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名人大全-P3
庄西言(1885~1965年),奎洋霞峰人。幼年家境贫寒,3岁父亲去世,6岁母亲改嫁,由叔父抚养。20岁出洋到荷属印尼巴城谋生。6年后有所积蓄,与人合资经营三美公司,后独资开设金美有限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富甲一方。庄西言在华侨中享有盛誉,曾被选为巴达…详情 ▷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怠惰嬉戏。26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戴燿初任江西新建县(在南昌西面)知县,主持兴修水利、节用减税,穷县经济得以稍苏。3年任满,调补户部主事…详情 ▷
陈耆公(1195~1264年),宋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双芹社人。他家祖业富有,平生乐善好施,素为里人敬重。嘉定末年至宝庆初年,长泰旱涝更迭,尤其彰信、人和(今武安镇)两里,处于丛山环抱的盆地中心,水利年久失修,大片田园成为“看天田”,无雨龟裂,遇雨汪洋…详情 ▷
戴燻(生卒年无考),字利怡,号叔鹓,长泰县彰信里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考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戴燻登第后,初授浙江省衡州府司李(亦称司理、推官),掌勘问与狱讼。衡州虽小,仅辖衡县、常山、开山、开化等四县,却是重镇要冲,而民俗竟然…详情 ▷
戴昀(1451—1530年),字正中,号希斋,长泰县彰信里人。自幼怀有远大志向,生性坦率,平易近人,与人相处,守信真诚。戴昀居家,事亲至孝。其父重病,戴昀日夜侍奉,不离左右。明成化十年(1474年)中举人,任乐清县(在今浙江省雁荡山南)知县。戴昀任职后,政…详情 ▷
卢硕(生卒年无考),字立伯,号与轩,长泰县人和里(今武安镇)人。生平孝友,内外和睦无间,性耿介,持身淡泊。慕古好义。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长泰县春旱夏涝,年岁歉收,卢硕发粟赈饥,凡来相求者,不问何人,斗米奉送。饥民感恩连连。就在这一年,卢硕考中举人。…详情 ▷
戴同吉(1381—1443年),字庆之,号鲁叟,长泰县彰信里人。明永乐元年(1403年)中举人,永乐二年登进士,授吏部主事,后任浙江道参议。在浙江履职时,发觉地方每年夏秋两季总患于运税粮之苦。时逢抢收赶种之际,地方官府也争于收缴税赋,从乡、县、府、省,层层…详情 ▷
戴仕衡(1563—1622年),字章尹,长泰县钦化里溪尾社人,后迁于兴化府。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中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初授新建知县。戴仕衡任职时,因“治行第一”被推举入朝,任吏部给事中。他性格刚正不阿,敢于谏言,且言之有理,常得到明…详情 ▷
戴相(1587—1640年),字孟抡,号梅鼎,长泰县彰信里人。相传戴相童年时思维较迟钝,而他胸怀大志,勤奋学习,不敢荒于嬉戏,以勤补拙,学业渐进。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授永嘉县令。戴相在永嘉任职6年,勤于政务,体…详情 ▷
欧辉(生卒年月无考),字贞明,长泰县钦化里人,性格刚毅方正,清贫嗜学,明正统九年(1444年)中举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登进士,初授予户部主事,任广东佥事。欧辉在广东任职时,发觉当地有匪盗上千人,占据山寨,剽掠百姓,且买通地方官兵,为非作歹十多年。欧…详情 ▷
柯彦,字君求,长泰县方成里人。他家虽贫困,但苦学成材,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任江南道合肥知县。柯彦到任后,体察民情,采取措施,兴利除弊。他认为农业不兴,万事俱废,针对当地农田水利设施差的状况,组织修浚河流以泄洪,…详情 ▷
戴廷槐(1546—1602年),字元植,长泰县彰信里人,好古嗜学,广览群书,博学多识,精于经术。明隆庆二年(1568年)恩贡,授予浙江淳安县知县,任职中颇有政绩。戴廷槐文学才华颇丰,与姑苏(苏州)文人张幼齐名,人称誉“用赋,张幼升堂,小戴入室矣”。后来,戴…详情 ▷
王一范(生卒年无考),字绥甫,号浣心,长泰县城人,家贫力学,博览群书,曾与王从鹏、王协梦、戴熺于东山草堂研习,号称“东山五友”。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王一范中举人。任汀州府宁化县教谕,任教勤谨,曾奉命到广西右江府主持乡闱,选拔一批人才。万历二十六年(…详情 ▷
林槐,生卒年无考,长泰县恭顺里胡坂社人。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朝廷补选太监,林槐中选入宫,其为人办事得到皇上的喜欢,不久便升任司礼太监,服侍在皇上身边,掌司机密,协助批阅奏章,记录皇上口谕,传递内阁拟诏等。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林槐被…详情 ▷
杨玉(1488—1520年),人和里(今武安镇)坂前村人。其姑杨阿保,明弘治年间入宫,后为太子朱厚照乳母。杨玉随姑生活宫中,与武宗正德皇帝从小一起长大。杨玉加入京卫军,历升锦衣卫殿前指挥使,掌管西厂,为皇帝耳目,时东厂刘瑾欲笼络杨玉,常来信札联系,杨玉不与…详情 ▷
连英豪(1901—1956年),又名光沛,长泰县枋洋江都人。家庭富裕,国民党少将军衔。民国14年(1925年),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北伐途中,任第四军所部排长,作战骁勇,在攻克武昌战役中胸部受伤,颇得上峰器重,遂升连长,不久又升营长、团长。民国21…详情 ▷
黄洪(生卒年无考),长泰县城人,明正德八年(1515年)贡士。任潮州通判,署府印。那时潮州常患旱灾,民生凋敝。他组织百姓筑陂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民得其利。还倡导民间发展对外贸易,加强海内外交流,默许“私舶往来”,潮州由此百业俱兴。抚台写诗赠给黄洪,以表敬意…详情 ▷
林周夫(生卒年无考),长泰县人和里珠浦社人,平生急公尚义,胆识过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六月,倭寇数千人抵达紧邻长泰县城的溪东社,安营扎寨,欲进攻县城。他慷慨而前,请命率丁众偷袭倭寇营寨。此后,他率丁众数十人渡河,直扑敌营,挥刀砍倒倭寇黑色军旗。在…详情 ▷
黄子信(生卒年月无考),号散翁,长泰县人,宋嘉定四年(1211年)由国子监录为特奏名进士,任广东新会盐场大使。黄子信为官清介不阿,不向下属0“羡余”,不巴结行贿上司,办事公私分明,上司无利可图,甚为不悦,黄子信依然秉正行事。其才华曾得到上司杨长孺的赏识,杨…详情 ▷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详情 ▷
黄梧(1617~1673),字君宣,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少时机智勇敢,好舞枪弄棒,结交朋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在平和县衙当差役。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详情 ▷
李文察(生卒年月不详),字廷谟,明代平和侯山人。凭明经贡大廷游京师,从京师带回音乐理论书籍。他精心审声侯气,深入掌握音律原理,先后写成《四圣图解》、《乐记补说》、《律吕注》、《典乐论》等音乐论著。他手制乐器,八音互用,音调和谐准确,为世所难得。福建省图书馆…详情 ▷
詹师傅(~1517),名已佚,平和县芦溪连新人,以竹工为业,人称为“师傅”。芦溪位于县之西偏,山高林密,盛产竹子,当地居民大多以竹业为生,或以造纸为业,朴实勤劳,与世无争。自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日趋剧烈,田赋日渐繁重,而皇室王亲及豪绅大吏却穷奢极侈,致使“…详情 ▷
朱积垒(1905~1929),九峰上坪人,幼时读私塾,1920年到九峰奎文小学读高小,1922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此间,他结识在校学习的共青团两广区委会通讯员罗明和共青团上海委员会通讯员李觉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详情 ▷
万礼(1612~1659年),生于平和县琯溪,幼时家贫,为诏安二都九甲社富商张子可收为养子,乳名张耍,又名张礼。生性倔强,少年喜练拳习武,广交朋友。明崇祯年间,社会阶级矛盾激烈,官绅肆虐,乡民苦之。张耍与堂弟僧道宗(又称达宗)及乡友郭义、蔡禄等18人结拜聚…详情 ▷
陈扬美(1573~1641),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初授江西省武宁县知县,明天启元年(1621)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知县。是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据重庆,破泸州,陷遵义。第二年,土司安邦彦起应奢崇明,声势浩…详情 ▷
李赞元(1613~1699),字匡侯,号素园,别号遯叟,世居平和之侯山(今小溪镇西林村),明崇祯八年(1635)进县学,清顺治四年(1647)中举人,出仕后,累升至河北道参议。赞元任过职的地方,都留有良好的政绩。当时,河北为九省通衢,号称难治,而赞元为地方…详情 ▷
赖继谨(~1646),字敬儒,芦溪漳汀人,自幼颖异,弱冠即入县学,后拜黄道周为师,师生相契,追随不离。明崇祯及福王相继复亡,黄道周在福州拥立唐王,并自福州发兵北上抗清,时继谨任监纪将军。兵至建阳,继谨劝道周驻建阳,积聚力量然后伺机进取,道周不同意,同学庄起…详情 ▷
张宽(生卒年月不详),字弘周,号安节,明代琯溪人,少年刻苦读书,以诗鸣于时,明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历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巡按保定监察御史,有政声。张宽性耿直无偏私,敢于检举不法官吏。当时统兵官石亨专横用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得…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