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名人顾大良介绍
顾大良,一级舞美设计师;性别:男,1930年1月28日出生,江苏苏州黄埭镇人。现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顾大良人物简介
1949年~文化大革命
1949年4月,进无锡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学音乐、戏剧、绘画,后进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前身)舞台美术系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至华东戏曲研究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在艺术创作中,善于抓住剧本主题的内涵,运用具体的舞美形象揭示剧本的主题思想,使之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如《情探·阳告》一场戏中,设计香炉放在台口,作为演员表演的支点,把海神爷的座像虚设在观众席上,打破舞台上的三堵墙,收到很好的戏剧效果。文化大革命后,艺术创作思想更趋成熟,设计上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的统一和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汉文皇后》、《瑞云》的舞美设计,都体现了他这方面的艺术追求。认为舞美艺术要靠现代先进技术来支持,技术上的进步可推动艺术的创造,如用银灰色的绸做天幕,可照不同颜色的光,前面再挂无缝纱幕,使观众不刺眼。用泡沫塑料制作舞台上的汉白玉,既轻易做,立体感强,为许多剧团采用作为制景材料。其设计艺术的特点是注重一个"简"字,认为设计的每样东西都要在舞台上有用,作品具有简练、简化、简洁的特色。认为"简"亦是戏曲艺术的需要,繁了就会与表演发生矛盾。造型艺术要以一当十,虚实结合,使观众产生联想,使观众感到布景会说话。创作手法以凝练、含蓄、素雅、朴实、清新、富有创造性,自成风格,在同行和观众中有一定影响。
顾大良主要作品
他在30多年中,共设计过60多个剧目的布景。主要作品(包括与人合作)有《追鱼》《祥林嫂》《情深》《三看御妹》《夺印》《姜喜喜》《九个姑娘》《三夫人》《血染深宫》《打金枝》《汉文皇后》等剧。1981年有11个剧目参加“上海戏剧节舞台美术展览”,1982年《祥林嫂》参加“全国舞台美术展览”,1989年有两个剧目参加“上海国际舞台美术展览”,《汉文皇后》舞美设计图,1987年被入选为我国首次参加第6届"国际舞台美术展览"展品,1989年《汉文皇后》获第六届“布拉格国际舞美展览荣誉奖”,《血染深宫》获1989年“上海市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1991年《血染深宫》参加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四年作品展”。参加编辑的大型画册《越剧舞台美术》于1997年出版。多个设计剧目选载其中。
顾大良补充介绍
顾大良 男,一级舞美设计。苏州黄埭镇人,1930年1月28日出生。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自小喜爱学画,1949年4月,进无锡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学音乐、戏剧、绘画,后进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前身)舞台美术系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至华东戏曲研究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在艺术创作中,善于抓住剧本主题的内涵,运用具体的舞美形象揭示剧本的主题思想,使之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如《情探·阳告》一场戏中,设计香炉放在台口,作为演员表演的支点,把海神爷的座像虚设在观众席上,打破舞台上的三堵墙,收到很好的戏剧效果。“文革”后,艺术创作思想更趋成熟,设计上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的统一和形似与神似的统一,《汉文皇后》、《瑞云》的舞美设计,都体现了他这方面的艺术追求。认为舞美艺术要靠现代先进技术来支持,技术上的进步可推动艺术的创造。如他用银灰色的绸做天幕,可照不同颜色的光,前面再挂无缝纱幕,使观众不刺眼;用泡沫塑料制作舞台上的汉白玉,既轻易做,立体感强,为许多剧团采用作为制景材料。其设计艺术特别注重一个“简”字,认为设计的每样东西都要在舞台上有用,作品要具有简炼、简化、简洁的特色。认为“简”亦是戏曲艺术的需要,繁了就会与表演发生矛盾。造型艺术要以一当十,虚实结合,使观众产生联想,使观众感到布景会说话。简炼、含蓄、朴实、清新、富有创造性,是他舞美设计艺术的独特风格,在同行和观众中有一定影响。他在30多年中,共设计过60多个剧目的布景。主要作品(包括与人合作)有《情探》、《三看御妹》、《打金枝》、《汉文皇后》、《祥林嫂》、《血染深宫》等剧。《汉文皇后》舞美设计图,1987年被入选为我国首次参加第六届“国际舞台美术展览”展品并获奖。《血染深宫》舞美设计图,参加1991年国际舞台美术作品展。1999年为锡剧《星河情》设计的布景获江苏省第五届戏剧节舞美设计奖。
相城高新区(黄埭镇) 黄埭镇,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动员民众于此兴修水利,筑成堰埭,初名春申埭,后改黄埭,沿袭至今。全镇面积55.33平方公里,人口6.1万,外来人口4万余,下辖16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黄埭镇位于姑苏城西北约10公里,东为苏虞张一级公路,靠元和镇;南临京沪铁路、京杭运河、312国道,接壤浒墅关;西依望虞河……
“顾大良”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