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名人葛宝丰介绍
葛宝丰(1919年12月26日—2014年7月10日),河北乐亭人,骨外科学专家,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 。
葛宝丰于1945年从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南昌江西省立医院工作;1947年只身来到兰州中央医院;1949年担任西北军区总医院外科副主任;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担任队长;1956年担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担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1987年出席了全军第二次英模大会;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4年7月10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
葛宝丰主要从事骨科专业的研究 。
葛宝丰人物生平
1919年12月26日,葛宝丰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1936年,从昌黎汇文中学毕业,以特考奖学金进入燕京大学医预系。在校期间,经济来源主要靠“工读”和奖学金。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后,与同学数人伪装成学徒经上海、香港、海防流亡昆明。
1939年8月,以全国统考第一名进入国立中正医学院。
1945年6月,从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南昌江西省立医院,担任外科医师。
1947年8月,只身来到兰州中央医院,投师张查理,从事骨科专业,兼任兰州大学讲师、副教授。
1949年10月,担任西北军区总医院外科副主任。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担任队长,在西安、兰州等地办战伤和骨科训练班数期。
1951年,西北野战军第一医院正式收编兰州中央医院,葛宝丰成为医院骨科第一任主任 。
1956年6月,担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84年6月,担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
1987年,出席了全军第二次英模大会。
1993年,建立了创伤外科研究所。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4年7月10日15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
葛宝丰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葛宝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即在中国国内开展了带血循环的骨移植,引进了髓管内穿针内固定术,发明了梯形加压接骨板,对四肢和脊柱骨折,自发生机制、内外固定、促进骨愈合以至合并症的预防进行了系列研究。实验中对离断肢体再植后,取得了淋巴管再生时间和分型的第一手资料,用以指导临床,提高了再植成活率和功能恢复率。1989年首先将异种骨形成蛋白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确定了其单独应用的成骨性能。2004年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确定了西北地区居民骨密度峰值,澄清了藏民的峰值骨量 。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葛宝丰先后著书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共千万余言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63.06
《椎间盘与其他椎间组织损害》
(英)克里斯浦(E.J.Crisp)著;葛宝丰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05
《创伤外科学》
葛宝丰主编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12
《实用骨科学》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05
《手术学全集 矫形外科卷》
黎介寿,吴孟超总主编;葛宝丰,卢世璧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03
《现代创伤治疗学》
葛宝丰,剡海宇等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03
《实用骨科学 第3版》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土坎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04
《骨科手术学》
葛宝丰,卢世璧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01
《实用骨科学 上下》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07
《葛宝丰院士集》
葛宝丰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9.01
《实用骨科学 第4版修订本》
胥少汀,葛宝丰,卢世壁主编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85年,葛宝丰应国际骨科组织(Healthy Orthopaedics Overseas)邀请赴美访问,在七所院校进行了学术交流,讲题为“丝绸之路上的骨医学” 。
1987年,葛宝丰受国际骨科组织委托,在兰州召开了国际骨科讨论会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葛宝丰先后获得国家发明、进步奖和部队省级二等奖以上20余项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9年
54小时断掌再植成功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93年
吻合血管神经的腓肠肌内测头皮瓣移植重建上肢功能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8年
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2001年
伴有挤压伤的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活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6年
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
复杂性难治性骨科创伤性疾病的显微外科与重建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
国家图书二等奖
《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指导学生
1965年,葛宝丰指导学生完成全军第一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1990年,指导学生完成断指59小时再植成功,将国际再植成功的纪录延长18小时,后被国家列为建国60年来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 。
截至2014年8月,葛宝丰培养的骨科人才达600多人,其中34人成为全国各大医院院长或骨科主任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
华盛顿骨科学会荣誉会员
华盛顿骨科学会
1989年
全国劳模
1989年
先进工作者
1992年
国际骨科组织荣誉会员
国际骨科组织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4年
“新一代革命军人”十大新闻人物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三等功3次
葛宝丰人物评价
葛宝丰是中国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组奠基人之一 。(中国军网评)
葛宝丰对医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对西北地区官兵和各族群众的无私情怀,全部融入到发展骨科医学事业和服务广大军民之中。他饱含火热赤诚的家国情怀,始终以拳拳之心回报人民群众;他永葆孜孜以求的创新动力,始终以前瞻眼光引领学科发展;他坚守视人若己的良医品质,始终以仁爱之心守护生命高地;他胸怀甘为人梯的博大精神,始终以师者道义培养优秀人才;他追求光明磊落的无私境界,始终以平凡心态书写非凡人生。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一生的业绩践行了医学报国的铮铮誓言 。(中国工程院评)
葛宝丰为中国骨科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甘肃日报》评)
葛宝丰补充介绍
葛宝丰院士是河北乐亭人,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1919年12月出生,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9月入伍,1978年9月入党,历任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主治医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创伤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名誉组长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1987年出席了全军第二次英模大会,1989年被表彰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并参加建国40周年国庆观礼,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葛宝丰院士从医近70年来,累计救治患者17万余人。1951年,他在国内探索开展淋巴管外研究;1965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成为建国60年来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1997年,他成功完成的十指断指再植手术,成为亚洲第一例成功手术病例;1998年,他发明的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被人民群众誉为“百年良医”。
葛宝丰院士以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破解骨科医学难题,先后自主创新完成57项重大医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20项,其中6项国内首创,4项属世界独创,先后编著《实用骨科学》、《创伤外科学》、《矫形外科学》等8部论著,发表论文近500篇,被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2014年7月10日15时20分,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全军著名骨科专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葛宝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与世长辞,享年95岁。
“葛宝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