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河南省名人>开封市名人>祥符区名人

周亮工

周亮工人物照片

祥符名人周亮工介绍

清代文学家
中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周亮工(1612年—1672年),字元亮,又有陶庵、减斋、缄斋、适园、栎园等别号,学者称栎园先生、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祥符区)人, 明末清初官员、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

周亮工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及第,曾任山东潍县知县,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任两淮盐法道、淮扬兵备道、福建布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后屡次被弹劾判死刑,又遇赦免。康熙元年(1662年),起复为青州海道、江安储粮道。康熙十一年(1672年),逝世于江宁,享年六十一岁。

周亮工博学多才,诗文、金石、书画皆有很深造诣。古文宗法唐宋八大家,推崇严羽诗论。著有《赖古堂集》《读画录》等。

周亮工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四月初七日,周亮工生于南京状元境祖居。

明天启二年(1622年),周家家道中落,其父周文炜四处漂泊游历后,不甘墨守于此,便出任浙江诸暨主簿。 次年,周亮工跟随父亲到诸暨。 他常常跟随父亲游山玩水,信笔成诗,同行的人都很惊讶。 同年秋,他以笔墨结交陈洪绶,不时同游五泄山。

周文炜在任上颇有政声,当地人都很感激他。然而当时魏忠贤当道,政纲混乱,正是因为这样,他经常与上级的命令背道而驰,上级对他颇为不满。天启五年(1625年),周文炜被调离诸暨去做一个小官,他不堪受辱,便辞官而去,带着周亮工返回南京。

天启六年(1626年),周亮工在南京潜心攻读科举。刘递生设讲佑国庵,常往听讲,数年不辍。其所印证,颇有心得,后刘递生著《标鲜讲义》,多采入集中。 与高阜等为文以复古自任,不肯随附时调,得到艾南英的赏识。

科举之旅

崇祯三年(1630年)秋,周亮工参加岁试,与杨廷枢、万寿祺、陈子龙、吴伟业同科,周亮工与诸君会饮秦淮舟中,并与万寿祺定交。 之后,周亮工屡次参加考试,但都因为他出身北籍(详情参照南北榜案,周亮工原籍河南)不得参加考试。京兆詹公广收岁试诸生,周亮工位列冠军,但是妒忌他的人百般阻挠,无奈之下,周亮工拂袖离开。 随后跟随父亲一起到开封探望他的姑姑,周亮工此时颇受打击,意气消沉,便留居此地,父亲先行返回。

崇祯六年(1633年),周亮工自南京返开封,受知于当地名儒张民表,并在他家中开馆授课,教他的大儿子读书。周亮工白天教书,晚上就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在张民表家中待了八年。

崇祯十二年(1639年)秋,周亮工参加中州(开封)乡试中举, 他的房师王世琇(时任归德推官)看到了他的试卷后,对旁人说:“这不是中州的士子。”询问得知他是南方人后,便对他侧目相看。他的文章一流传出来,便广为传颂,学者到后来都依然在研习。 次年春,周亮工奉师张民表北上赴京应会试,随后中第。

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 周亮工赴京师谒选,恰好重逢陈洪绶,同金堡、伍瑞隆等结诗社,与陈洪绶遂成莫逆交。 周亮工被授予山东莱州府潍县(今山东潍坊)令,将要赴任时,陈洪绶作《归去图》见赠,方以智为书《归去来辞》于其上。

初入仕途

周亮工在潍县多有惠政,被潍县人所称颂。政事之余,周亮工奖藉文士,兴办文社,选拔莱州童生,后来其中以进士起家为名宦的十二人,法若真、宋可发、匡兰馨、王垓、王如辰、单若鲁等为其中最有名的。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清军大举入塞,山东城池相继陷落。十二月,兵临潍县。周亮工发动士绅民众,同仇敌忾,誓死守城;他的小妾王荪同样亲冒炮矢,擂鼓助战。战斗间隙,周亮工与诸人及妾王荪慷慨赋诗, 激励士气,有《城上诗》及唱和诗集《白狼河上集》。 次年三月,清军北还。潍县人感谢他保全潍坊的恩德,为他树立生祠,周亮工几次劝阻都无济于事。

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周亮工因在潍县政绩突出,以“举天下廉卓行”取入京师,准备升官重用。

遭逢国难

明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 ,周亮工刚刚被授予浙江道监察御史一职,李自成就已破京师。于是周亮工抄近路回了南京,拜见福王朱由崧。 当时马士英等人把持朝政,教唆党羽攻击以侯方域为首的复社旧人。锦衣卫冯可宗便诬陷周亮工串通贼寇,他被逮捕审问却找不到证据,于是官复原职。不久,马士英又打算构陷忠臣刘宗周,周亮工见到朝纲败坏,对南明朝廷心灰意冷,便带着双亲隐居牛首山。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南明马阮二人排斥周亮工,南下清师却拉拢周亮工。周亮工便降于清军, 以御史职为清军招抚两淮,后改任两淮盐运使(驻地扬州。 周亮工还派遣属下官员慰问盛于斯之母,将他们家的田地赎回,并为盛于斯置墓碑,赎书屋,刊诗文,并请扬州知府陈周政以其行谊补入郡乘。 不久,周亮工升任淮扬海防兵备道,管理扬州的军政和盐政事务。 “恤遗黎,抚凋敝,置义冢,收白骨,禁告密,罢营房”,惠民的措施很多。 民众感谢恩德,为他在扬州立生祠。 他离开扬州的时候,百姓倾城遮留,哀嚎声动天地。

宦闽生涯

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宗室爱新觉罗·博洛进军浙江。次年四月,为了扩大博洛的战果,巩固并加强清王朝在福建的统治,周亮工奉调入闽,被提拔为福建按察使,镇压福建人民的抗清斗争。 十月,周亮工抵邵武。城外烽火烛天,水陆两路都被阻断,省会音信不得达。周亮工白天督兵丁且战且守,夜则独守城楼,磨楯赋诗。 周亮工还兴建诗话楼,在楼上祭祀邵武人严羽,召集诸生能够作诗的与之唱和。 除夕夜,周亮工独宿邵武城楼,思家念友,百感交集,便作诗抒怀。

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周亮工计诛叛将熊再法、秦登虎三千人马,声威大振,闽西从此安定。 初夏,周亮工抵达福州。战后的福州满目荒凉,官舍尚且未有。周亮工铲除豪强,肃清流寇,安抚流民,福建的百姓方才凭他的措施得以安家立业。

顺治六年(1649年),周亮工升任福建右布政使。当时两广未定,清廷拟调其前往广东,有人认为周亮工“治理闽地时间久,深得闽地人心;而闽地还没有大体安定,周亮工不能够离开”。于是周亮工得以留任。

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周亮工代理建南道,招抚农民军首领曾省,瓦解汀州反清武装。

顺治八年(1651年)秋,周亮工赴延平,代理延建道。为平叛乱,周亮工单骑入邵武叛兵营,招降首领耿虎; 随后,又镇压建宁陈和尚、延平吴赛娘的抗清队伍。

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部围攻漳州,城内绝粮, 周亮工临危受命,代理漳巡道,破围入漳,协助守城。 在漳州,周亮工修理战壕,补充军备,发放军饷。 漳州解围后,城厢内外尸骸狼藉,周亮工捐赀收埋遗骸十余万具, 发粮煮粥供应饥民,并赎回被清军掳掠的良家子女千余人。

顺治十年(1653年),周亮工调署兴泉道。当时,福建总督刘清泰因兴泉沿海十四寨接济郑成功,准备发兵剿灭。周亮工极力劝止,传谕各寨百姓准备酒肉犒劳清军,使百姓免遭涂炭。 同年夏天,周亮工升为福建左布政使, 为清初受左右布政使职的第一个汉人。上任后,周亮工即在衙堂上大书:“收银不用火耗,发银即是原封”;“批到即收银,收完即领批”。

两陷囹圄

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周亮工奉调入京,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离开福建时,当地百姓号声动地,有人甚至还毁坏出省的桥梁,不让周亮工一行通过。

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针对福建军事形势,周亮工奏陈6项策略,要求协调浙江、广东、福建三省对郑成功的军事部署;增设水师,驻防海口;停止招抚郑成功,斩郑芝龙等。不久福建总督佟国器缴获郑芝龙和郑成功私通书信,但因为周亮工的建议与佟国器所推行的政策不符,佟国器便没有处置郑芝龙,因此郑芝龙对周亮工恨之入骨。 三月,周亮工升户部总督钱法右侍郎。 不久,又擢为吏部左侍郎。五月十六日,新任福建总督佟岱上章弹劾周亮工在镇压南社、西社、兰社一案时“滥杀无辜”,并贪污四万余两银子。 奏上,周亮工被解职回闽候审。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佟岱已经被罢官。周亮工到福建对质时,发现审问的人拟定的几项罪名全是子虚乌有, 而福建吏民为周亮工诉冤的日以百千计,因此审问的人十分犹豫,不敢决罪。 同年秋,郑成功大军奇袭福州,城中士兵疲敝,数量不过一千,军饷无法支撑过十天。福建巡抚宜永贵无计可施,听从副将张国威的意见急从狱中请出周亮工和副将王进,命防守城防要冲射乌楼。 周亮工亲发巨炮,击毙郑军将领三人,拼死抵挡郑军进攻;又向宜永贵献计,抄后路夜袭郑军。结果,郑军退屯闽安,福州之围遂解。 事情汇报到兵部,但因为周亮工已被革职,便没有得到封赏。

顺治十四年(1657年),由于周亮工戴罪立功,且所参罪状皆无实据,在宜永贵默许下,王仕云、吴淇滋、孙开先、田缉馨、卢图龙等五名推官会审,证实佟岱弹劾的罪名全是莫须有,便汇报给按察使程之璇,为周亮工翻案。 然而,因为前后供词有出入,继任巡抚刘汉祚以为田缉馨等有受贿嫌疑, 维持原议,报刑部复审。 次年六月,周亮工赴京候审。离开时,闽地百姓为他罢市,全城之人都痛哭狂奔。 有士子发出肺腑之言:“周公让我们活命,怎料到我们反而拖累了周公!” 当时,闽地官、民一同被逮的有百来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被收买而诬陷周亮工,因此闽人义气的名声威震东南。 年末,方育盛被卷入丁酉科场案,也被羁押在京,周亮工便以诗文相往还,二人并结为亲家。

顺治十七年(1660年)四月,三法司再次提审周亮工,定“立斩籍没”;王仕云、田缉馨、吴淇滋拟定绞刑,家产一并籍没。顺治帝下旨监候,秋后处决。 同年秋,朝审周亮工时,大风将案牍卷入云中,吏部尚书孙廷铨对其他审案的官员说:“既然天意这样,那这个案件是可疑的。” 十一月初,时值皇太后诞辰,顺治帝晓谕刑部,将监候的犯人定罪从减。而朝审时案子还没有结束,因此周亮工依例当徙宁古塔。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顺治帝病重,派遣内大臣苏克萨哈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罪犯悉行释放。初七,顺治帝驾崩,当晚便开放刑狱。周亮工与王仕云等因得获赦南还。

时来运转

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康熙帝诏谕吏部:“周亮工被弹劾的案情中间大多有假,之前宜永贵称他独当射乌楼,击毙贼首三人,是否可以录用一事由吏部与刑部商议。”因此周亮工以佥事起用补山东青州海防道。 到了青州后,周亮工惩豪黠,整吏治,布条约,谕民众,颇有惠政。

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青州遭遇大旱饥。 周亮工申牒上官,疏请蠲赈(免除租税,救济饥贫)。蠲租之诏下,遣人驰诣各县,榜示通衢,胥吏不得为奸,民众受到实惠;周亮工还捐出俸禄为贫民购置锄具。朝廷遣部臣赈济,周亮工从行各州邑,亲身逐户慰谕,灾区均感其惠。 同年秋,青州民众感巡抚周有德救荒之德,为勒石记功。因此,周亮工作《彝初周公救荒碑》。

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周亮工调任江南江安粮道。他以自己原籍江宁为由向巡抚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巡抚因此向朝廷禀报。八月,周亮工返回江宁。 次年正月,部议例无两籍,于是周亮工正式上任。到任后,周亮工清理积弊,废除苛政,罢免贪官。 康熙六年(1667年),代理安徽布政使; 不久,又任江宁粮署。

晚年波澜

康熙八年(1669年)十月,周亮工因打击贪官,得罪了不少当地和权臣勾结的豪强,于是漕运总督帅颜保弹劾周亮工纵役侵扣诸款,得旨革职逮问论绞。 次年十月,周亮工复遇赦得释, 晚年有焚书之举。

康熙十年(1671年)三月,方以智在粤西旧友触犯清廷禁律被捕,株连亲属。于是方以智、方中通父子也牵连被捕。周亮工竭力营救,最终得以真相大白。

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月二十三日,周亮工逝于江宁,葬于江宁县朱门乡梨庄,享年六十一岁。

周亮工轶事典故

墨痴

周亮工素有墨癖,平生蓄墨万种。顺治三年(1646年)除夕,周亮工与匡兰馨、程邃、胡玉昆在其家中举办“祭墨之会”,用酒浇墨,对墨当歌。

毁书

康熙十年(1671年),周亮工将《赖古堂文集》《诗集》《印人传》《读画录》《闽小记》《字触》《尺牍》《书影》等百余种自撰书板,悉行自毁。 如今传世《赖古堂集》二十四卷,是周在浚编葺旧刻,搜辑遗稿而成,存诗大多是庚子前的作品,而文章只保留了三分之一。

束卷雨

顺治十四年(1657年),周亮工因“贪污”案身陷囹圄,许多老百姓都为他鸣不平。而当时闽地恰逢大旱数月,人心惶惶,在福建巡抚授意下,周亮工得以翻案。案件审理结束后,大雨倾注,闽人都将这场雨称作“束卷雨”。

周亮工历史评价

曾曰瑛:(亮工)以本省参政驻节上杭。时山海交警,亮工日夜登陴戒严,抚慰军卒。中军吕吉横肆,亮工廉知其状,捕置之法。革巡道衙门供应。尤加意造士,虽羽书旁午,犹汲汲于人才。省旋日,士民无不流涕扳留者。(《汀州府志》)

林佶:公好读书,善为文章;虽干陬囹圄,未尝一日废吟咏,其奖引后进如不及。博物好古,其天性也。于平日抱负十未能展二、三。然其治闽之久,功德昭然;人知其功在于守城杀贼,而不知其中朝杀贼之功为尤大。此真无愧于开国之名臣,宜乎闽民愈久而思不忘也!(《名宦户部侍郎周公亮工传》)

钱陆灿:①余惟公之文章事业在人耳目三十余年,初余读公所为河南己卯乡试文,以为王唐瞿薛犹见于世,已而得读公诗与古文词,乃知公则今之韩柳李杜也。公真天下文章之士也!②公八闽间以书生领兵事,所在城堡常四面火起,钲鼓声动地,中有一人,指挥卤楯,蔺石渠答,施设有序,手发大黄,应弦殪敌,长啸若神人,则公也,何其壮欤!假令得公坐政事堂,举群策以收太平之功,其事业宜万倍闽也。(《赖古堂集·附录》收录《周亮工墓志铭》)

姜宸英:①公材器挥霍,善经济,喜议论,疾握靛拘文吏。当大疑难,专断生杀,神气安闲,无不迎刃解者。自笠仕即在兵间,寻耀台职,益欲以意气自奋,不幸遭乱归。才为时需,十年之间,晋历卿贰,然时时与世抵捂,关木索婴,金铁枪地而呼天者数矣。②其为文,溯司马氏以来,及于卢陵。诗宗子美,然机杼必自己出,语矜创获,不蹈袭前人一字。刿鉥湔濯,而归之大雅。(《周亮工墓碣铭》)

程邃余生平有愧癖,方今海内宗工林林焉,不敢仰视其帜,于时家孝感侍郎张径阳稗恭大行,登峰造极,数十年雄绝今古,余遂一意藏拙矣,周夫子纳瓦砾不乐于珠玉之侧,为之汗下不已。(《书画录》)

黄虞稷:①周侍郎亮工,文章政绩,斐然可观。②周栎园吏事精能,抚戢残暴,则如张乖崖张咏。其屡更盘错,乃别利器,则如虞升卿虞诩,东汉名臣)。其文词名世,领袖后进,则如欧阳永叔。其博学多闻,穷搜远览,则如张茂先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其风流宏长,坐客恒满,则如孔北海。其心好异书,性乐酒德,则如陶渊明。其敦笃友朋,信心不欺,则如朱文季。其孺慕终身,友爱无间,则如荀景倩荀顗,字景倩,西晋开国元勋)、李孟元。至其登朝未久,试用不尽,则如范希文。而遭谗被谤,坎坷挫折,又如苏长公。(摘自《郎潜纪闻初笔》)

钱谦益: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指远,包函稚故,荡涤尘俗。卓然以古人为指归,而不复堕入于昔人之兔径与近世之鼠穴,信栎园之雄于诗也!(《赖古堂诗集序》)

张怡:①(栎园先生)书画鉴赏最精。名贤名迹不具论,今天下骚人墨客,一水一石、一竹一木,无不撷其精良罗诸几案。研则羊岭之秀,龙品之精,于闻之铁,未央之瓦,牟子矍矶,青州石末,皆自出新意,创为名款。生平收藏印章不下数千方,远溯斯摘,下逮文何,选异拔优,非佳品不采,非名手不登。然此册所载,龙纹灿烂,鸟迹缤纷,近代以来,无有俪者。金书琳篆,赤文琼字,神化莫测。信足执耳图书之府,扬镰猎褐之林也。先生之癖,与杜征南、欧阳六一并传不朽矣。(《赖古堂印谱引》,录自《赖古堂印谱》) ②栎园先生,飞帆学海,掉鞅词坛,著述等身,不胫而走,至于绘事,尤多赏心……凡海内之士,有以一竹一木,一丘一壑见长者,无不毕竭所长,以求鉴赏。(《读画录》)

唐祖命:无一字不从古人淘炼,却无一字依傍古人。非胸具牟尼珠,舌种青莲花,十指间氲旃檀香,围绕而出,安能辨此?自是君身有仙骨,庶足仿佛一二。

王铎:(其诗)苍郁奇旷,铮铮骨格,不入轻薄促弱,中原吐气有人,造物之贶栎园者多矣。

髡残:①栎园居士为当代第一流人物,乃赏鉴之大方家。(摘自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 ②栎园翁,文章诗画之宗匠也。尝以其所作,如穷山海不能尽其寥廓,坡老云“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者耳。

安致远:情浮其貌,意胜于法,远想长思,径致独绝。(引自《今世说》)

方文曾:先生(周亮工)诗学杜不学白,且学杜之华郁,不学杜之瘦硬。如《漳洲城楼》、《丙申寒食》、《秦淮盛事》诸篇,风流跌宕,在《秋兴》《咏怀》伯仲之间。

魏禧:(周亮工)博及群书,而未尝好征引,故实以自侈其富,笔之所至,浩浩瀚瀚,若江河之放,一曲千里,而不可止。每命一文,必深思力索,戛戛乎务去其陈言习见,而皆衷于理义,无诡僻矫激之辞,以惊世骇俗,其正也如是。(《赖古堂集序》)

陈康祺:栎园侍郎入国朝后,扬历中外,激扬雅道,树立边功,自不愧循良林苑中人物。俞邰评骘,未为失伦。至贞介若陶处士,古人与之伯仲者,前一管幼安,后一司空图耳。即论乐酒著书,亦岂侍郎所能比似。(《郎潜纪闻初笔》)

朱彝尊:黄子俞邰,周子雪客,藏书累叶,手泽犹新。玉笈缥缃,不减李邺侯之架;御书炳焕,何殊孙长孺之楼。(《征刻唐宋秘本书例》,引自《藏书纪事诗》)

尤侗:当今豪杰不数见,万未之望惟周侯。吾闻公在闽海日,人士趋之如东流。乃公意气飞扬甚,推倒岱岳唾沧洲。纵横燕赵齐秦楚,甲乙班马韩苏欧。博搜赵氏金石录,旁罗米家书画舟。四座叹息起为寿,信哉当今豪杰惟周侯。(《西堂诗集·看云草堂集》卷五《周栎园司农席上赋赠》)

刘声木:国朝周栎园侍郎亮工,生平撰述宏富,久已陆续刊行。此见于雍正三年重刊《书影》其子在延序中,可称怪事。若以为可传耶,则不当毁,若以为不可传耶,则不当刊。岂撰述百余种中,竟无一二可以传世之书,必尽毁之而后快,此何意也?(《苌楚斋续笔》)

王时敏:少司农栎园周公于文章政事之余,又旁精画道,流悦图绘。凡海内缙绅韦布、道人衲子,从事丹青,寓兴盘礴者,无不邮驿搜罗,重茧购索,积集有年,装成凡二十册,如探玉圃珠林,诡态幻思,缤纷夺目。此固艺林盛事,非公托寄高远,不能有此。(《王奉常书画题跋》卷下《跋周栎园公祖时人画册后》)

叶昌炽:梨庄本本尽精良,观宅何尝非吉祥。务抑轻华存微尚,好嘘嘉种为寒香。(《藏书纪事诗》)

来新夏:蜚声海内,无愧为中洲钟毓。

周亮工主要作品

周亮工有《全潍纪略》《赖古堂集》《书影》《字触》《同书》《读画楼画人传》《印人传》《赖古堂文集》《读画录》《赖古堂藏印》《赖古堂印谱》等。传世墨迹有《行书诗轴》《七言绝句诗轴》《五言诗轴》等。

周亮工后世纪念

墓地

周亮工墓原位于金陵江宁县朱门乡梨庄(今大致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自然村施山麓),墓前有姜宸英撰墓碣铭,墓内有钱陆灿撰墓志铭。因施山被毁,现遗址无存。

专著

2009年4月4日,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朱天曙花费六年,多方搜访编校整理的《周亮工全集》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全书由正文、补编、序跋、传记、集评、年表组成,这是自清代以来,学界首次对周亮工著作进行的全面整理。

周亮工补充介绍

  周亮工(1612~1672) 清代文学家。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潍县知县,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入清后,任盐法道、兵备道、布政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后屡次被劾论死,又遇赦。康熙元年(1662)起为青州海道、江安储粮道。周亮工擅古文,宗唐宋八大家。魏禧评他:博及群书而未尝好征引故实以自侈其富,……每命一文,必深思力索,戛戛乎务去其陈言习见而皆衷于理义,无诡僻矫激之辞以惊世骇俗,其正也如是。(《赖古堂集序》)由于多与前明遗老交游,入清后仕途又屡踬屡起,所以他的文章里有默然抑郁之气。他诗宗-,推崇严羽的诗论。康熙八年(1669),他曾自编文集,共得300余篇。但翌年忽连同已刊旧集的藏板悉数焚毁。现存集子是他儿辈重新收集而编成的。周亮工嗜绘画、书法、篆刻,善鉴赏,爱收藏,因此他文集中多题跋、引语、书后一类文字,对文物考古、版本改订多有参考价值。他家又富有藏书,所以全集后附刻有《藏书》10种,并传于世。撰有《赖古堂全集》24卷,诗文各占其半。《书影》(一名《因树屋书影》)10卷,《闽小纪》4卷,《字触》6卷。此外尚有《印人传》、《读画录》等。

  “周亮工”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