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广东省名人>韶关市名人>浈江区名人

余靖

余靖人物照片

浈江名人余靖介绍

南粤先贤
北宋官员

余靖(1000年~1064年),本名余希古,字安道,号武溪,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北宋政治家,“庆历四谏官”之一。

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出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出任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跟随名将狄青打败侬智高。

宋英宗继位,拜工部尚书,病逝于江宁,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刑部尚书,谥号为襄,著有《武溪集》二十卷。

他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动人风采流芳百世。与余靖同朝为官的蔡襄赞其“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宋仁宗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

余靖人物生平

余靖生于1000年三月初一,少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师从舅父黄正,后师林逋、张伯端,学业大进。

1024年(宋天圣二年)中进士第,录为赣县(今属江西省)县尉,主理缉捕盗贼,查察奸宄。不久朝廷新置书判拔萃科,余靖又中书判拔萃第一,提为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县)知县。

1027年迁任宣州司理参军。

1030年6月中书判拔萃科,授将作监丞知洪州新建县。

1034年到京任秘书监,负责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 并写出了《三史勘误》四十卷。

1036年,2月推集贤院校理,同年5月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降职为监筠州酒税,均是益知名。

1037年12月余靖徙任泰州(今江苏省泰州)税监。

公元1039年6月徙知英州,因其母离世,服丧三年而没有上任。

1042年3月复职为集贤院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1043年,擢升为谏院右正言, 专门向皇帝进谏奏事,余靖正直敢言,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见《宋人轶事汇编》)他的多数建议为仁宗所接受,因而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从政六箴。 他积极提出各种谏议,主张要变更尽依“祖宗故事”的旧法。倒如举人才、去冗兵、冗官、宽租赋、厚农桑、省佛事、节国用等建议。涉及人事、治民、边政、刑法、租赋、御盗等多方面。上述种种,都为范仲淹、富弼等人后来推行“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提供了先行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准备,余本人则是“庆历新政”的积极参与者。

1044年,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1045年正月为回谢契丹使,5月知吉州。

1046年7月左迁将作少监,分司南京、许居韶州,久之,改光禄少卿。

1049年,升左神武军大将军、雅州刺史、寿州兵马钤辖,靖辞不就。

1050年余靖迁卫尉卿知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询民疾苦,政多惠爱。

1051年8月被贬任知虔州,不久因父离世而辞官。

1052年6月,余靖于丧次被起用为秘书监,知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旋改知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后下诏经制广州。

1053年2月迁任给事中,5月迁任工部侍郎。后在狄青统属之下;狄青节制岭南各路军马,在昆仑关外大破侬智高。侬高的母、子、弟主人均为余靖遣人擒获。

1054年2月复职加集贤院学士。

1055年6月迁任户部侍郎。

1056年被贬知谭州。

1058年改知青州,知青州期中转吏部侍郎。

1060年8月为广南西路体量安抚使、知桂州,

1061年5月授尚书左丞,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广州。

1063年宋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

1064年余靖回京述职途次南京,偶染风寒,病重不起,卒于江宁府秦淮亭,享年六十五岁。英宗闻讯恻然,辍朝一日追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后人尊称忠襄公。

余靖人物评价

孔平仲谈:余靖不修饰,作谏官,乞不修开宝塔。时盛暑,上入内云:“被一汗臭汉薰杀,喷唾在吾面上。”

两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称誉范、欧阳、尹、余为“四贤”,以高为“不肖”。其中诗句“斩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横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大大赞扬了余靖的胆识和气概。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撰襄公余靖道碑谓:“公为人资重刚劲,而言语恂恂,不见喜怒。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鐕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

余靖《武溪集》中对儒与佛有一些精彩论述。他赞叹佛门“无刑而威,无爵而劝,归之者如川之流,壅之不停,去之不竭”,感叹儒门淡薄,“世有积善而遇祸,积恶而蒙福者,虽有仁智无如之何”。他认为儒佛二教实不相违:“儒以礼法御当世,使人迁善而去恶,佛以因果诲未来,使人修福而避祸”。

余靖补充介绍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人。自少才调聪华,博学强记,对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释道经卷,无所不读,以文学称著乡里。

  宋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第,录为赣县(今属江西省)县尉,主理缉捕盗贼,查察奸宄。不久朝廷新置书判拔萃科,余靖又中书判拔萃第一,提为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县)知县。

  宋景祐元年(1034年)再升为秘书丞,由地方进入朝廷,专职校勘古籍,监掌图书经籍、国史实录、天文律数及起草文书等。随后,升为集贤院校理。

  三年(1036年),余靖为范仲淹鸣不平,越职上 书直谏:“仲淹讥刺他臣,重加谴责,倘若他的言论未合皇上意思,陛下只是听与不听,为什么要加罪于他呢?汉代汲黯在朝廷进谏,认为平津侯公孙弘为多诈;吴国张昭论将,认为鲁肃精疏;汉武帝及吴主孙权经常听到毁谤之词,两用无猜,岂损令德。陛下自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以后恐怕再没有人敢说话了。”奏书上后,即被降职,贬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酒税监。

  四年(1037年)12月余靖徙任泰州(今江苏省泰县)税监。不久余靖母死,服丧三年。

  宋庆历二年(1042年)复为集贤院校理,同知太常礼院。

  三年(1043年),余靖被擢升为谏院右正言。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起用,号称四谏官。是年,湘东瑶民-,朝廷发兵进剿,余靖反对,认为官兵枉杀良民,无异“驱民为盗”,因为“千里之民、皆失其业,若不为贼,将何所归?”由于余靖采取招抚安民,休养生息的策略,整肃军令,严禁掠杀,为时数载的湘东瑶民-,得以平息。10月,余靖被派出使辽国,为祝贺辽国母正诞的使节。出使之日,以所奏事书于笏上,各举一字为目,凡数十事,仁宗乃命逐条尽奏,直至日西斜才罢,于国事用心如此。

  四年(1044年)3月,仁宗任命夏竦为枢密使。余靖奏论其人奸诈,贪财贪色,怯懦怕死,出戍边城时在军帐中蓄伎,几乎引起兵变,切不可为枢密使。前后上疏弹劾达十余次,仁宗终于收回任命。余靖又力陈张尧佐才不当职,不应以后宫私宠而乱公谋。仁宗遂将其罢免。余靖还揭露监察御使刘元谕奸邪,贿赂升官,结果刘元谕也被罢免。6月,朝廷派狄青为泾原帅兼镇渭州,独当一路,余靖坚决反对,连上奏议四章《论狄青不可独当一路》,认为狄青行伍出身,“刚悍之夫”,虽有武勇,不具将才,难以独当大任。余靖在奏议中声言:“如臣言无可采,则乞还旧官,臣之分也。”不惜舍官以谏,锲而不舍,以国事为重,力争到底,确属美德。8月,余靖以回谢辽国使者,二使契丹。率十余骑出居庸关,见辽兴宗于九十九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反复辩论数十次,说明不能失信与西夏绝交的理由,使兴宗词屈。回国后,迁升知制诰史馆修撰。

  五年(1045年)正月,余靖三使契丹。余靖看出辽意在扑灭西夏,暂无力分兵图宋,促使宋仁宗下决心册封元昊。余靖三次出使,学会契丹语言,对辽主作“番语诗”,以示友好。5月,侍御史王平等以此弹劾余靖有失使者体面,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市)知州。靖既失势,孝标劾其少游广州曾犯法受笞,不宜在近侍,余靖自请归乡侍养,改将作少监,分司南京,许居曲江。杜门谢客,休闲6年。

  皇祐元年(1049年)升左神武军大将军、雅州刺史、寿州兵马钤辖,靖辞不就。

  二年(1050年)余靖迁卫尉卿知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询民疾苦,政多惠爱,因父丧支官。

  三年(1051年),广西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叛宋称帝。陷邕州(今广西南宁市),烧杀掳掠连破岭南9州郡,兵围广州。10月,余靖改徙知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再迁吏部侍郎。

  四年(1052年)余靖于丧次被起用为秘书监,知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旋改知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后下诏经制广州。与狄青、孙沔等共破侬智高,平定-。仍留邕州,安抚流民,整肃吏治。论赏升给事中,再迁工部侍郎。逾年,“抚缉完复,岭海肃然”。余靖又遣人入特磨道袭取智高及其弟,斩首京师。

  五年(1060年),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人申绍泰率族人入侵邕州,杀5巡检。诏余靖为广西体量安抚使,下令荆湖兵众,悉调广西,摆开战阵后,余靖移檄交趾,召其用事臣费嘉祐问罪。嘉祐惶恐,即交出5人,送钦州斩首,不用开战,边乱平息。

  六年(1054年),余靖复职桂州,加集贤院学士。

  至和二年(1055年),又加户部侍郎。

  嘉祐六年(1061年),余靖以尚书左丞、广南东路兵马都经略安抚使知广州,兼管内劝农市舶使,提点铜银场公事。广州一带物产丰富,盛产奇珍异宝,向为对外贸易繁荣港口,为利招商,余靖首罢番舶装船税,奏请严禁官吏-,立法戒广南吏不得买卖南药及各种番货。重点开发岑水场矿产(即今大宝山矿场),促进各地矿业发展。在任清廉自重,“不载南海一物”,名重朝野。

  治平元年(1064年),拜余靖为工部尚书。余靖自广州朝京师,行至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病卒。英宗罢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赠刑部尚书衔,谥襄公。

  余靖所著诗文有《武溪集》20卷(内含诗135首)、《余襄公奏议》5卷、《三史刊误》40卷、《汉书刊误》30卷、《庆历正诞国语录》1卷、《隆兴奉使审谕录》及《新建图经》若干卷。余靖诗幽深情劲、有骚雅遗音。后人纪念余靖,建有韶州曲江风采楼(在今韶关市区)、广州八贤堂、五贤祠,赣州张、余二公合祠等。

  “余靖”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