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名人孟尝介绍
孟尝,生卒年不详,字伯周,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人。东汉官吏,曾任会稽郡户曹史、徐县令、合浦太守等。
(概述图片取自《江苏毘陵孟氏宗谱》)
孟尝人物生平
年轻时在会稽郡任户曹史,后策孝廉,举茂才,任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令,有政绩,升为合浦(今广西北海)太守。合浦盛产海珠,由于前任郡守责人滥采,致使珠源渐渐枯竭,当时认为“珠渐徙交趾郡界”,导致合浦商旅不至,市场萧条。孟尝到任后除弊兴利,对采珠业进行了修生养息。未曾逾岁,合浦一带又变得有珠可采了,原来靠采珠为生的百姓又有了活命的生计,去珠复还。典故“珠还合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
后称病告归。归时,合浦百姓攀车挽留,孟尝只得在夜间乘民船离去。孟尝隐居到乡下后,即有一百多户人家因敬仰他的品格而迁来与他为邻。年七十卒于家。
孟尝后来策对孝廉,被推荐为秀才。朝廷任命他为徐县县令。州府和郡府上书举荐他的才能,升为合浦(今广西北海)太守。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中出产珍宝。合浦与交阯接壤,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责成人们采集,不知限度,珍珠逐渐徙到交阯界内去了。结果客商不再来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孟尝上任后,革除过去的弊端,访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兴利除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离开的珠蚌又回到合浦了,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孟尝被称赞为明智如神。著名的成语“合浦珠还”,说的是合浦不产谷物,沿海出产珍珠,由于前任太守贪污受贿,珍珠纷纷运往相邻的交阯郡内。孟尝到任,革除弊端,迁离的珍珠又回到合浦。后遂用“珠还合浦”或“合浦珠还”比喻人去而复还或物失而复得,对其人或其物有称美之意。
孟尝因病自己上书辞职,朝廷征召他将要返回京师,官吏百姓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孟尝既然没法走,就坐了乡间百姓的船连夜暗中离去。孟尝回去后隐居在僻野水边,亲自耕田做工。邻县的士人百姓仰慕他的高尚道德,搬来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
孟尝最终也没被起用。七十岁时,他在家中去世。
孟尝轶事二则
1.上虞县有个寡妇极其孝顺地赡养婆婆。婆婆年老寿终正寝,小姑子原先就对她嫌怨猜忌,就诬陷寡妇对供养婆婆感到厌烦,毒死了她的母亲,向县投诉。郡府没有加以考察,就给寡妇结案定罪。孟尝原先知道寡妇的冤情,就将详情告诉太守,但太守没去审理。孟尝在郡府门外哀哭,因而借口有病辞去官职。寡妇最终含冤而死。自此郡中连续两年干旱,怎么对天祷告也没有结果。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探访询问其中的缘故,孟尝就到府县陈述寡妇被冤枉污蔑的事因。就说:“往昔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使大旱。(如果)得到公道的一句话,才能使得甘霖应时而降。这里应该杀掉那诬告的人,以此来向冤魂道歉,也许冤魂可以获得申冤,季雨可以按照期待而降。”殷丹就听从了孟尝的话,立刻刑戮那个诬告的女子而祭扫寡妇的坟墓,天立刻应时降雨,五谷丰登。
2.后来孟尝因病向朝廷请辞,朝廷召其入京。百姓拽住车驾请求他不要离任。孟尝既然不能登程,就搭乡民的船连夜暗中离去,隐居在僻野水边,亲自耕田种地。邻近的士人百姓仰慕他的高尚道德,都愿意与他为邻,没多久,这个偏僻的荒野有了百余家邻居。孟尝年老还乡时,邻里诚恳挽留,以致无法脱身,只得与一些决意追随他的乡民趁着黑夜,悄悄乘船返回故里上虞。
孟尝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原文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
“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髃。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实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于沟渠。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而忠贞之节,永谢圣时。臣诚伤心,私用流涕。夫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觽之所贵。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思立微节,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③,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①澍雨:及时降雨。
②诡:责也。纪极:终极;限度。
③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相传他推荐百里奚,秦穆公不采纳。秦穆公出行,禽息堵住车说:“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也”,以头撞闑(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脑浆迸裂而亡,秦穆公感悟,以百里奚为上卿。
译文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年轻时修养自己的品行操守,在郡里担任户曹史官。上虞郡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婆母寿终后,她的小姑原先就心怀嫌疑猜忌,就诬告(她)是厌倦了供养婆母,因而毒害了婆母,在县庭上讼告。县郡没有仔细调查,最后竟然以此定罪。
孟尝事先了解实情,详细地向太守说明了原委,太守没理会。孟尝在外门痛哭请求(无济于事),于是借口有病辞职离开,寡妇最终含冤而死。从此郡中连旱二年,祈祷也无所收获。
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案情原委,孟尝到县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诬之事。就趁机说:“从前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顺时而降。应该处罚那个诬告的人,来向被冤死的亡魂谢罪,希望在阴间冤枉得以申诉,适时之雨就会等来。” 殷丹听从了孟尝的建议,就在那位寡妇墓前讼女,上天应验下了及时雨,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孟尝后来考中孝廉,被推举为茂才,担任徐地的县令。州郡上表陈述他的才能,升迁为合浦大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原先时的宰守官吏门都是贪婪污浊之人,奸商滥采珍珠,珠贝无法生存,都迁往交址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百姓中有不少人饿死路边。孟尝到任后,革易先前的敝政,求民病利。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反回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后来因病自己上书(告病还乡),被征召回朝廷,当地官吏请求留任,孟尝无法前行,就乘着民船民衣悄悄离去。隐居在偏远的洼地生活,自己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就近他居住的有一百多家。桓帝时,同郡尚书杨乔上书荐(孟尝)说:“孟尝安于修身养性,传播仁义,爱好道德修炼,清廉的行为超出一般,才能超绝众人。先前更换地方官员,
移风易俗,去珠复还,饥民仰仗(他)生存,况且南海一带盛产珍珠,财产容易积聚,本在他的掌握之内,(珍珠)价格高比金银,可是孟尝独自一人称病辞职,亲自耕种田地,隐匿自己收藏才华,不张扬自己的华藻。我不敢偏私自己的同乡,只是私下里被禽息的做法感动,冒死推荐贤人。“ 孟尝最终没有被重用,年七十,死于家中。
记载典籍
孟尝事迹载《后汉书》、明崇祯本《廉州府志》等。
孟尝主要成就
孟尝上任合浦太守后,革除过去的弊端。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
孟尝到任后,为民兴利除弊,制订了顺应发展规律的施政方针:首先根据合浦地区历来“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个特点,针对前任颁行的闭关致贫的弊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要求人民有节制地开采珍珠,以保护珍珠的可持续生产,同时,开放和发展与交趾的边界商贸。这样实施了不到一年,原来“渐徙于交趾郡界”的珍珠“复还”合浦。珍珠生产的发展和贸易市场的开放,促进“商货流通”,一活百苏,地方很快就出现了富庶繁荣的局面。
孟尝人物评价
汉桓帝时期,尚书同郡人杨乔上书推荐孟尝说:“臣先后七次上书推荐原合浦太守孟尝,但人微言轻,始终没得到考虑。臣剖心相示,但什么作用也不起。孟尝安于仁爱,弘扬道义,特别醉心于道德,行为高洁脱俗,才干出类拔萃。以前做太守时,移风易俗,改革政治,失去的珍珠又重新回来,饥饿的百姓赖他得以存活。而且南海珍宝很多,财产容易积蓄,他手中掌管的珍宝,价值超过兼金,但孟尝只身一人因病引退,亲自在田间耕作,隐藏起自己的踪迹和风采,不显露自己的华采。他实在是作为羽翼用的大才,而不是腹下背上的绒毛。然而他埋没在荒野之中,好的官爵没他的份,致使国家宝器,被抛弃在沟渠中。再说年岁有限,他已近暮年,而他忠贞的节操,却在圣明的时代长期凋零。臣心里实在伤痛,私下为此流泪。从很远地方弄来的物品被枧为珍奇,士人不同一般被当作宝贵。盘曲腐朽的树能够为天子所用,是由于手下人的雕刻修饰。天子任用士人,应当选拔大家都推重的人。臣以才识短浅的资质,在天子身边奔走驱使,想着建树微不足道的节操,并不敢与同乡暗徇私情,私下受禽息行为的感动,不顾性命推举有才德的人。”
唐朝诗人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感慨“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明代程登吉编写的蒙学课本《幼学琼林》也云:“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
孟尝后世纪念
后人为了纪念孟尝,为他修建了海角亭,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今廉州中学内,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为纪念汉代合浦太守孟尝而建。亭以海角为名,是因此地当年滨临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分两进,第一进为门楼。门楼正中是大圆拱门,两旁是耳门。正门上方嵌着“海天胜境”四字。耳门上还分别雕有“漱月”“澈云”字样。门楼正中处一块约90公分、宽约50公分的石碑上刻着清代陶冶一笔写成的“鹅”字。 第二进是亭的主体建筑。朱红墙壁,琉璃碧瓦,雕梁画栋。亭成正方形,前后门相通,左右门窗对称,四周有回廊,刻有各种动植物图案和历史故事人物。亭前柱联:“海角虽偏,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亭后方立有巨碑“古海角亭”。亭内后门上方原悬挂一幅“万里瞻天”匾,为苏东坡所写,但该亭几经兴废,真迹早已荡然无存。现悬于亭中的一幅字,乃集东坡字体仿制而成。
对清正廉洁、勤政于民的孟尝,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功劳。为了纪念孟尝,“合浦”曾改名为“廉州”,即寓“孟尝清廉”之意。孟尝离任后,为纪念孟尝“去珠复还”的德政,合浦官民曾先后建“还珠亭”和“孟尝太守祠”。
孟尝故乡人民为纪念孟尝,其家乡上虞通明乡曾改名为孟尝乡,孟尝的出生地改名为还珠村,孟尝故居旁一古桥称还珠桥。村边还建有孟公祠,中塑孟公座像;祠前还有孟宅亭,祠后有五开间的“还珠庙”,祠内有匾额,上书“感雨还珠”四个大字。卒后入上虞学宫乡贤祠。《嘉泰会稽志》、《百越先贤志》载有其传。
孟尝补充介绍
孟尝
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人。东汉顺帝(126年—144年)时任合浦太守。当时的合浦,史载: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珍宝,同交趾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违纪约束,珍珠逐渐徒到交趾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困的人饿死在道路上。面对百业俱废,珠徒于交趾的困境,孟尝“求民病利,革易前弊”,制定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措施,厉行清廉勤政。不到一年时间,合浦境地出现了商贸流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迁走的珍珠也回到了合浦。这就是传诵千古的“珠还合浦”典故的起源。后来,孟尝因病-朝廷请求辞官还乡获准。离任之日,珠乡百姓攀车拦道,使他的马车无法行进。孟尝只好半夜搭乘乡民的小船悄悄的离开。孟尝在合浦留下了“珠还合浦”的千古佳话,以及孟尝祠、孟尝风流坊、孟尝衣冠镓、还珠亭、还珠村、还珠岭等宝贵文化遗产。孟尝事迹载《后汉书》、明崇祯本《廉州府志》等。
“孟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