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名人姚开泰介绍
姚开泰,1931年4月11日出生于四川南充,原籍江苏昆山,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
姚开泰于1954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担任助教 ;1956年调到湖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教;1978年被提升为湖南医学院副教授、肿瘤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晋升为教授,同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马里兰州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病毒癌变实验室进修,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9年创建了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8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工作 。
姚开泰长期从事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 。
姚开泰人物经历
1931年4月11日,姚开泰出生于客居四川南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籍江苏昆山,4岁时随父母回到了上海。由于战乱年代姚开泰多次随父母往返于老家昆山、上海及松江一带避难 。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了上海,进入上海中国中学继续高中课程的学习。
1948年,高中毕业后辍学一年。
1949年,进入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2年,被派往华西医院临床学习。
1953年,到中山医学院病理研究所高级师讯班学习一年。
1954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科担任助教 。
1956年,从山东大学医学院调到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教。
1962年,在潘世宬教授的指导下参加了对肿瘤的实验研究,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研究被迫暂时终止 。
1975年—1983年,参加湖南省“死因回顾调查”组并带领鼻咽癌综合考察组,两度进军湘西。
1976年,回到了实验肿瘤研究室,协助潘世宬开展用二亚硝基哌嗪的诱癌实验。
1978年,被提升为湖南医学院副教授、肿瘤研究室副主任。
1983年,晋升为教授;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马里兰州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病毒癌变实验室进修 。回国以后,担任了学校肿瘤研究室主任。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创立,姚开泰担任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8年,从长沙来到广州的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任教。
2018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
姚开泰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姚开泰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对鼻咽上皮有一定的器官亲和性。20世纪80年代,发现二亚硝基哌嗪有亲大鼠鼻咽上皮性,引起大鼠鼻咽上皮之DNA损伤。建立了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地用二亚硝基哌嗪诱发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首次建成了有EB病毒(Epstein BarrVirus)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并对细胞株的EB病毒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发现其与B—95—8和P3HR—1两株标准的EBV株不同,为NPC与EBV病毒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 。
承担项目
截至2020年10月,姚开泰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获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 。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编号)
项目来源(金额)
1985年
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
1989年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课题(65万美元)
1992年
EB病毒诱发鼻咽癌的分子机理的研究
国家“八五”科研攻关课题
1999年
转基因动物模型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课题分题(7万多美元)
1999年—2003年
异种器官人源化的基础研究
军队重点(15万元)
2001年—2005年
cDNA微阵列在鼻咽癌临床及肿瘤特异基因研究中的应用(01Z048)
军队“十五”重点(50万元)
2001年
鼻咽癌系列相关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功能研究(A1080201)
广东“十五”重大专项(120万元)
2001年—2003年
鼻咽癌中癌巢和间质基因表达、 BV基因表达的研究分析(13050)
广东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5万元)
2002年—2004年
鼻咽癌系列相关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功能研究(2001A1080201)
广东省攻关(滚动)(20万元)
2004年—2006年
鼻咽癌模式动物及其功能基因(2003A3080201)
广东省攻关(50万元)
2004年—2006年
SARS病毒S蛋白中杀伤因子KICB损伤机理及交叉免疫研究
广东省攻关SARS专项(10万元)
2004年
整体可视化鼻咽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2004B6030100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3万元)
2005年—2007年
鼻咽癌诊断新技术及可视化动物模型研制(F2004Z2—E0111)
广州市攻关(60万元)
2006年—2010年
国家科技部“863”分题
2008年—201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联合)
2010年—2013年
国家科技部“973”分题
2017年—2021年
深圳市卫计委“三名工程”项目
人体鼻咽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化学转化的研究
国家“六五”重点攻关课题
鼻咽癌发病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50万元)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10月,姚开泰先后获得全国科技代表大会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励 。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大白鼠实验性鼻咽癌模型的建立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年
湖南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5年
二亚硝基哌嗪诱癌机理研究
卫生部乙等科技成果奖
1985年
二亚硝基哌嗪诱癌机理研究
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
湖南省鼻咽癌综合考察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
全国首届医学论坛优秀论文奖
1990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人胚鼻咽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化学转化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DNase—1敏感区在人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培养、化学转化及鼻咽癌恶性转化基因的克隆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
活性基因B带技术的建立及其在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学科建设
1989年,姚开泰创建了湖南医科大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2007年9月,建立了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
执教课程
姚开泰在南方医科大学开设研究生选修课《肿瘤学基础》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7年
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8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奖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89年
湖南省“优秀教师”
1989年
教育系统劳模
1989年
全国优秀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990年
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1990年
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姚开泰人物评价
姚开泰是中国著名的肿瘤病理生理学家,是中国鼻咽癌研究的奠基者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评)
姚开泰辛勤耕耘,从地方到军队,投笔从戎,又从军队回归地方,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评)
姚开泰补充介绍
姚开泰,病理生理学家。原籍江苏昆山,1931年4月11日出生于四川。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湖南医科大学教授、肿瘤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陈华癸
70年代,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对鼻咽上皮有一定的器官亲和性80年代,发现二亚硝基哌嗪有亲大鼠鼻咽上皮性,引起大鼠鼻咽上皮之DNA损伤建立了稳定的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地用二亚硝基哌嗪诱发了正常人胚鼻咽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首次建成了有EB (EpsteinBarrVirus)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并对细胞株的EB 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发现其与B-95-8和P3HR-1两株标准的EBV株不同,为NPC与EBV 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
“姚开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