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名人叶亚来介绍
叶亚来(1837-1885),又称叶德来,广东惠州惠阳客家人 ,叶亚来是他担任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
1837年农历二月初八,叶亚来出生于现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埠功臣。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
册封仪式由苏丹代表拉惹玛赫蒂主持。1883年,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叶亚来简介
叶亚来又称叶德来,叶德来是他担任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叶来。1837年农历二月初八,叶亚来出生于现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是吉隆坡开埠功臣,是来自中国广东省惠州惠阳区秋长镇,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跟随同乡,离开贫困的家乡,是典型被卖到南洋淘金的“猪仔”。叶亚来在矿埸表现出色,很快赢得矿场主管信任。因他后来管理矿业表现出色,1861年,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1883年,被清政府“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叶亚来人物事迹
吉隆坡的甲必丹(华人首长)叶亚来(1837-1885),原名茂兰,字德来。叶亚来生于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年二月初八日,即公元1837年3月14日,祖籍广东省惠州惠阳县淡水镇周田乡,为家中的长子,有一妹三弟。曾读了两年私塾,因家贫而停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亦曾替人放牛、打短期零工等度过童年的生活。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起兵反清,战乱造成家乡农村濒临破产,叶亚来跟随同乡,离开贫困的家乡,来到马来西亚开矿,是被卖到南洋淘金的典型「猪仔」。
首先抵达马六甲,族叔叶国驷,安排他到榴櫣东卡一锡矿厂工作。后转到另一族叔叶五之什货店当伙计。1859年,在族叔叶福资助下,在芦骨经营生猪及收买锡米之生意,不久离开芦骨到双溪乌绒(Sungai Ujong)找寻新生活。 他于途中巧遇双溪乌绒华人甲必丹盛明利之总巡(保安队队长)同乡刘壬光,刘乃推荐他为副总巡。1860年8月,双溪乌绒两位马来土酋为争夺华人矿区锡米税收而发生械斗,当时两个华人矿工集团,即海山党和义兴党也为本身利益分别支持斗争的一方。海山党领袖盛明利在此役中被杀,叶亚来则负伤逃到一烧炭者家中躲起来。 六个月后战事平定,双溪乌绒商界领袖叶亚石被选为甲必丹,但他对经商较有兴趣,不久即推荐胆识过人又精明能干的叶亚来为甲必丹,当时叶亚来才24岁,因政绩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862年初,叶亚来放弃双溪乌戎华人甲必丹之职,到吉隆坡协助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处理行政事务及管理锡矿厂。此后叶亚来开始发迹,自己也经营两家矿场。1864年创设惠州公司,安置刚由中国家乡抵达之同乡及供贫病之同乡食宿。1865年他开设了“德生号”药材店,还娶了一位马六甲华人女子郭庚娇为妻。
1866年吉隆坡爆发一场王室土侯间的内战,叶亚来无可避免卷入了长达八年的内战,叶亚来与雪兰莪州执政东姑古丁结盟。1868年,刘壬光不幸逝世后,叶亚来代执行甲必丹任务,时年31岁。叶亚来推行英明政策,严惩盗窃,组织一支精锐队,使得吉隆坡成了夜不闭户之太平市镇,远近闻名。1869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佳节时,叶亚来在隆重仪式中正式受雪州苏丹册封为第三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册封仪式由苏丹代表拉惹玛赫蒂主持。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
1870至1873年期间,马来王室因政治、经济上的种种因素,延续四年内战。甲必丹叶亚来在请援下,派兵协助雪州苏丹女婿东姑孤丁与巴生土侯拉惹玛赫蒂作战。战场的范围主要是在吉隆坡、万挠、安邦和瓜拉雪兰莪等地。战乱期间,吉隆坡两度易手,三度被焚。战场失利,甲必丹叶亚来几番征战,惨遭盟友背叛,几经辛苦终于在1873年三月光复了吉隆坡。雪州苏丹为表扬叶亚来的功绩,于1873年六月,再度册封叶亚来为吉隆坡华人甲必丹。
战后的吉隆坡,废墟一片,锡矿场也化为水潭。甲必丹叶亚来说服了准备他迁的将士同僚,使他们留下来和他共同努力重建一个新的吉隆坡。当时内战使得叶亚来背负超过十万元的战争债务,加上经营的矿场积水,一度面临破产。叶亚来不得已向英商、新加坡、马六甲华商借贷,以维持矿业生产,当时的借贷缴付高达18至20%的利息。
甲必丹叶亚来重建吉隆坡的工作是非常有计划的。他首先发展公路网,疏通河流,建造桥梁,扩建住屋,使由亚答屋进步到砖瓦屋和商店,重开矿场,鼓励各族共同参与建设,并从中国招募工人前来建设吉隆坡。为了让工人得到廉价的供应品,他也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供应市场所需。吉隆坡就这样从废墟中逐渐发展成为今日马来西亚最大的都会。
1878年锡价高涨两倍,使得叶亚来得以还清债务。1879年,叶亚来一跃成为吉隆坡首富。在他颠峰期的事业,曾拥有锡矿一千多亩、员工五千人,掌握了整个城镇的经济实权。除了铺设道路、投资各种农业计划,并首先引进蒸汽抽水机供雪兰莪(Selangor)的矿场使用,还包括兴建了吉隆坡第一家医院。叶亚来领导吉隆坡直到1880年还政于英殖民政府为止。
叶亚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1884年创设私塾于惠州公司内,供同乡就读,并亲到中国聘请举人叶树网前来教学,成为吉隆坡第一间华人学堂。后来将私塾改为「唐文义学」,并增聘徐绍荪为教师,教授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家诗、千字文之类的中国教育方式。也因为叶亚来的积极推动,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校。 综合来说,叶亚来对吉隆坡最重要的贡献包括开辟道路、制砖烧瓦、发展矿业、移入劳工、种植开垦、建立医院、安老院、学校等,为以后吉隆坡的繁荣奠下基础。
在战前,叶亚来是唯一代表政府参与开拓吉隆坡的先贤人物,以及后来建设吉隆坡功绩最昭著的元勋,他为早期的吉隆坡带来了繁荣和秩序。身为海山会党领袖,他集会党领袖、战略家、投资家、矿业家地位于一身。当会党恩怨在战火平息后,他化除恩怨卫护华人利益,勤政爱民,团结华族,团结巫人,更善于与土酋谈判。叶亚来原想于1886年返回中国,却于1885年一病不起,4月15日清晨,不幸病逝,年方四十八岁。出殡之日,吉隆坡政府机关停止办公,许多高官显要都出席葬礼,全吉隆坡停工,下半旗哀悼。 由于英国1879年即在吉隆坡设立驻扎官,叶亚来的继承者不再有他的权利和威望。
叶亚来补充介绍
叶亚来(1837~1885)
叶亚来,原名茂兰,字德来,广东惠阳县秋长镇周田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读过两年私塾,14岁开始替人放牛或打短工为生。
清咸丰四年(1854),叶亚来随乡亲出国到盛产锡矿的马来亚谋生。先在马六甲北10英里处榴■木连冬加的小镇替人筑塘养鱼。4个月后经族叔介绍到吉山一间油米杂货商店作伙计。咸丰六年(1856)初,靠同乡引导,在一锡场当了3年厨夫。其间,他戒掉, 习,积钱经营贩猪生意。1859年,叶在族叔叶福赞助下,兼营生猪和收买锡米生意。1860年往芙蓉,经惠州籍同乡刘壬光推荐,任芙蓉华人“甲必丹”(华人社区领袖的称谓)盛明利的副卫队长。是年,盛明利因与人争夺华人所采掘的锡米抽税权和保护费而被杀,叶亦负伤逃回卢骨。1861年,叶被推荐为盛氏的继承人,出任芙蓉华人“甲必丹”。
1862年秋,叶氏应新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刘壬光之请,辞去芙蓉“甲必丹”之职,负责刘氏锡矿场的管理工作。不久,他独资开辟两处新矿场,获利甚丰。1865年增设德生堂药材铺。1868年由于刘氏临终前推荐,经雪兰莪苏丹的同意,叶氏就任吉隆坡第三任华人甲必丹。
周田村 周田村集秋长镇“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侨乡文化于一村,是叶亚来故居、叶挺故居、廖似光故居所在地,革命的村庄,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先后涌现出六位将军,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有四十多位。屹立在周田村的叶挺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构成经典的滨海红色旅游景区。2014年5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周……
“叶亚来”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