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名人王克仁介绍
王克仁 (1914—1939) ,原名世友。黑龙江省穆棱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年初,王被派到宁安县开展工作,领导宁安县青少年抗日救国会,秘密组织青年开展抗日活动。1935年至1936年年初,王先后任共青团吉东特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第九军二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春,日伪军在东北全境对抗联大举“讨伐”。中共吉东省委和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由四军全部和五军一、二师为骨干,组成西征军。王率九军二师主动向敌人出击,牵制敌人,策应西征军出征。同年秋,九军二师分散活动,王所率二师师部和警卫连被敌人跟踪。当部队准备渡河时,敌人追上来,王立即带领警卫连一排掩护,命令其余部队过河。王指挥一排打退敌人三次冲锋,部队全部过河脱险。同年冬,王升任九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年初,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统一指挥下,九军一举击溃一支敌人伐木场营地守备队,解决了部队的给养和冬装。1939年春,王调任东北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协同第五军军长柴世荣率部突破敌人包围圈,向南挺进。5月中旬,部队与敌人激战,王克仁率部冲锋,不幸中弹牺牲。
王克仁人物生平
王克仁,原名王世友,1914年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下城子保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幼时入私塾,因家境贫困,只读一年辍学务农,后在族叔的资助到下城子小学读书。 初小毕业后,到八面通第二完全小学做杂役(勤杂工)时,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他就在这里接触革命思想,走上革命道路的。
“九一八”事变后,王克仁对于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法西斯罪行,义愤填膺,怒火中烧。他决心不当亡国奴,要为抗日救国活动尽到自己“匹夫”之责。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进步教师、共产党员李范五同志帮助下,不断地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对抗日救国的认识,进步很快。1932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王克仁到共青团宁安县委工作。他住在城郊老田头的瓜窝棚里,按照县委的指示,组织全县青年开展抗日活动。在这里,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活动。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复杂斗争中去,经受了严酷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充分地表现出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因此,很受领导的器重。1935年至1936年初,王克仁调任共青团吉东特委委员。这时,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宁安县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王克仁去县委联系工作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他在面临被捕的危急关头,巧妙地摆脱了跟踪他的敌人。及时地找到县委负责同志,将情况作了汇报,并迅速向中共吉东特委报告。由于王克仁的高度警惕性,和机智果敢的行动,使敌人企图将我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的阴谋遭到破产,保证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1936年春,党组织调王克仁到抗日联军部队去工作,他担任了抗联五军二师五团的政治委员。王克仁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除对干部和战士加强抗日救亡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外,还从各方面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痛苦,善于联系群众,他和战士推心置腹地交谈,细心听取干部、战士意见。因此,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因他工作做得卓有成效,1937年5月,二路军总指挥部调王克仁任九军二师政治部主任。抗联第九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统战部队。其前身是李华堂支队,它是一支以旧东北军为主体,由许多小股山林队及部分农民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其主流是抗日爱国的,但内部成份复杂,纪律松散,部分人身上土匪恶习还很严重。我党本着团结一切反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真诚愿望,对李华堂部采取了争取、联合、扶持、改造的方针。1937年1月,李华堂支队正式编为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
1937年9月,王克仁率二师120余人向宝清远征, 开展游击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1938年春,敌人在山区边沿制造无人区,执行“匪民分离”政策,企图切断抗日部队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王克仁得到了情报说: “伪宝清县长率伪军去双柳河子一带焚烧山区群众的房屋,强迫群众归大屯。王克仁率队埋伏在敌人往返双柳河子的必经之路黑牛王屯。下午3时敌人进入我军伏击线,王克仁指挥枪一响,埋伏战士一阵猛打猛冲,敌人大部分被我歼灭了,只有少数得以逃跑。接着,王克仁率队又在双柳河、大犁树河等打击敌人。并将宝清蔓、四区的“集团部落”全部破坏。8月18日,王克仁率队在宝清城外伏击国际会社马车队。经一小时激战,我军获得牛35头、马10匹。8月21日,王克仁率队跟随二路军总部直属队起程向西转移。途中开始出现叛逃现象。9月16日,九军二师参谋长刘锡贵因侵吞公款,受到军法处置。王克仁将部队缩编两个骑兵连。敌人发现二路军指挥部向西移动后,调集重兵向依兰、方正、林口、勃利等县进行“讨伐”,并派飞机配合进行严密的搜索、侦察。环境艰苦,战斗频繁,使九军这支旧军队为基础,大量收降各路山林队组成的队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这种军心动摇、难以控制的局面,二路军总部指示王克仁在队内作坚决彻底的清洗,给一切动摇分子放长假遣返离队。10月27日,王克仁率余部回到九军军部。同年冬,王克仁九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2月,在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统一指挥下,九军和救世军在方正县一颗松山元木场,一举击溃了敌人守备队,解决了部队的给养和冬装。这次战斗,九军军长李华堂负伤,离队休养后叛变。王克仁率九军一部随二路军活动。不久,王克仁调第二路军担任指挥工作。1939年3月30日,中共吉东省委扩大会议上任命王克仁为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并决定五军越过图佳路、中东路,突破敌人重围向南挺进。4月15日,柴世荣和王克仁率五军主力部队从刁翎出发,五月上旬到达林口,5月中旬部队与敌人发生激战,王克仁在率部冲锋时不幸中弹牺牲。
王克仁战斗事迹
1936年,王克仁离开地方,到抗日联军第五军师五团担任政治委员。由于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爱护战士,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1937年3月,被调任抗日联军第九军二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3月19日,在抗日联军临时指挥部总指挥周保中的指挥下、第三、六、八、九军及四军先造队步骑兵计760余人,联合攻打松花江岸重镇依兰,王克仁率部参加了此次战斗此战,共消灭日军300余人,伤伪军数十人,俘伪军25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扩大了我军的声威,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王克仁率第九军二团等部120余人向宝清县境内远征。部队途经香顺、愚公、李京围子等地,活动于凉水泉子、犁树沟双柳河子、花砬子等乡区之间,受到了当地抗日民众的热情欢迎、在王克仁等的努力下,队伍的骨干力量逐渐增多,战斗力明显加强。
1938年春,日寇在抗联活动的南区边沿制造无人区,企图切断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天,伪宝清县长率伪军去双柳河一带烧房并屯。王克仁得知这一情报后,率部200余人、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黑牛王屯。下午3时,当伪军走进埋伏圈后,王克仁以枪为令,并高喊:“打”。顿时,枪声四起、毫无防备的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叫苦连天。抗联战士们越战越猛,几乎弹无虚发,天黑前,战斗就结束了除少数敌人逃脱之外,多数敌人被当场击毙,横躺竖卧地倒在路上。1938年6月22日,王克仁率九军骑兵队、袭击宝清西郊马棚,获军马26匹。26日,王克仁部又汇同五军骑兵一部,在宝清西花砬子,成功地袭击敌人运输大队,击毙和俘虏敌军28人,缴轻机枪2挺,其他枪支32支,弹药2000余发,车马4000匹。这两次战斗,为抗日部队解决了大批给养和军马,也为策应我军西征起到了牵制于敌的作用。
在敌人重兵压境的情况下,1938年秋、第九军各部分散活动。王克仁率队在黄鼠狼子沟一带被敌军尾追,当部队行至河边时,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王克仁当机立断,率警卫排阻击敌人,命令大部战士上船渡河,他领战士们沉着回击,接连打退敌人三次疯狂进攻。在敌机枪封锁河面的紧急情况下,王克仁指挥战士急速上船渡河,安全突出包围圈,使敌人的围歼计划成为泡影。1938年8月21日,第九军王克仁部随第二路军总直属队起行动。在周保中、王克仁等的领导下,这支120余人的部队,向西转移,开始了艰苦的长途跋涉同年冬,王克升任第九军政治部主任。在敌人经济封锁、军事“围剿”,敌特瓦解频繁的情况下、第九车虽然几经整顿,仍有军参谋长洪喜波等先后叛变投敌,不久军长李华堂负伤。为减少革命损失,王克建议对九军余部实行解除武装、给资遣散的措施、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批准。不久,王克仁调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工作。
1939年3月,伪当局调集6000余人的军队,同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五军军部活动的牡丹江下游进行疯狂“讨伐”。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1939年3月30日至4月1日,中共吉东省委在牡丹江西四道河子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任命王克仁为第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与军长柴世荣一起,率部向穆棱、东宁、汪清地区转移,相机进入宁安等地,协同第二军部队向蛟河、舒兰、愉树一带伸展,恢复四、五军联络,建立后方基地,坚持长期斗争。1939年4月15日夜,柴世荣、王克仁率第五军主力冲出敌人重围,向南挺进。首先,第五军兵分两路,由王克仁率先头部队、巧妙穿插,沿乌斯河左岸,隐蔽行军三昼夜。18日晨、通过龙爪沟,从林口的向阳车站,越过图佳线,向穆棱方向疾进。被敌发觉后,王克仁率部佯进奔袭密山县平阳镇。敌上当,急派重兵部署在梨树镇平阳镇附近,妄图一举歼灭第五军。当王克仁率先头部队行至梨树镇西北红石砬子时,突然沿山南行,从穆棱西部穿越铁路线,使敌部署落空。接着,我军以快速动作,于22日夜从容越过中东铁路,沿山向南前进,为摆脱敌人追兵,柴世荣、王克仁等商计设伏泉眼河。第二天,日伪军数百人果然追踪而至,王克仁指挥战士集中火力,狠狠打击日伪军,经5小时激战,敌军受挫,死伤无数、我军顺利转移。
王克仁补充介绍
王克仁(1914—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
原名王世友。1914年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下城子河西保安村。幼年在族叔的资助下读完小学。在八面通第二完全小学做堂役时,接触到中共地下工作者,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主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3年3月,参加了反帝大同盟。他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发动群众,靠近党组织,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这一年,经李范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初,王克仁被派到共青团宁安县委从事团的工作,领导青少年抗日救国会和儿童团开展抗日活动。1935年,任共青团吉东特委委员。1936年1月,中共吉东特委派他去宁安联系工作时,发现县委的董正清被捕,地方组织遭到破坏。他立即通知所有能联系上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让他们及时转移,保证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不久,调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第五团任政治委员。
1937年夏,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与抗联五军二、三师一起,不断打击敌人,支援全国抗战。在王效明、王克仁的带领下,第五、第九军联合部队于宝清西南二道花砬子设埋伏,截击了由宝清出扰的西谷藤支队,击毙敌人5人、打伤3人、俘虏敌中队长等15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支、手枪2支、子弹1500发、军马40匹。既解决了部队的给养问题,又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1938年春,抗联主力西征时,王克仁率九军二师到方正县一带活动,他们主动出击,牵制敌军,配合了西征部队。同年秋,在黄鼠浪子沟准备过河时,与尾随之敌进行激战。为保存抗日力量,王克仁机智灵活地率部队边阻击边分批渡河,打破了敌人一举消灭抗日部队的妄想。同年冬,任抗联九军政治部主任。
1939年初,王克仁率部击溃敌人守备队,获得大量物资装备,为部队解决了给养和冬服。同年3月,在中共吉东省委扩大会议上,被任命为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他率领五军一部和教导团,向穆棱、东宁、汪清地区挺进,多次击退日伪军拦击,恢复了与残留在该地区第四、五军部队的联络,在适当的地方建立了后方基地,为长期斗争做了必要的准备。4月15日,王克仁率领五军部队,由徐家屯附近渡河,兵分两路,经过三昼夜的隐蔽行军,到达龙爪沟,通过图佳线,向穆棱梨树镇前进。23日,慕凌、下城子的日伪军几百人追踪而至,抗联的伏兵集中火力打击敌人,激战五个多小时,击毙击伤日伪军官兵多人,抗联部队撤出战场向东偏脸子方向前进。部队在突围到穆棱泉眼河附近时,遭遇前来追击的日伪军,战斗中,王克仁壮烈牺牲。时年25岁。
王克仁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共产党员,他七年如一日地为党和人民的抗日事业忠诚工作,英勇奋战,最后战死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王克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