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常州市名人>新北区名人

柳百成

柳百成人物照片

新北名人柳百成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

柳百成,男,汉族,1933年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1年柳百成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55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 1981年回到清华大学工作;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获得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5年获得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2017年被评为海归中国梦年度人物奖。

柳百成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致力于振兴中国制造业及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等战略研究。

柳百成人物经历

1933年2月11日,柳百成出生于上海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原籍江苏省常州市。

1941年,柳百成进入上海中西女中第二附小学习。

1945年,柳百成小学毕业后升入上海圣芳济中学学习,因为圣芳济中学的学校英语教学特别严格,柳百成初中时已能流利地与外籍教师对话。

1951年,柳百成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在校期间柳百成作为男篮系队成员,不仅篮球打得好,而且还精于排球、足球、短跑、溜冰等运动,铸就了他健康的体魄。

1952年,柳百成和全班同学都服从祖国的挑选,志愿到最苦最累的铸造专业学习。

1955年,柳百成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在清华大学成了一名助教。

1959年,柳百成受到“反右倾”的影响,被错误地打成“新富农”,受到批判及不公正的待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柳百成和广大教师一样,接受“再教育”,被迫下放铸工车间劳动。

1978年,柳百成通过了清华大学考试和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的总领队,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留学,先是去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铸造工程学,之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学习,还利用假期访问了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1981年4月,柳百成结束在美国为期2年的进修,回到清华大学,成为他们这一批留学成员中第一批回国任教的海归人员。

1999年,柳百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002年,柳百成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015年5月,柳百成随中国工程院考察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访问密歇根大学。

柳百成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柳百成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理论及提高性能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在中国工程院领导下,致力于振兴中国制造业及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等战略研究,积极参与“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及“工业强基战略研究”等咨询项目。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发挥重要战略咨询作用。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9月,柳百成发表论文30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1.04

《铸造工程的模拟仿真与质量控制》

柳百成,荆涛等编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04

《柳百成院士科研文选》

柳百成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03

《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

柳百成,沈厚发主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2

《工程前沿 第1卷 未来的制造科学与技术》

柳百成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1

《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 香山科学会议第211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傅恒志,柳百成,魏炳波主编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01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材料铸造成形工程》

柳百成,黄天佑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03

《工程前沿 第6卷 节约型制造科技前沿》

张彦仲,殷瑞钰,柳百成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7

《铸造成形手册 上 下》

柳百成,黄天佑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07

《3D立体显示铸造过程模拟仿真案例集》

康进武,柳百成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

截至2014年9月,柳百成应邀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近30所大学讲学,在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及宣读论文3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9月,柳百成先后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中国国外奖励2项及发明专利2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8年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并行工程环境下铸造CAD/CAE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商品化铸造工艺CAD及凝固过程模拟分析系统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柳百成对于博士生的期望是:”爱国奉献、创新思维、顽强拼搏、强健体魄、丰富生活”。

讲授课程

柳百成倾注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教学中,秉承“名师上讲台”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为研究生、本科生讲课。1981年回国后首先带头用英语讲授两门新课,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学科前沿思路,也提高了学生英语水平。他努力贯彻“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

指导学生

截至2017年10月,他先后培养了50多名博士,其中不少现已成为行业领域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002年

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2011年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2015年10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2017年

2017海归中国梦年度人物奖

柳百成人物评价

柳百成在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过程模拟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研究及提高性能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交通大学评)

“柳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培养是长期和多方面的,回想起来总让人激动和难忘。要是能都写下来,可能一本大书也写不完。”(清华大学教授李言祥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柳先生超前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作风、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对我日后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夏柳先生的家访,当时,哈尔滨很热,虽然柳先生在哈尔滨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是挤出时间来家访,关心我家人的生活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令我和家人非常感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郭景杰评)

柳百成补充介绍

  柳百成(1933.02.11- )铸造及材料加工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常州。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1981年以访问学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进修2年。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及材料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及提高铸造合金性能的研究。在多尺度、多学科宏观及微观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铸造合金凝固过程基础理论及提高性能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致力于振兴我国制造业及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等战略研究。

  主持及参加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中-美-加等国际合作项目。多次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外奖励,发表论文300余篇。培养博士40余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