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名人郑绵平介绍
郑绵平,男,汉族,1934年11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6年,郑绵平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至1957年,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局工作;1957年至196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柴达木盐湖科学考察队地质专题组长;1960年至196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分队长;1966年至1971年,在地矿部矿床地质所担任组长;1992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任地质矿产部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郑绵平主要从事矿床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的研究工作。
郑绵平人物经历
1934年11月17日,郑绵平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西桥街一个手工业者家庭。
1952年至1956年,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局工作。
1957年8月至1960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柴达木盐湖科学考察队(地下部矿床所)地质专题组长。
1960年1月至1965年1月,担任中科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地矿部矿床所)分队长。
1966年1月至1971年1月,在地矿部矿床地质所担任组长。
1992年1月,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97年3月,担任地质矿产部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郑绵平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1956年至1957年,郑绵平参与发现、评价了具有经济价值的青海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
1989年,郑绵平三次率队赴罗布泊考察,罗布泊的卤水含钾达到工业品位,并首次发现了钾盐矿物。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郑绵平还首次将构造地球化学观点用于总结盐湖矿床形成规律,提出“断块控制湖盆迁移”、多级盐湖盆地成盐模式及其成矿系列理论,指导了硼、锂等盐湖矿产的勘查工作。
20世纪80年代,郑绵平两度率队到扎布耶盐湖考察,在湖中发现了天然碳酸锂,并命名为扎布耶石。这一发现解开了盐湖微细沉积锂赋存状态之谜,为开发扎布耶盐湖,郑绵平曾尝试过十几种不同的碳酸锂提取技术,最后找到了一种低成本技术。
1996年,郑绵平在西藏拉果错发现了较大规模卤虫品系,每克卤虫(干体)中含脑黄金40多毫克,通过对众多盐湖的考察,郑绵平提出了“盐湖农业”的概念,建议中国发展盐水域水产业和其他食品业。
学术交流
2017年8月21—25日,第13届国际盐湖会议在俄罗斯乌兰乌德举行,在开幕式上,郑绵平做了题为《盐科学的思考》的开场报告,对“盐科学”的研究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提出了盐科学多领域综合研究的发展理念。
2019年12月18日上午,郑绵平在闽南师范大学科技楼作题为《中国古代盐业与现代盐类学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学术论著
据2020年1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郑绵平发表过200余篇学术论文和出版了6部中英文专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7年
《盐湖化学》
郑绵平
科学出版社
1996年
《盐湖资源环境与全球变化》
郑绵平
地质出版社
1995年
《水热成矿新类型》
郑绵平
地质出版社
1989年
《青藏高原盐湖》
郑绵平
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0年1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郑绵平于1989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获奖人);1997年和2003年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2000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人员
1978年
江汉盆地找钾及油钾兼探方法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0年
青藏高原盐湖的成盐环境及找钾硼锂远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8年
西藏铯硅华矿床的发现及提取实验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0年
-
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3年
西藏扎布耶盐湖资源评价——矿床成因、地质勘查、动态观察与开发实验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郑绵平、张永生、杨卉芃、赵元艺、刘喜方、郭珍旭、邓月金、齐文、卜令忠、乜贞
2017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钾矿综合成矿研究与找矿突破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李洪普,郑绵平,汪青川,雷延智,侯献华,路亮,张晓冬
教育理念
对于盐湖事业,郑绵平认为,一是要坚持不懈注重野外工作,“要多到野外调查,领悟大自然奥秘,才能取到科学真经”。二是要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家不能只满足发论文,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大的价值”。三是要不断开拓思路,延伸新的学科生长点。
指导学生
据2020年1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郑绵平培养博士后、博士生42人,硕士生15人。
年份
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1991年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1995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
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006年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郑绵平人物评价
郑绵平是中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中国工程院评)
郑绵平为中国钾盐、硼矿、卤水锂矿的发现、勘查与开发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评)
郑绵平爱国敬业,勤于思索,卓有建树,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地质科研生涯中,誓将终生献给他所钟爱的高原盐湖科研事业。郑绵平先生是享誉中国国内外地学界的盐湖专家,更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员专家,郑绵平先生不仅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一丝不苟地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且时刻不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国争光,为党旗增辉。工作中的郑绵平,兢兢业业,力求完美,从不居功自傲;生活中的郑绵平,与人为善,以诚待人,口碑极佳 。(中国地质调查局评)
郑绵平为高原盐湖事业奔波60年,80多岁的高龄仍然行走在工作第一线,他将这一切归于党和人民的培养、老师和领导的教诲、父母的养育和亲人的关爱,以及科研团队与各方同仁的帮助,真可谓老骥伏枥,高风亮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孔祥宇评)
郑绵平补充介绍
郑绵平(1934.11.17- )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56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主席。
从事矿床地质和盐湖综合资源及热水矿床的研究领域60年,为我国盐湖科学及其矿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出版过200余篇学术论文和6部中英文专著,培养博士后、博士生42 人,硕士生15人,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0余个。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获奖人)。199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奖。1992年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4年当选为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任地质矿产部盐湖资源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1997年和2003年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2002年当选全国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被推举为国际盐湖协会主席。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绵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