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名人曾士迈介绍
曾士迈(1926年4月8日—2014年12月31日),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士迈于1948年从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至1966年被农业部委派执行文教援越任务;1974年至1975年被农业部派往墨西哥考察水稻;1980年至1981年被农业部派往美国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1981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系主任、副系主任。1985年至1990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88岁 。
曾士迈主要从事开拓植物免疫学和流行学交叉领域的研究 。
曾士迈人物生平
1926年4月8日,曾士迈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幼年随家迁沈阳。
1935年,回到北平,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二附小。
1938年,被保送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44年1月,进入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开始学习农艺学。三年级转入植物病理系,该班仅他一名学生,因此受到多位名师的传授和指点 。
1948年7月,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农业大学,曾士迈先后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1966年,被农业部委派执行文教援越任务,在越南南方进行热带作物病害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并获得胡志明勋章。
1974年—1975年,被农业部派往墨西哥考察水稻。
1980年—1981年,被农业部派往美国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981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系主任、副系主任 。
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至1990年)。同年应英国邀请赴英国洛桑农业试验站访问。
1990年,应联合国环保总署邀请赴前苏联(塔什干)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国际培训班讲课。
1992年,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研究顾问组邀请,为国际水稻所第4届外界评审专家组成员,赴马尼拉1个月。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同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开始在中国农业科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病理系工作。
2014年12月31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
曾士迈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曾士迈将系统分析方法引入植病流行研究,在中国国内率先研究植病流行的电算模拟,研制出多种病害的预测、决策、防治效果系列模型,编著了中国国内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学》,促进了病害预测技术的新发展。倡导抗性持久化研究,探索寄主-病原物群体间相互作用,为抗病性遗传管理服务,著有《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创议植保系统工程研究,以问题分析、目标建立、监测、预测、防治决策、效益评估等软技术为纵轴,横向综合各类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协调各种防治硬技术,组成植保软科学体系,著有《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
学术论著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61年
《植物免疫学》
林传光,曾士迈合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6年
《植物病害流行学》
曾士迈,杨演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年
《系统科学在植物保护研究上的应用》
曾士迈,庞雄飞
1994年
《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曾士迈,赵美琦,肖长林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中国小麦锈病》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
《宏观植物病理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年
《曾世迈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
曾世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学术交流
曾士迈在第四、五届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1983年,墨尔本;1988年,东京)上,任国际植物病理学会(ISPP)流行学委员会委员。他多次出国讲学、考察,增进了国际交流。曾士迈促成植物病理学会成立流行学专业委员会,多次参与组织了全国重要的病虫害预测、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病虫害超长期动态与预测学术讨论会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6年
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
省部级二等奖
1987年
植物病害流行电算模拟
省部级二等奖
1988年
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
国家级二等奖
1992年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部首届优秀教材
1997年
《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省部级三等奖
教育思想
曾士迈教书育人,注意启发和言传身教。他从爱护实验材料、仪器,到节省纸张笔墨,要求都很严格。自己的教案、学生的论文,他都要反复修改,甚至10余次 。
讲授课程
1948年曾士迈毕业留校后先后承担过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真菌学实验课;农耕实习、生产实习;讲授病害防治各论、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免疫学,在学校搬迁时(1958年)还兼管本系的基建工作。1980年,在中国国内开设研究生和本科生《植物病害流行学》课 。
编著教材
1994年曾士迈编著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植保系统工程导论》,初步建立了植保系统工程学科 。
指导学生
截至2014年12月,曾士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生11名,进修教师和青年工作者80余名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9年
国家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999年
国家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
2012年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曾士迈人物评价
曾士迈执教60余年,著书立说,桃李芬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和优秀的农业技术骨干。他在小麦条锈病定量流行学、大区流行规律及计算机模拟模型等方面,以及植物水平抗病性、抗病性持久化策略以及免疫学与流行学交叉领域,成果累累 。(中国工程院评)
曾士迈待人谦和,平易近人。听过他的报告或与他交谈过的人,都感到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他对中国农业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评)
曾士迈后世纪念
曾士迈张树榛奖励基金
2016年11月,为了弘扬曾士迈、张树榛先生的奉献、爱国、科学精神,促进植物病理学发展,由曾先生、张先生的弟子及亲属共同发起设立“曾士迈张树榛奖励基金”。 基金面向全国设立“曾士迈张树榛优秀学科贡献奖”和“曾士迈张树榛未来之星奖” 两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金总额为6万元 。
曾士迈补充介绍
曾士迈(1926.4.8-2014.12.31)植物病理学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湖南湘潭。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和亚洲植物病理协会主席。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将系统分析方法引入植病流行研究,在国内率先研究植病流行的电算模拟,研制出多种病害的预测、决策、防治效果系列模型,编著了国内第一本《植物病害流行学》,促进了病害预测技术的新发展。倡导抗性持久化研究,探索寄主-病原物群体间相互作用,为抗病性遗传管理服务,著有《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创议植保系统工程研究,以问题分析、目标建立、监测、预测、防治决策、效益评估等软技术为纵轴,横向综合各类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协调各种防治硬技术,组成植保软科学体系,著有《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士迈”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