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名人蒋良骐介绍
蒋良骐(公元1723—1790年),清朝著名史学家,字千之,一字赢川(一说漯川)。嘉庆《全州志》载他“才思宏富,倚马千言,为两粤文人之冠”,为清代重要史书《东华录》之纂修者。为与光绪年间王先谦的《东华录》续录区别,史家亦称“蒋氏《东华录》”或《蒋东华》。
祖父蒋肇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父蒋林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曾任过长芦盐运使,良骐是其次子。蒋良骐早年师从陈黄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辛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编纂。乾隆三十年十月重开国史馆于东华门内,任纂修官,开始抄写《东华录》。官至通政使。生前两袖清风,死后葬于才湾镇纱帽岭,由女婿蒋锡璃捐葬。著有《东华录》。
蒋良骐人物简介
蒋良骐(公元1723—1790年),清朝著名史学家,字千之,一字赢川(一说漯川)。嘉庆《全州志》载他“才思宏富,倚马千言,为两粤文人之冠”,为清代重要史书《东华录》之纂修者。为与光绪年间王先谦的《东华录》续录区别,史家亦称“蒋氏《东华录》”或《蒋东华》。
祖父蒋肇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父蒋林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曾任过长芦盐运使,良骐是其次子。蒋良骐早年师从陈黄中。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辛未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编纂。乾隆三十年十月重开国史馆于东华门内,任纂修官,开始抄写《东华录》。官至通政使。生前两袖清风,死后葬于才湾镇纱帽岭,由女婿蒋锡璃捐葬。著有《东华录》。
蒋良骐作品介绍
《东华录》为编年体史事长编。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清政府重开国史馆,蒋良骐任纂修,根据《清实录》和其他文献,摘抄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六朝(五帝)史料,成书32卷。因国史馆设在东华门内,故称《东华录》。蒋良骐所据的《清实录》后来经清廷多次修改删除,而《东华录》所辑往往有为传本《清实录》所未载之史料,内容也有剪裁,因此,《东华录》更富有史料价值。1980年,中华书局曾将《东华录》再版。
对于《东华录》作者姓名及作者籍贯,颇具权威的《辞海》“东华录”条说作者是蒋良骥。《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也说《东华录》作者为蒋良骥,说他生于公元1723年,卒于1789年,并说他是江西升乡(今江西宁冈北)人。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阎崇年先生1981年在《广西历史人物·蒋良骐传》中,虽然肯定《东华录》作者为蒋良骐,却说他出生在诗书之乡的升乡石冈(今全州永岁乡石冈村)。笔者几经实地调查考证,认为《东华录》作者应该是蒋良骐,祖籍全州石冈,出生地则在全州县才湾镇才湾下村。
蒋良骐补充介绍
蒋良骐(1723—1788年)永岁乡石岗人,后迁居才湾。蒋氏一门三进士,蒋良骐祖父蒋肇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进士,其父蒋林是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进土。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蒋良骐28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编纂、鸿胪寺、太什寺少卿、通政史司、通政使等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蒋良骐任翰林院编修后,回乡探亲,应全州知县黄德星之邀,与谢廷瑜重修《全州志》。蒋良骐是清代中叶宫廷史学家之一,著有清代的重要史书《东华录》。《东华录》是一部清代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清朝入关五帝(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六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史事共32卷,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此外还著有《下学录》、《京门草》、《伤神杂咏》、《釜纪游》等,蒋良骐两袖清风,家境萧条,死后40多年,由临桂女婿蒋锡璃资助,竖碑砌墓,葬于才湾镇纱帽岭。
永岁镇 全州县永岁乡位于桂东北,地处湘桂走廊北端,东与湖南省永州市交界,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辖17今村委会、169个自然村,4.1万人。湘江、湘桂铁路、国道322线和(全黄)高速公路纵贯全乡。永岁乡西连越城岭,山林资源丰富,全乡有林面积8.3万亩,主要品种为松树、杉木、竹子:耕地面积3.95万亩,其中水田2,88万亩、旱地1.07万亩。主要农副……
“蒋良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