俊率众垦荒辟土,致力开发黄连。乾封二年(667年),黄连建置为镇。令纪开拓治理黄连功绩卓著。当时徭役捐税苛重,人民困苦,不少背井离乡。而黄连镇却是民勤地肥物丰…详情 ▷
伍正己,初名愿,字公谨。约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登进士第,为汀州府第一个举进士的人。调任临州(今甘肃临洮)尉时改名正己,官到御史中丞。唐大和九年(835年)发生“甘露之变”,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不成,反被族诛一千余人。其后以…详情 ▷
李世熊,字元仲,号寒支,媿庵,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宁化县泉上里龙乡(今泉上镇泉上村)。父名近春,母唐氏,家道小康。世熊自幼颖慧,10岁就能应塾师之命,为手中扇子作破题句:“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山密”。15岁应童子试第一。16岁入县学…详情 ▷
雷鋐,字贯一,号翠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生于宁化城关。17岁补县学生,肄业鳌峰书院,深受教师蔡世远的器重。雍正元年(1723年)中举,雍正十一年中进士。朝考第一。朱轼认为雷鋐“践履笃实,才识明通”,推荐为庶吉士。馆师方苞赞许雷鋐能成为天下第一流人…详情 ▷
伊天佑,明代宁化城关人,生卒不详。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天佑以岁贡入京候选。当时严嵩当权,借故索贿,送银五百两者便可得官。曾有人向天佑授意,天佑坚决不干。幸好这年吏部李默担任主选官,秉公选拔人才。天佑应考中第四名,派往湖南省桃源县任知县。桃源县庙宇遍…详情 ▷
张腾蛟,字孟词,宁化县店上山张家亨(今湖村乡店上村)人,清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14岁时,便为家乡戏台撰联:“褒贬中千秋青史;点醒外一枕黄粱。”横额是“善戏谑兮”。后来精研经史,文章沉博绝丽,几千字能一气呵成。乾隆四十六年,…详情 ▷
张锡龄,字子穆,后改善兼,号兆达,宁化县禾口乡大江头人,清道光八年(1828年)生。道光二十八年中秀才。锡龄热心倡办义塾,设馆授徒,免费召贫穷子弟入学。原先大江头周围山光岭秃,张锡龄邀集村人种茶栽松,几年后,林茂成荫。锡龄邀集村人订立禁约加以保护。但仍有人…详情 ▷
巫希权,又名希贤,宁化城关人,清宣统三年(1911)二月十三日出生于一个贫穷之家。读小学三年级时,因父病辍学,12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民国20年(1931年),希权报名参加红军。入伍后,初在宁化独立营当战士,继而随营编入福建省军区第一分区独立九团,由战士…详情 ▷
曹柳顺,宁化县曹坊镇上曹村中屋人,出生元朝(年月不详)。性强刚,爱打抱不平。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僚富户霸占田地,强逼自耕农为佃户,“所取租课,重于公租数倍,以致贫民缺食者甚众”,沉重的徭役,繁重的捐税与贪暴的政风,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柳顺不堪奴役,与曹…详情 ▷
刘春海,原名映岚,字春海,宁化城关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春海15岁考中秀才,继而考入汀州学堂,再转学福州三牧坊高等学堂,未毕业即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初入日本经纬学堂,学习二年,毕业会考名列第一,而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早在福州读书期间,目睹…详情 ▷
徐赤生,原名徐玉琅,字太景,小名马木子,宁化县曹坊镇根竹村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宁化县立云龙高等小学,同年考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时长汀已有共产党地下活动,赤生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加入共产主…详情 ▷
冯义隆,又名马生,字忠标,宁化县曹坊镇三黄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幼年只读过一年私塾,19岁前为地主做长工,打短工。民国17年(1928年),义隆参加曹坊进步学生廖毓经、刘家祥领导的革命斗争,前往根竹村打土豪劣绅徐泰定、徐国…详情 ▷
廖前(生卒不详),字胜后,将乐县人。唐咸亨三年(672年),因其父隆平侯的功勋,被荐任真州判官,后到建州为官。廖亲临将乐,安定社会,朝廷特敕“总督平章加封二千石,记牧兹土”。廖在任期间,鼓励发展农业,建造庙宇,修整街道,兴办学校。他发动百姓在将乐龙池垦荒造…详情 ▷
汤鷽(~),字号不详,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省)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录取武进士仅6人。据《宋会要辑稿补编》载:“二十一年闰四月七日,上御集英殿策试武举进士。八日,上御幄殿阅试武举弓马。十八日,尚书省言拟列武举进士正奏…详情 ▷
廖居素,将乐人,仕烈祖元宗之间,为人坚正,不为当国者所喜,困校书郎二十年,始得大理司直,后主嗣位,稍迁至林光庆使,检校太保判三司。后主孱昏,而群臣方充位保富贵。国益削,居素独慷慨骤谏。冀后主一悟,终不见听,乃闭门却食,服朝衣冠立死井中,已而得手书大字于筐笥…详情 ▷
廖棠(生卒不详),字实卿,将乐县人,为东晋(317~420年)知名隐士。他品行高洁,性格朴实坦诚,不妄交游,隐居云盖山(今泰宁),以教书为业,闲暇时常以读书自娱。到他门下请教的,大多学业出众,被朝廷录用,其中高官显位者不少。内史王羲之得知廖的品德才学,十分…详情 ▷
萧菎(生卒不详),字叔罔,将乐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举。他曾从蔡虚斋先生学《易经》,对父母兄弟至孝亲善。任浙江淳安县教谕时,他建立正业书院,讲授儒学,被人称为“道南正宗”。因父母去世,他离职回乡服丧。后出任安徽绩溪县教谕,教学更加精进。正德十四年…详情 ▷
黄伯固(生卒不详),字德常,将乐县人,宋绍熙中荐任建昌尉。绍熙四年(1193年)为特奏名进士。他对经史研究较深,学识广博且颇有主见,为人严义利、重然诺。嘉定二年(1209年),被授奉议郎、瑞州上高县知县。在任中,他判案清明,抑强扶弱,打击当地“奸豪”气焰。…详情 ▷
廖腾奎(1641~1716年),字占五,号莲山,将乐县人。清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历任知县、府尹、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光禄寺正卿、左右通政史司、通政使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侍郎等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廖出任徽州休宁知县,针对当地时弊…详情 ▷
余思复(1614~1693年),字不远,晚年号中屯,将乐县余源村人。他少年学习勤奋,每次借到书,抄毕还挑灯夜读,反复琢磨。余特别喜欢韩愈之作。有一次得到考亭旧本,反复吟诵,废寝忘食。余埋头理学研究,探索朱熹理学精微。他成人后,无意科举功名、恣情山水,以诗文…详情 ▷
梁(1778~1845年),字维韬,号月山,将乐县竹舟都良地村人。他幼年进私塾就学,青年时闭门读书,无所不读,读必详细分析它的源流,分辨及于毫芒。梁认为,读书不应以制艺科名而满足,对学问应在道德养成上下功夫。他对理学研究较深,对“心性”之学的研究尤为独到,…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