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名人谢金銮介绍
清朝官员
谢金銮(1757~1820),字巨廷,又字退谷,晚年改名灏,福建侯官县(今闽侯县)人,他少年孤贫,却事母至孝。乾隆五十三年(1788),乡试中举;嘉庆六年(1801),会试落第,朝廷根据其年龄、能力和才华进行“大挑”,选拔他出任邵武教谕,后历任南靖、安溪、南平等县教谕,著有《教谕语》倡学。
谢金銮后人评价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六载:“侯官谢金銮、德化郑兼才皆以学行著,素所敬礼,殁而举祀乡贤。又旌表义烈,以振风俗”。
谢金銮个人著作
他所编著的《教谕语录》,风行海内。著述有《大学古本论》、《二勿斋文集》、《春树暮云篇》、《泉漳治法论》传世;并总纂《台湾县志》 。
当时泉州、漳州两地械斗严重,谢金銮曾作《泉漳治法论》以上呈。
谢金銮补充介绍
谢金銮
(1757~1814年)
字巨廷,又字退谷,晚年改名灏。侯官县人,家住南门来魁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后,历任邵武、南靖、安溪、南平等县教谕,著有《孝谕语》倡学。嘉庆十年(1805年),调任台湾嘉义县教谕,发现高山族散处之地蛤仔难(也叫噶玛兰,现宜兰的旧称),是台湾富饶之区,而清廷却未划入版图。金銮认为蛤仔难是台湾海防巩固的关键,遂编著《蛤仔难纪略》6篇,记述详实,说理明晰。其书由梁上国上报朝廷,被清廷接受。嘉庆十七年(1812年)八月,蛤仔难正式设立噶玛兰厅。回闽后,谢金銮在闽南当过三任学官,又任安徽教谕。因病回乡,享年57岁。嘉庆十九年(1814年),入祀乡贤祠。著述有《大学古本论》、《二勿斋文集》、《春树暮云篇》、《泉漳治-》传世;并总纂《台湾县志》。
“谢金銮”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