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广州市名人>天河区名人

冼鼎昌

冼鼎昌人物照片

天河名人冼鼎昌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冼鼎昌(1935年8月15日—2014年4月7日),广东省广州市人,理论物理学家及同步辐射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冼鼎昌于1956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1959年前往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初级和中级研究员;1962年前往丹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64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高能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0年后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及日本东京大学访问;1984年秋转入同步辐射应用的领域;1989年参与的“BEPC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冼鼎昌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及同步辐射应用研究,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并开展了同步辐射应用领域 。

冼鼎昌人物生平

1935年8月15日,冼鼎昌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医生世家。日本侵华后,他随父母亲辗转逃难到湛江,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广州。

1946年,考入广州培正中学。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5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成立一个专门培养原子能科技人才的机构,对外称物理研究室(后来改名技术物理系),由胡济民教授任主任,当年招生。第一届学生共97人,是从全国各大学物理系选出的优秀三年级学生,冼鼎昌就是其中的一名,经物理研究室一年的培养,给冼鼎昌在核物理的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打下了基础。

195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师从朱洪元作粒子物理学的理论研究。

1958年夏天,冼鼎昌作为朱洪元的助教在青岛举办的粒子物理及核物理讲习班上讲费米子的二次量子化理论。

1959年,到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在马尔科夫(A.Markov)通讯院士(后为院士、苏联科学院秘书长)的小组里做研究工作一直到1964年回国,期间于1962年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做了一年的博士后,主要从事散射振幅解析性和对称性模型的研究。

1965年,作为一名主要助手协助朱洪元进行“层子模型”的研究。“文化大革命”后期,与中山大学李华钟、郭硕鸿合作开展了经典规范场理论的研究,推动了此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国内的开展。

1979年,在丹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做访问学者。

1980年—1981年,出国访问,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访问了纽约市立学院和费米国立实验室。

1981年—1982年,担任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系客座研究员。

1982年,应聘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系,开展了格点规范场理论的研究。他在粒子物理学理论方面工作到1984年。

1984年,因国家的需要,转行到同步辐射光源及应用这个领域,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同步辐射装置,开展了在这个装置上的应用研究,并一直在此领域工作 。

1985年—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负责同步辐射装置建造。

1988年—1993年,担任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高级研究员。

199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并开展同步辐射应用研究。

1990年—1991年,担任东京大学固体所客座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担任奥地利大学原子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6年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

2001年,领导建造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平台。

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2014年4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

冼鼎昌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冼鼎昌在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科学规划、物理设计、工程设计等方面都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并解决了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中国国外同时提出X光光声EXAFS的设想,开展实验并进行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领导建成中国的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平台,并组织开展在平台上的合作研究。在粒子理论方面,发展了相对论不变的相空间计算方法、格点规范场理论中的累积量变分法、波函数计算的解析延拓法等,在经典规范场、介子四维波函数和格点规范场理论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冼鼎昌在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内容从粒子物理、规范场理论、固体物理、光声光谱、矿物学、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装置建造、实验条件数值计算到广义相对论等方面的问题。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磁单极解——同步球对称规范场解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2年

经典规范场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82年

层子模型(研究工作主要助手)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8年

格点规范理论

中国科学院三等奖

1989年

BEPC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人才培养

冼鼎昌的办公室的门永远是敞开的,任何人,无论你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还是一名学生,或是一个技术支撑人员,随时都可以走进冼鼎昌的办公室,与他进行交流和讨论。每次课题组有新的学生或工作人员报道时都到先生办公室,进行介绍,冼鼎昌总是亲切的询问新人的各种信息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

2002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冼鼎昌人物评价

冼鼎昌是中国同步辐射应用的创始人,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他的逝世引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沉痛哀悼 。(《中国青年报》评)

作为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同步辐射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冼鼎昌在他的工作岗位上,科研事业上,燃烧了他的青春,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冼鼎昌的世界里,粒子和音符却都是他最好的伙伴。粒子世界的他,是中国同步辐射应用的创始人,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音乐世界的他,有着“本来应该成为音乐家的”天赋和热爱。他是名符其实的行走在粒子和音符间的大师 。(科普中国评)

冼鼎昌补充介绍

  冼鼎昌(1935~),冼村七朵云之一冼翰云的后人。199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6年冼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1959年~1961年在前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研究核物理,期间创立一种计算反应过程终态有多个粒子产生时的相对论不变相空间方法,至今仍是高能物理中的一个标准方法。1962年被邀请到丹麦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小玻尔和格拉肖(诺贝尔奖得主)结下友谊,长期通讯讨论。1964年回国协助朱洪元开展“层子模型”的研究工作。“层子模型”中最先提出的强子内部波函数和波函数重叠积分的概念在国际上沿用至今。198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邀请冼鼎昌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的理论研究所做短期研究工作。1985年,冼鼎昌任中科院高能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负责同步辐射装置的制造,并开展同步辐射应用研究。2001年开始领导建造同步辐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研究平台,并在媒体上宣传用核物理手段开展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冼鼎昌曾先后任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系、东京大学固体所、奥地利大学原子研究所客座教授,并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1978年,冼因“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磁单极解——同步球对称规范场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经典规范场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层子模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8年“格点规范理论”获科学院三等奖;1989年“BEPC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物理学奖。

  2014年4月7日在京逝世,享年79岁。

  冼村街道 建于1999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冼村地区组成,因辖区内有冼村,故名。2003年,面积4.07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冼村、杨箕东、新庆村、潭骏、跑马地、金城、金园)。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冼村企业集团(冼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冼村行政村原辖有冼村1个自然村。1999年6月,原冼村撤村改制)。冼村街道办事处1999年12月29日挂牌成立,位于广州珠江新……

  “冼鼎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