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新乡市名人

崔俊芝

崔俊芝人物照片

新乡名人崔俊芝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

崔俊芝,1938年7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崔俊芝于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78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1991年至1995年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工程科学数据库工程总经理;1991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1995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和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崔俊芝主要从事有限元方法研究 。

崔俊芝人物经历

1938年6月15日,崔俊芝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

1954年—1957年,就读于卫辉市第一中学。

1957年—1962年10月,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4月—1961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教。

1962年—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78年—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

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91年—1995年,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工程科学数据库工程总经理。

1991年—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

1995年5月—199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9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0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和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崔俊芝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崔俊芝早年从事有限元方法研究, 1964年初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解决了刘家峡大坝的复杂应力分析问题;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触体内的应力状态与加载路线的相关性,有效地解决了龚咀大坝带缝运行和运行中加固等多个工程的复杂结构应力分析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并参加研制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FEPS)”、国家攻关项目“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BD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限元方法软件环境”等;同时针对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研制的方法论,提出了一种算法自适应组织的方法和系统构造模式。他还针对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其结构的分析问题,发展了一种宏观结构和细—微观构造相耦合的、材料与结构—体化分析的高阶多尺度分析方法 。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崔俊芝独立与合作(主要贡献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本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3.01

《有限元法分析》

斯特朗(G.Strang),菲克斯(G.J.Fix)著;崔俊芝,宫著铭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04

《大型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

(美)谢弗(Schaeffer, H.G.)著;崔俊芝等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2.08

《软件工程方法》

崔俊芝,黄玉霞,韩其瑜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05

《现代有限元软件方法》

崔俊芝,梁俊著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5.10

《软件设计基础》

崔俊芝,杜藏,黄思曾,于崇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崔俊芝先后获得198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院二等奖以上7次)奖励 。

获奖时间

项目时间

奖励名称

1981年

有限元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2年

有间隙弹性接触问题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1982年

混凝土重力坝的弹性接触方法及其在龚咀大坝上的应用

电力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1986年

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BDP

国家电子振兴办公室全国计算应用成果一等奖

1986年

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FEPS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7年

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上部结构

建设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987年

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

北京市优秀软件二等奖

2004年

机械CAE系统产业化开发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

水泥基复合材料多尺度理论及应用技术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崔俊芝认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大学里学什么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知识、能力与兴趣紧密结合,在合适的位置上认真和创造性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5年5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4年

APACM Special Awards for Senior Scientists

2012年

苏步青应用数学奖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2020年11月

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中国工程院

崔俊芝人物评价

您(崔俊芝)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学风正派,勇于创新;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您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祝贺崔俊芝院士八十寿辰贺信)

崔俊芝在有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方法、大型工程软件研制与软件工程方法、非均质材料结构的高阶多尺度方法和原子—连续关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评)

崔俊芝补充介绍

  崔俊芝(1938.7.12.- )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河南省新乡市人。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早年从事有限元方法研究, 1964年初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解决了刘家峡大坝的复杂应力分析问题;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触体内的应力状态与加载路线的相关性,有效地解决了龚咀大坝带缝运行和运行中加固等多个工程的复杂结构应力分析难题。80年代以来主持并参加研制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FEPS)”、国家攻关项目“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BD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限元方法软件环境”等;同时针对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研制的方-,提出了一种算法自适应组织的方法和系统构造模式。近二十年来,针对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其结构的分析问题,发展了一种宏观结构和细-微观构造相耦合的、材料与结构一体化分析的高阶多尺度分析方法。获198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院二等奖以上7次)奖励。独立与合作(主要贡献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本。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俊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