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人大全-P133
曾晓初,县安集团化溪村(今石冲口镇化溪村)严塘人。光清绪二十七年(1901)生。曾家三代业医,幼承家教,将《内经》、《伤寒》、《金匮》奉为圭臬,凡孙思邈、朱丹溪、李东垣、陈修园、张石顽、叶天士等诸家著作莫不逐一穷览,悟其要旨。且善于吸取民间方技,往往为一单…详情 ▷
杨开甲,字迁年,县遵义团炉观村(今炉观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民国5年(1916)毕业于长沙广益中学。翌年东渡日本,预修日语、补习英语、数学、理化。两年后,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读一年,分发至九州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详情 ▷
王葆元,女,县西成团西平村(今太平铺)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民国17年(1928)毕业于北平女子产科学校。民国19年5月起,在天津市立医院任护士、护士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新化。民国31年,县长胡瀚去太平铺视察,知其习医,乃推荐于县卫生院。次年聘…详情 ▷
陈焘,字曙东,县在城厢(今上梅镇)青石街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民国18年(1929)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次年赴美国依利诺大学讲究院习化学,民国20年获硕士学位。归国后,在湖南大学理学院任化学教授,连续8年。日本侵略军进逼长沙时,避难回新化原籍,…详情 ▷
方乘,字抚华,县时雍团富溪村方家湾(今圳上镇方家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方乘10岁丧父,生活无依,入药店学徒,业余勤奋好学,焚膏继晷。宣统三年(1911),由其叔父方鼎英资助,考入武昌文善中学。辛亥革命之后,参加学生军,投入讨袁运动。民国4年…详情 ▷
罗里仁,又名会贤,县敦信团洋溪镇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生。罗从小随父亲学纸马匠,做彩龙,制花灯,为宗教活动提供纸制用品。因其心灵手巧,又勤于学习,成年时,即已掌握全部传统纸马工艺,成为多面手。剪纸、绘画、雕塑、烟花等多项技艺,深为同行者折服。民…详情 ▷
邹承休,县敦信团利村(今洋溪镇)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光绪三十四年赴醴陵湖南瓷业学堂求学。宣统三年(1911)毕业回乡,矢志兴办瓷业。旋即勘探瓷土资源,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奔走于境内各山地。民国3年(1914)在新化茅坪发现优质瓷土,经反复烧制试验…详情 ▷
刘洪美,县城厢团上下村(今燎原乡上田村)茶湾里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省红薯生产劳动模范。刘洪美家世代务农。1950年,刘洪美开始红薯丰产试验。是年春,选用广西红皮薯种,在水田塍上栽红薯79蔸,采取高垄、高水、高肥技术措施,细心管理,秋季验收实产…详情 ▷
伍光宗,号镇泰,县西成团三塘村(今三塘乡老屋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民国13年(1924)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次年毕业。民国15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旅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三十六师一零八旅上校副旅长、补充团团长…详情 ▷
杨冠陆,字庭曙,号希望,县敦信团利村杨家边(今槎溪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杨冠陆幼读私塾,攻经世致用之学,不尚科举。稍长,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嗣以家中无力续供学膳费,投笔从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蔡锷主办的广西随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新军…详情 ▷
刘铁逊,字绍烈,号克慎、笃前,清光绪六年(1880)生。原籍不详,幼被城厢团冷水村黄泥坳(今属燎原乡)刘命侯收为养子,民国期间迁居县城南门墙上新筑的别墅“澍园”。刘颈后有一肉瘤,自称“钱坨”,读书不多,善于谋算,稍长即代其养父在锡矿山管理三益采矿公司。民国…详情 ▷
罗元鲲,字瀚溟,县敦信团利村(今洋溪)寨边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光绪三十二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成绩冠首,监督谭延闿留其在堂服务,不就而归。罗元鲲返籍后,连续在新化速成中学堂、新化公立中学堂、新化县立中学授课6年。民国2年(1913),罗仪陆(…详情 ▷
李孝先,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国元年(1912)生,早年就读于湘潭县立中学。民国17年开始,先后在湘潭、醴陵、郴县等地中、小学校任教。民国33年弃教回乡,组织抗日游击队,任分队长,策反维持会武装。尔后,参与共产党地下革命活动。次年10月加入共产党。入党后,以教…详情 ▷
杨开庆,字善余,县中和团北渡村(今北渡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杨开庆一生从事教育,以兴学育才为己任。民国6年(1917)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民国8~12年任新化县立高等小学(后改名新化县立资江小学)校长期间,筹资新建一栋两层教学大楼,使学校初…详情 ▷
廖满山,县西成团鹅塘村(今西河镇廖家湾)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满山身材魁梧,身高1.78米,体重90余公斤,幼即酷爱武术,14岁开始练功。后被著名拳师刘绍贤相中,收为门徒,悉传其所学。满山日夜孜孜不倦,经过十余年努力,心手相应,练就一身硬功夫。…详情 ▷
刘绍贤,字登廷,号佐卿,县西成团鹅塘村(今孟公镇夹九龙)人。在同宗兄弟中排行第七,人称绍老七。清光绪四年(1878)生。绍贤出生富室,为保家产,28岁决意从武,以重金聘横阳山著名拳师刘春山、刘春发等至家授艺。刘绍贤苦练基本功,每逢外出或赶集市或访亲友,必腿…详情 ▷
罗教铎,字湘遒,号和善,县敦团麻罗村(今洋溪麻罗村)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光绪二十四年参加院试,获生员。光绪二十九年考入南昌第(府)京师大学堂。光绪三十一年,从湖南高等优级师范学堂理科第一班毕业,人称“洋举人”。次年,赴洪江担任电报局长及税务局长…详情 ▷
曾广轼,字叔式,县亲睦团珂溪村(今维山乡林屋)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日本学堂毕业,曾参与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后为同盟会员。曾与蔡锷(松坡)交情至深,两人互换兰谱结为兄弟,即或不同在一处,亦联系密切,书信往来不断。光绪三十年(1904)与蔡锷一同回国…详情 ▷
唐义彬,号经百,县亲睦团南烟村(今石冲口镇满仓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光绪三十年在东京参加拒俄义勇队。次年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民国9年(1920)6月,任湖南第一师中将参谋长。民国12年8月至13年12月,任湖…详情 ▷
方荣华,又名执科,县时雍团富溪村(今圳上镇方荣华村)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读私塾8年后,即学制瓦。民国24年(1935)春,与其兄同去隆回县六都寨做瓦。同年12月,红二军团途经该地时弃艺参加红军。旋即投入在邵阳观音堂的反阻击战,战斗中受伤,伤未愈…详情 ▷
杨培甫,县城厢团上下村岭背后(今燎原乡花山村)人。清光绪年间,以官费生入日本警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曾在云南海关工作,不久返籍,在锡矿山开办“一而十”锑矿,并与县人合资兴建畴富公司。民国23年(1934),根据李金山(新化水车人)建议,筹资办金矿,在桃源县冷家…详情 ▷
袁庶钦,字绍亨,县城厢团上渡村(今属桑梓乡)青峰桥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民国初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先后在该校附属小学及机新化储英、资江两小学教书,并任新化县劝学所视学两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袁庶钦与周廷举、袁月斋等共产党员秘密活动,筹…详情 ▷
邹序彬,号天三,又作天山,字正美,县敦信团利村双木凼(今洋溪镇双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离家出走,考入湖南武备学堂附设的兵目学堂。光绪三十一年选送日本留学。宣统元年十二月毕业于振武学堂陆军士官学校第8期工科。宣统三年五…详情 ▷
罗仪陆,名永绍,号殿藩,县永靖团文田材(今文田镇楼下)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清光绪十七年(1891)参与岁试,获第一名。督学使张某函送两湖书院肆业。光绪二十四年补廪生,任新化实学堂经史教习,旋被宝庆府聘为郡立中学堂教长。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法政学…详情 ▷
李钦民(1914~1941),今财溪乡人。2岁毕业于新化上梅中学,旋任安化常安镇小学教员。抗日战争开始后,首批加入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推销《新华日报》、《观察日报》、《民族呼声》、《群众周刊》等进步报刊。又组织小学教员,编写墙报,宣传抗日救…详情 ▷
曾繁实,字鲁昌,县亲睦镇陈家冲(今四都乡陈田村)人。民国8年(1919)生。少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和新化私立上梅初级中学。民国26年从省立一中毕业回新化后,常以白兮、伯熙等笔名撰文在《野炮周刊》、《新新周刊》上发表,为抗日救亡呐喊。翌年7月,化名白犀去延安…详情 ▷
张斗枢,字镇衡,县时雍团白溪(今白溪区)人。生卒年不详。家素殷富,从小随父移寓南京京。清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组织华兴会,为供会员通讯和传播新文化,在长沙南阳街组设“作民译社”,张斗枢先后资助万余元。次年,赴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归国后,…详情 ▷
邹新陔,民国4年(1915)生。民国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留校任助理研究员。翌年其父邹兴巨逝世,返新化继承祖业主持亚新地学社。先后主编《中国析类分省图集》、《世界列国图集》和《世界地理纲要》。同时兼任清华大学地学会主办的《地学集刊》主编,在该刊发表多…详情 ▷
罗恒,原名友龄,又名平白,县在城厢(今上梅镇)南正街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民国41年(1915)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亡去武汉谋生,在一机器厂当钳工。民国15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排长,不久,升为连长,负伤退下火线治疗…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