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名人韦拨群介绍
韦拔群(1894年-1932年10月19日),广西东兰人,壮族,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 。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 、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现巴马瑶族自治县香刷洞),时年38岁 。
2009年韦拔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韦拔群人物生平
1894年出生于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的一个壮族家庭 。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
1916年初在贵州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入“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逐渐结合起来。
1923年夏秋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县知事和团总。
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民运动推向整个右江地区。
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正当右江苏区和新生的红色政权不断巩固之时,红7军奉命开赴中央苏区。
1930年10月,红7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红7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回到右江,投入到坚持苏区的斗争。他把东兰、凤山、都安等县的地方武装共2000多人补充到主力部队,使第21师迅速扩充到4个团和2个独立营,使右江地区又有了坚持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
从1931年春到11月,桂系军阀白崇禧指挥数千国民党军队,对右江苏区进行了2次大规模“围剿”。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1932年8月,白崇禧坐镇东兰,指挥国民党军近万人,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对右江根据地的中心——东兰县西山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围剿。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敌情,韦拔群毫不畏惧,从容对敌,指挥根据地军民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白崇禧见军事“围剿”没有奏效,就一面增加兵力,一面在革命阵营内部收买意志薄弱者,企图暗杀韦拔群。作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韦拔群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一家20人,有10多人包括他的儿子韦述宗惨遭敌人杀害。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他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现巴马瑶族自治县香刷洞),时年38岁 。
韦拔群人物评价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21日03版)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提议为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等同志的牺牲致衷,静默三分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非常怀念韦拔群烈士,他几乎每次见到广西人,都要深切地谈起韦拔群,称赞韦拔群道:“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1955年,覃应机与张云逸和谢扶民等到广州见毛泽东,毛泽东深情地对他们说:“韦拔群是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生!”1956年8月,广西民委副主任黄举平率广西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等地参观,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参观团一行时握着黄举平团长的手问:“你是哪里人?”黄举平回答:“我是东兰县的。”毛主席又问:“东兰出了个韦拔群!”黄举平点头回答:“是的。我们都称他为拔哥,他在右江地区威望很高,各族人民对他的印象很深!”毛主席深有感慨地说:“是啊,群众对他很爱戴,可惜他牺牲了!”(纪念韦拔群诞辰120周年)
韦拔群后世纪念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主席在会上提议为韦拔群等同志的牺牲致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非常怀念韦拔群烈士,他几乎每次见到广西人,都要深切地谈起韦拔群。
1955年,覃应机与张云逸、谢扶民等到广州见毛泽东,毛泽东深情地对他们说:“韦拔群是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生!”
1956年8月,广西民委副主任黄举平率广西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等地参观,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参观团一行时握着黄举平团长的手问:“你是哪里人?”黄举平回答:“我是东兰县的。”毛主席又问:“东兰出了个韦拔群?”黄举平点头回答:“是的。我们都称他为‘拔哥’,他在右江地区威望很高,各族人民对他的印象很深!”毛主席深有感慨地说:“是啊,群众对他很爱戴,可惜他牺牲了!”(注2)
20世纪50年代,一位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的都安籍瑶族战士,回家探亲后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写了个调查报告呈交毛泽东,当毛泽东批改他的调查报告时,知道他的家乡靠近东兰,便问他:‘东兰有一个革命先烈叫韦拔群,你知道吗?”那位战士回答:“报告毛主席,我听说过。”毛泽东便对他说:“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后来为革命牺牲了。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注3)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他对韦国清说:“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位广西贺县籍的文艺工作者,因工作关系,经常见到毛主席。毛泽东知道她是广西籍后,就问她是否知道韦拔群,并对她说:“韦拔群搞农运很出色,是个好同志。”(注4)
1957年7月20日(至8月6日结束),周恩来曾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对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壮族)说:“壮族出了个韦拔群,他是人民英雄,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注5)
2009年9月14日,韦拔群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
2009年11月5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举办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
韦拨群补充介绍
韦拨群(1894—1932)广西东兰县人,壮族,少年读书时,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热爱祖国。讨袁运动开始,他率青年100余人, 前往贵州参加讨袁,任讨袁军某连连副。后到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四川张毅军部当参谋。1921年回家乡东兰,领导壮、汉、瑶等民族三打东兰,最后取得胜利。 1925年1月,进入第三届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马克思主义,毕业后回东兰举办三期农-动讲习所,培训农运骨干500余人。1926年发动组织农民协会,有会员77600多人,组成农民自卫军500多人, 开展农-动。在韦拔群指导下,1927~1928年右江地区农-动逢勃发展。 1929年8月,韦拔群出席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被选为广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同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0月,韦拔群领导武装与邓小平、张云逸带领的队伍结合。12月11日,参加领导了百色起义,取得胜利,并担任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兼红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委员。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时年39岁。
“韦拨群”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