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名人张天民介绍
张天民(1933年7月12日—2002年3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系。
1957年,创作个人首部小说《海滨的朋友》 。1960年,创作诗集《七月抒情诗》 。1974年,担任剧情电影《创业》的编剧 。1979年,创作的小说《战士通过雷区》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总政治部征文奖。1984年,出版小说《追花人》 。1989年,担任编剧的历史电影《开国大典》上映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6年,创作影视剧本《潘汉年:谍海奇人》 。1999年,与李平分、徐萌共同担任战争剧《中国命运的决战》的编剧 。2002年3月16日,张天民因患肝癌而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
张天民人物经历
195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
195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系毕业后到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工作。
1956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编剧。
1957年,创作中篇小说《海滨的朋友》 ;同年,出版诗集《北方漫步集》 。
1960年,创作诗集《七月抒情诗》 。
1974年,担任剧情电影《创业》的编剧,该片由于彦夫执导 。
197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出版长篇小说《创业》 ;此外,还担任了剧情电影《希望》的编剧 。
1979年,创作小说《战士通过雷区》 ,该小说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总政治部征文奖;同年,创作小说集《青与蓝》 。
1980年,创作小说集《小五更的故事》 ;同年,担任亲情电影《自豪吧!母亲》的编剧 。
1981年,担任剧情电影《但愿人长久》的编剧 。
1983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同年,创作小说《末流演员》 ;此外, 出版影视剧本《张天民电影剧本选》 。
1984年,出版小说《追花人》 ;同年,担任剧情电影《木屋》的编剧。
1985年,创作小说《发生在霍家的事》 。
1986年,担任剧情电影《你的微笑》的编剧。
1987年,参演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剧情电影《末代皇帝》。
1989年,与张笑天、刘星、郭晨联合担任编剧的历史电影《开国大典》上映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
1996年,创作影视剧本《潘汉年:谍海奇人》 。
1999年,与李平分、徐萌共同担任战争剧《中国命运的决战》的编剧 。
2002年,由其创作影视剧本《张天民影视文学精品》(全套共四册)出版 ;3月16日,张天民因患肝癌而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
2003年,由其创作的小说《青年毛泽东》出版 ;同年,由其创作的小说《秦始皇(上下)》出版 。
张天民人物评价
张天民的空间观念,是一个由表层的单一的空间到纵深的多维的空间发展过程。他早期作品空间构图的固定化、表层化,具体而突出地表现在他把空间集中地表现为单一的人物戏剧空间,忽视了对人所依赖的自然空间的描绘,忽视了把人与自然空间组合起来的想象。他放弃了对电影文学空间纵深构图的描绘,把这种描绘留给了电影,交给了导演和摄影师。在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中,他注意用自然空间、自然与人的组合空间和心理感觉空间等手段,来揭示电影文学空间的自由属性,从而完成了他空间观念向多维、纵深的空间构图的发展与转变。在作品的空间构图想象与设计方面,张天民注意运用自然空间和人与自然的组合空间等手段,来加强空间构图的层次感(《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评)。
张天民主要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99年
《中国命运的决战》
电影
1986年
《你的微笑》
电影
1984年
《木屋》
电影
1983年
《远离人群的地方》
电影
1981年
《但愿人长久》
电影
1980年
《自豪吧!母亲》
电影
1977年
《希望》
电影
1974年
《创业》
电影
1965年
《路考》
电影
时间
名称
出版社
2003年
《青年毛泽东》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年
《秦始皇(上下)》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年
《潘汉年:谍海奇人》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5年
《发生在霍家的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4年
《追花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
《末流演员》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小五更的故事》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战士通过雷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青与蓝》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7年
《创业》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0年
《七月抒情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年
《北方漫步集》
新文艺出版社
1957年
《海滨的朋友》
辽宁人民出版社
张天民补充介绍
张天民(1933~2002)涿县(今涿州)人。1946年考入北平(今北京)私立四存中学读初中,1949年入北平市第四中学读高中。中学时期编写过快板、相声、小歌剧,发表《斗争》、《变》等小说,被推荐入北京业余艺术学校文学系学习,得到一些老作家的指导。1951年进入北京电影学校编剧班学习,195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系。历任文化部电影局,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农村读物出版社社长兼总,中央电视台党组成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国家一级编剧。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委员、青联委员,中国电视剧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北京漫步集》、《七月抒情诗》、《爱情的故事》等,小说集《金色的童年》、《小五更的故事》、《青与蓝》、《末流演员》等,中篇小说《海滨的朋友》、《追花人》,长篇小说《创业》。
1960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一生共创作电影、电视剧本33部。1960年在《电影文学》上发表电影剧本《鸿雁》,并拍摄成电影。同年又创作了电影剧本《绣江山》,发表于《电影文学》。1962年根据芗剧《三家福》改编成为电影剧本《第七十三贤人》,发表于《电影文学》。翌年根据他创作的小说《路考》改编为电影剧本,后以《白云深处》为名发表于《电影文学》。1972年开始创作反映大庆工人的电影剧本《创业》,发表于《解放军文艺》和《人民电影》,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翻译为日、英、朝文,1975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故事片。1977年创作电影剧本《希望》,发表于《人民电影》,并拍摄为彩色宽银幕影片。1979年创作电影文学剧本《为我自豪吧,母亲》,发表于《电影文学》,并拍摄成电影。1981年发表电影文学剧本《但愿人长久》,同时与张笑天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跟着花期走的人》和《审判没有结束》。创作的《开国大典》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中国政府优秀影片奖。
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影视剧本有《秦始皇》、《武则天》、《三国演义》(前20集)、《潘汉年》、《中国命运的决战》、《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其中《中国命运的决战》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2年,完成最后遗作剧本《青年毛泽东》。出版4卷本《张天民影视文学精品》。200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张天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