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名人严家淦介绍
严家淦(1905年10月23日-1993年12月24日),字静波,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
严家淦人物生平
1926年毕业,后在铁路任职。
1930年任京沪、沪杭雨铁路管理局材料处处长。
1939年为时任福建省主席的陈仪赏识,担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厅长,8 月改任财政厅厅长。
1942年调任战时生产局采办处处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后随陈仪去台湾,任台湾长官公署交通处处长,兼国民政府交通部特派员。
1946年后改任财政处处长,兼任台湾银行董事长。
1947年台湾省政府成立,担任财政厅厅长。
1948年调南京筹备成立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任委员。全国大陆解放前逃至台湾。
1950年,担任台湾“经济部”部长兼“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月,改任“行政院财政部”部长。
1954年,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
1957年,调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美援运用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 年再任“ 财政部”部长。
1963年12 月担任台湾“行政院院长”。
1966年3 月, 被选为台湾地区第四届副领导人兼“行政院”院长。
1972年再次被选为台湾地区第五届副领导人。
1975年4 月5 日,蒋介石去世,次日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1978年12 月, 他提名推荐蒋经国任台湾地区第六届领导人,自己仍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
1993年1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严家淦补充介绍
严家淦(gàn)(1905年10月23日-1993年12月24日)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字静波,江苏吴县人。少时曾就读于木渎小学,192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1年任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材料处长。1939年调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长、财政厅长,因设计推行“田赋征实”制度,名噪一时。
严家淦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5年出任战时生产局采办处长,办理美国租借法案及中英、中加借款案。未久赴台,就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兼交通部特派员。同年,严家淦到了台湾。1946年,严家淦转任财政处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筹划建立台湾财政金融制度。该行前身为日本银行台湾办事处,1896年设立,1899年改组为台湾银行,有发行货币权,主要在福建流通。1919年“五四”运动后才在市面上消失。太平洋战争后台湾银行奉命接收美国友邦、荷兰安达、荷兰银行,与朝鲜银行一起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控制中国金融的南北两翼。抗战胜利后,台湾银行被国民政府接收改组后,有台币发行权、代理国库权,隶属台湾省政府,具有省银行的性质。有分支机构二十余处。
1947年,严家淦出任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1948年一度内调筹备设立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委员。协助陈诚,主持“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以稳定台省金融。1950年复为陈诚擢任“经济部长”兼“美援会”副主任委员,嗣任“财政部长”,初建财经班底。1954年,严家淦出任台湾省主席,主持台湾省政3年。1956年4月,台湾当局创立了“国民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严家淦任主任,蒋经国任副主任,主持实际工作。1957年转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美援会”主任委员,“经济安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次年回任“财政部长”。
1963年12月,国民党中常会讨论“行政院”改组问题时,蒋介石提出了换人方案,同意陈诚的请辞,并提名严家淦,继任“行政院长”。是年,严家淦上任“行政院长”,兼任“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1963年12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通过了严家淦“内阁”组成名单。严家淦代替陈诚,为“太子”登基担负起了“护航”的任务。1964年3月,严家淦提名蒋经国为“国防部”副部长并兼任“政务委员”。是年,大陆经济全面好转,同年0了 ,两岸强弱悬殊更大。严家淦对外称,“中共核0绝不影响-大陆政策”。1966年被蒋介石擢为“副总统”,仍兼“行政院长”。1967年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主持台湾财经事务,策划和制定多项重大财经法案,为台湾经济建设的主要设计师之一,财经系统也成型壮大。1969年6月,台湾“行政院”改组,“院长”仍由严家淦兼任。1972年再度当选“副总统”,“行政院长”则由蒋经国接替。1975年4月,继蒋介石之后出任“总统”,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
在严家淦担任“总统”的3年中,除了扮演“宪法”上的“元首”角色外,对于重大决策决定,都与蒋经国密切协商,共谋解决之道,使政治体系的运作,并不因权位的名实不符而生龃龉之感。严家淦登上“总统”宝座后,没有人-,他在蒋介石生前是默默无闻的“副总统”,蒋介石死后又成了默默的“总统”。他小心谨慎,本分地充当好“过渡总统”的角色。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名在严家淦,权在蒋经国,这种“严蒋体制”使无为和有为得到了绝妙的结合。因此,当一届六次“国民大会”来临之际,严家淦以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写了一封信,提名蒋经国为国民党第六任“总统”候选人。
1978年1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举行临时会议,同意严家淦建议,决议向十一届二中全会提案,提名蒋经国为第六任“总统”候选人。对于严家淦的让位和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蒋经国也表示感激之情,称赞严家淦。蒋经国在赞扬严家淦的同时,制订并通过了“卸任总统礼遇条例”。根据此规定,卸任“总统”享有7项待遇责任:邀请参加“国家大典”;依现任“总统”月俸按月致送终身俸;供应房屋及其设备;供应交通工具;供应处理事务人员及事务费;供应保健医护;供应安全护卫。严家淦卸任后,蒋经国对他一如既往,仍予以重任,由严家淦主持党内若干重要会议,并就重大决策征询严的意见。1978年5月,严家淦卸任“总统”,任中常委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国民党元老身份提供建言。1978年7月,蒋经国核定由严家淦继续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同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决定以严家淦为召集人,成立由7名常委组成的“提名审核小组”,负责对参加增额“国大代表”、“-”党籍候选人审核、提名。1979年,严家淦被推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86年3月任“十二人革新小组”召集人,对政治革新要务进行研议。同年因患脑溢血住院,从政坛隐退。1993年12月24日晚10时,严家淦因心脏衰竭,病情转危,经急救无效而病逝于台北“荣总医院”。终年88岁。
木渎镇 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天平山麓,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园林古镇,吴文化底蕴深厚,名山风光秀丽。全镇面积62.28平方公里,本地人口8.6万,外来人口超20万,历来是吴中重镇,素有石雕之乡、书法之乡、园林之乡之称,享有“吴中第一镇”的美誉,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卫生镇”……
“严家淦”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