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名人李德毅介绍
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泰县,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
1967年李德毅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 ;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进入总参某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副所长、副主任;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担任全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至2008年担任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2016年担任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 。
李德毅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 。
李德毅人物经历
1944年11月28日,李德毅出生于江苏省泰县(现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学就读于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
1962年09月至1967年07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 。
196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10月至1983年05月,就读于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计算机系,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09月至1993年10月,在总参某研究所工作,担任总工程师。
1993年11月至1997年03月,担任总参某研究所副所长。
1995年10月至1996年03月,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6年04月至1996年09月,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
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7年03月至2003年11月,担任总参某研究所副主任。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09月至2003年10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学者。
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担任全军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2004年01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03月至2008年11月,担任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
2008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2016年5月19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李德毅担任院长 ;7月11日,李德毅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 。
2018年12月12日,加入长安汽车院士专家工作站,致力于智能驾驶技术研究 。
李德毅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李德毅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和发现状态空间,用于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6月,李德毅先后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3本、英文专著2本;主编技术丛书7种。2005年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并于2007年由CRC出版英文版本《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uncertainty》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8.12
《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08
《中国科协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 人工智能导论》
李德毅,于剑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6
《智能驾驶一百问》
李德毅主编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05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李德毅,杜鷁著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10
《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06
《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 2013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李德毅,林润华,李兵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05
《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 2012》
李德毅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6
《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
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07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李德毅,杜鹢著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8.04
《PROLOG程序设计》
(英)Clocksin, W.F., Mellish, C.S.著;李德毅,赵立平译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5
《prolog语言与军事专家系统》
李德毅,高广峰编
总参第61研究所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6月,李德毅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9年
全军军事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6年
XX通信网信令级仿真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9年
A Novel Qualitative Control Method To Inverted
军队科技进步奖
1999年
用云控制倒立摆
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杰出论文奖
2002年
云发生器
国家发明专利
2003年
XX指挥自动化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年
本体元建模方法及其在软构件库互操作性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讲座报告
2015年6月18日,李德毅应北京联合大学科研处、自动化学院邀请,为师生做题为《对智能驾驶的再认识》的学术讲座 。
2018年11月9日,李德毅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做题为《未来汽车——会学习的轮式机器人》的学术讲座 。
2019年3月26日,李德毅在天津大学为学生们以《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为题,做了一场关于“无人驾驶”的主题讲座 。
2019年8月22日,李德毅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以《未来交通: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未来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思考,重点阐述了自动驾驶的量产估测、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利用5G优势,改善智能网联生态等内容,形象展望了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交通的美好前景 。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6月,李德毅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0年
首届具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2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2005年
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2005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18年6月16日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ICC)
2021年4月10日
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李德毅人物评价
李德毅是中国著名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专家,是中国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为指挥与控制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从事指挥控制、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研究,在指挥自动化总体论证、系统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实现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指挥与控制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奖理由)
为了让中国在人工智能这场“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的变革中不落后于人,他把岁月献给科研,伴随着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从起步到跻身世界前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著名人工智能学家李德毅。人如其名,在李德毅身上,闪耀着科学家的“德”与“毅” 。(中央纪委监察部评)
李德毅补充介绍
李德毅(1944.11.28- )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和发现状态空间,用于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2本。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