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江门市名人>鹤山市名人

李铁夫

李铁夫人物照片

鹤山名人李铁夫介绍

油画家

李铁夫 ,男,1869年生于广东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就读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威廉·切斯画室,纽约艺术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

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纽约艺术大学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美国国际画理学会会员,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油画系主任。

李铁夫人物生平

生命轨迹

李铁夫,1869年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县雅瑶镇陈山村。原名李玉田,号昭龙,在国外期间改名“李铁夫”。1877年,8岁入乡间私塾。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成为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李铁夫先到了美国旧金山,后转入英属加拿大,工余坚持自习绘画。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在英美等地建立海外兴中会、中国同盟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

1912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任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与约翰·萨金特一起进行油画与水彩画研究,并学习雕塑。1909至1914年,任中国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1916年,加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以及国际画理学会。

1930年,61岁回到祖国。

1932至1934年,蛰居香港。

1946年,一度回内地,在广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游历、办展览、搞创作。

1947年,又返回香港。

1950年8月,81岁高龄时,终于才被接回广州,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油画系主任。

1952年6月16日,逝世于广州,享年83岁。

传奇人生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是最先到西方学习并造诣最深的“中国油画第一人”,中国油画之父,首屈一指的油画艺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李铁夫是民主革命的元老、功臣之一。他一生醉心于艺术,又忧心于国民,并具有朴素的普世理想。李铁夫曾经说:“我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艺术;二是革命。”他终身未娶,孑然一身,没有资产家当,仅有书画相伴。

李铁夫的人生命运充满落差与传奇:既是艺术人生;又是革命人生;既轰轰烈烈,又郁郁寡欢;既显赫于国际、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又遮蔽于祖国、鲜为人知……

李铁夫有过在国外尊享大艺术家的地位、过着西方上流社会富裕生活的经历,也有过蛰居香港无力创作、过着贫民窟式生活的落魄潦倒;有过拯救家国的革命投身,也有过对政腐官贪、国乱民困失望与悲愤的隐遁;有过兴办学校与艺术创作宏愿未遂的失落,也有过焕发青春与发挥余热的快慰;在国外,他两度把资产裸捐民主革命;回国后,又把作品、物品裸捐国家。

李铁夫宁肯流离落魄,绝不同流合污从政;宁肯生活朝不保夕,绝不变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只给志行高洁的人作画,对那些政客官员、显贵富豪的拜求,非痛骂即拒绝,给多少钱也不画。

李铁夫的天资、秉性属非常人之列,他的奇特怪异,不仅成就了他的艺术,一定程度上也使他的人生际遇充满戏剧性与传奇色彩。而他的特立独行,其实无非是率真爽直,爱憎分明,气质高标,有节操风骨与独力人格;无非是一个真实的性情中人。李铁夫的辉煌与辛酸,既魅力夺人又令人扼腕无语。

李铁夫轶事拾遗

·1932年,60多岁的李铁夫回到香港。他孑然一身,在土瓜湾租了一间木屋居住,每月租金6元。家里不设炉灶,每天冷水洗浴,饿了就上茶楼饭店,几乎天天到九龙城的统一茶楼就餐,最喜欢吃京酱面和鱼肉煮萝卜,说天下美味莫过于此。

·李铁夫在香港的晚年生活并不好,别人求上门来买他的画可是他不卖。但是他对狗肉有特别的喜好,很多人便用狗肉来换取他那难以求得的水墨画和书法作品。

·李铁夫是一个极为和蔼的老人,晚年一直保持喝茶的习惯,而且每顿饭都要亲自写菜谱。一顿饭吃完后,一些人总找机会“偷”菜谱,成为收藏其笔墨的主要途径。

·李铁夫有许多怪癖。他白天走路,总是慢慢地,像一个沉思的哲学家在散步,而晚上走路,即矫健如飞。他有他的道理:白天人太多,走快了,不是碰人,就是被人碰。

·李铁夫生活简单,只有那两套衣服,可是绘画的用具却非常精美。他似乎对绘画入了迷,把结婚的事都忘掉了,但他又不是独身主义者。他说:“作画的时间都嫌不够,结婚,有了家庭太麻烦了!除非家庭制度起了大革命,大家同住在一起,各人有各人的工作,不受拘束,不受负担所累,那么,我可以结婚!”

·李铁夫回国后也画了不少人物肖像,有的是在画家余本的画室中所作。由于贫困潦倒,画布、颜料由朋友供给。冯钢百赴美留学时在纽约曾受李铁夫帮助、指导,早结友谊。李铁夫晚年的创作能力并没有衰退,即使买不起油画颜料、没有画室而较少画油画,但仍画了大量水彩画、水墨画和写了不少书法,他还常常即兴作诗联书赠友人。

·1950年8月底,华南文联到香港接李铁夫回广州。他踏上港澳轮向广州进发,渡船的机器声吵得他睡不着,他十分生气地说:“现在是1950年了,我们现在还要坐这种古老渡船。军阀、官僚,真该死,硬把中国的进步,阻迟了几十年。”

·1946年,李铁夫在广州举办画展,在展厅外写了一条横幅“同胞们,快来看啊,错过了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油画了”。

·李铁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怪人”:其一、拒绝给名流政客画像,宁愿挨饿;其二、终身未婚;第三、每天坚持背起画囊到外面写生作画,常年乐此不疲。

·1945年—1949年,美术界许多著名人士云集香港,李铁夫不但和冯钢百、余本、赵少昂、张光宇等老一辈画家密切交往,而且跟青年画家黄新波、廖冰兄、温少曼、陆无涯等组织的进步美术团体“人间画会”经常联系。1949年10月26日,李铁夫带领青年画家在湾仔六国饭店顶楼升起了香港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李铁夫人物评价

·孙中山曾称赞李铁夫是“东方画坛第一巨擘”;柳亚子有诗咏赞李铁夫:“一老龙潜身是史,几人虎变国为家”;郭沫若在回忆录中称李铁夫是“一位奇人”。

·李铁夫是我非常喜爱的画家,我画不过李铁夫老先生,我以为我画过了,可是拿他的画来一看,仍然画不过他。他跟孙中山是哥们儿。到美国学画,一辈子没留下几张画,可是非常有教养,非常有才气。(陈丹青)

学西画留学最早、画得最好的,是李铁夫。他在中国学西洋绘画的历史中是成绩很大的,真是要大书特书。李铁夫的画好到什么程度呢,美国的萨金特都佩服他,在美国大展上得金奖的是李铁夫。他办展览挣的钱,全部捐给民主革命,同盟会纽约的分支就是李铁夫在当负责人。(杨先让)

·李铁夫是真正的大师,这么个大师级的画家,媒体却很少报道,很少人知道李铁夫的艺术造诣和爱国情怀,坊间的一些逸闻趣事甚至还以讹传讹。不但要报道,而且要把李铁夫的作品向全国展出,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师。(陈金章)

·李铁夫的艺术成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铿锵屹立,他的作品和诗词同样充满激情和生命力。(黄锦祥)

·李铁夫最大的影响是把原汁原味的西方绘画呈现给国人。大概在民国十六年,黄兴为革命来往于国内外,经常把他的画带回来展出。那时国人对西方绘画的概念相当模糊,人们至多只能通过劣质的印刷品或者电影来认识西方绘画,当时李铁夫的画在国内引起很大轰动。(刘一行)

·2000年在日本举行的东亚油画大展中,日本人称李铁夫为“东亚油画第一人”,并郑重邀请广州美院选送李铁夫作品参展。(全森)

李铁夫艺术评价

李铁夫对古今中外文化融会贯通,他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雕塑家、书法家、诗人,是具有全面素养的艺术大师。李铁夫的油画技艺高超,他的水彩画淋漓流畅且有水墨趣味;他的雕塑获金奖时,比中国最早的雕塑家李金发前往法国学雕塑还要早好几年;他在影剧方面也很有建树,曾出资办电影厂,并自编、自导、自演戏剧与电影,是华侨电影事业的先驱。

李铁夫同时也是很有造诣的国画家、书法家、诗人。16岁便出国,侨居国外达半个多世纪的李铁夫,极为可贵的是,对于祖国和祖国文化却怀有坚贞不移的情感,并葆有广泛而深厚的兴趣与功力。

李铁夫的中国画多以雄鹰、猛虎以及鸿雁等为题材,通过这些形象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和抱负。画面往往寥寥数笔,稍加渲染,十分生动有力。

李铁夫的书法似有康南海的影响并兼受傅山的熏陶,既有十足的师承传统,又有铁干虬枝、风骨凛凛、恣意倔强的个人风格。

李铁夫的律诗和联句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都言之有物,慷慨激越,充满反封建反清的爱国激情与民主意识,以及革命情怀。

李铁夫艺术作品

主要作品

《音乐家》(1918)

布面油彩,67.5×56cm,191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革命烈士蔡廷锐就义》(1947)

布面油彩 100.8cm×176cm 1946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遥望瀑布》(1930年代)

油画 76x64cm

其他作品

《斗牛士》(1919)

《未完成的老人像》

《黑发女郎》(1924)

《老教师》

《老医生》

《大学生》

《人体》

《金发姑娘》

《蓝眼青年》

《外国女友》

《康有为像》(1904)

《秀发女郎》(1924)

《灰髯的教授》(1927)

《青年教师》(1928)

《画家冯钢百》(1934)

《瓜蔬与坛盘》(1938)

《刘郭太夫人肖像》(1939)

《马丁将军》(1939)

《少女像》

《鱼与茄》(1941)

《盘中鱼》(1941)

《刘素薇肖像》(1942)

《刘思同肖像》(1943)

《客家妇女》

《九龙郊景》(1932)

《静湖》

《水边林木》(1949)

《万壑松风图》(国画1931)

《飞雁图》(国画)

《海燕双飞图》(国画·与高谪生合作)

《瓶菊》(水彩画)

《四川峨嵋》(水彩画1947)

展览奖项

《李铁夫画展》(美国纽约多次)

《李铁夫画展》(香港钟声慈善社)

《李铁夫画展》(重庆)

《李铁夫画展》(南京)

《李铁夫画展》(上海)

《李铁夫画展》(广州1946)

《李铁夫画展》(广东鹤山县雅瑶镇)

《李铁夫画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多次)

《李铁夫画展》(广东画院)

《李铁夫画展》(香港艺术中心 多次)

《李铁夫画展》(广东鹤山博物馆)

《春季沙龙美展》等国际大展(美国 21余次)

《东亚油画大展》(日本)

《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3)

《春季沙龙美展》等国际大展 11次获奖:3次一等奖;8次二、三等奖

馆藏捐献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

百件作品与物品捐献于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出版

《李铁夫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李铁夫》(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李铁夫诗联书法选集》(广州美术学院 鹤山市1989)

《铁夫诞辰140周年纪念册》(中国文艺出版社2009)

学术活动

李铁夫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香港艺术中心)

纪念李铁夫诞辰120周年一系列活动(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鹤山市1989)

纪念李铁夫诞辰140周年的系列活动(广东鹤山市2009)

作品拍卖

2012年10月,李铁夫的油画《遥望瀑布》(1930年代)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以782万元人民币拍出。

2017年11月25日,李铁夫的油画《刘思健肖像》(1943)在广州华艺国际的秋季拍卖会以1081万人民币拍出。

文物保护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李铁夫的精品或各时期代表作被限制出境。

李铁夫补充介绍

  李铁夫(1869~1952),油画艺术家、民主革命家,原名玉田。雅瑶镇陈山村人。1885年随叔父往加拿大谋生、求学。1887年考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后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画9年,成为学生首领及副教授。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改组兴中会后,到英美各埠组织同盟会分会。1909年任同盟会纽约分会常务书记。他将卖画所得款和画作奖金,资助革命。1910年说服清政府的“海折”号全舰官兵加入同盟会。1911年后专心攻研艺术,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大奖。师从画家威廉切斯和约翰•萨金特长达19年,入美国美术研究院达10年。1916年被推荐加入世界最高画理学会,入选油画作品21幅,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孙中山称之为“东亚画坛巨擘”。1930年归国,参加广州美术团体“赤社”活动。曾在香港、广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抗战期间-桂川等地,多画水墨画。1931年在香港开设东亚画室。1946年完成革命史画《蔡廷锐就义》。1950年从香港回广州就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名誉教授。出版有大型画集《李铁夫》、《李铁夫画册》和《李铁夫诗联书法集》。

  “李铁夫”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