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鹰潭市名人>贵溪市名人

方从义

方从义人物照片

贵溪名人方从义介绍

元末著名道士画家

方从义(约1302—1393),元末著名道士画家,江西贵溪人。字无隅,号方壶、又号上清羽士、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早年入道,师从永嘉人金月岩修道家之学,为龙虎山上清宫正一派道士,金月岩去世后,他离开龙虎山游历全国各地,往来于大江南北,至正三年(1343)曾至大都(今北京),结交了不少文人、画家和达官贵人,名臣危素称他为“方外之交”,画家张彦辅曾为之绘《圣井山图》相赠,在当时很有名气,由于不喜谈论时事,独好画,不久即思南归,但这次北游使他大开眼界,对他的画有很大促进。

方从义生平经历

我们对其童年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好像很小的时候就对道教很感兴趣,这可能与其家乡靠近龙虎山有关。龙虎山从十一世纪开始便成为了道教中心,张正常的后代均聚居于此(见张正常传)。方从义入混成院成为道士,跟随前辈大师习长生之道;后来,他还成立了一个社团,成员中包括张孟循和卢伯良。

方从义年少时便受到关注。1338年,他完成了一幅名为《云林图》的画作,描绘的是其“老友”危素(见该传)过去经常隐居修行之地,此地位于临川山间一片僻静之处,现已失传。此画为方从义赢得了同代人的赞美:如陈旅(1288-1343年)、虞集(1272-1348年)、柯九思(见朱权传)和道士张雨(1277-1348年),他们都曾为这幅画题词。除了上述这些人,方从义还和大都(元朝都城)的很多文人墨客交游,成为挚友,大约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他经436常居留于大都与友人往来切磋。其中龙虎山道七张彦辅曾为方从义作的《圣井山图》(圣井山靠近龙虎山),由危素和余阙(1303-1358年)题词,以表方从义的高尚品格。众所周知,方从义来大都并不为谋求官职,而是意在展示其艺术创作的天赋、才华。北游期间,为获得创作灵感,他也曾游历一些名山大川。

方从义可能于十四世纪五十年代返回贵溪,在上清官当了道长。上清宫是龙虎山上一个主要的道观,他一直在此居住至1375年。这些年间,他结交了很朋友,尤其是一些著名的道教信徒如邓愈和常遇春(见诸传)。此外,元末明初的一些文人墨客也与其交好,都曾为他写诗,其中有李存(字明远,卒于I377年)、高启、张羽(见渚传)、郑真(字千之,号荥阳外史,1372年中举人)和高平(见林鸿传),据说,方从义亦擅诗文,但是目前来看,他除了有几首诗收入于《元诗选》外,没有其他作品存留于世,在书法上,他工于古篆、隶书和草书,可从其绘画作品的题字中见出.

方从义善画,又兼工诗文、书法。其画初师董源、巨然、米芾,又学赵孟頫、高克恭之法。 晚年生活在福建光泽。

方从义评价

后人认为他的画有点“外道”,所以尽管其画格极高,艺术造诣精深,却因为过于不重形似,故影响不如黄公望,倪瓒等人。

方从义作品集

神岳琼林图

【名称】元 方从义 神岳琼林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浅设色。纵120.3厘米,横5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岳琼林图》是方从义传世作品中较大的一幅。作品的上方群峰高耸,山下则溪流委婉,小桥连岸,杂树茂密,村舍隐现。层叠而上的山峰,皴以长披麻皴,圆厚流畅,犹董、巨法,而山石的密集的苔点及丛树的密密点叶,则透现米氏遗韵,但已见干笔,点中带擦,更现苍莽。与同时代的王蒙晚年的连勾带皴、带点、带擦,异曲而同工。画中山石用淡墨层层积染,墨气厚重而质感极强。元画的纸本“干笔皴擦”的笔墨特色,在画中得以酣畅淋漓的展现。而方从义用笔之畅快,点厾之洒脱,如其善于章草,画面充满了跌宕的动感,明显地区别于“元四家”之从容静穆。画中有他以章草题款:“岁在旃蒙大荒落三月十一日,鬼谷山人方方壶为南溟真人作神岳琼林图”。知乃1366年作。

《图绘宝鉴》录其作品有四十余件,现官方藏品有六件,私人收藏尚有多件:《山阴云雪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云山图》藏上海博物馆,《白云深处图》藏上海博物馆,《武夷放棹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高高亭图》、《神岳琼林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武夷放棹图

【名称】元 方从义 武夷放棹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74.4cm,横27.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画的是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画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砺高耸之感。布局奇特,笔法多变,融古法为己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右首自题“武夷放棹”4字隶书,左面又题云“敬堇愈宪周公,近采兰武夷,放棹九曲,相别一年,令人翘企。因仿巨然笔意,图此奉寄。仲宣幸达之。至正已亥冬,方方壶寓乌石山识”,钤白文“方壶清隐”一印。本幅钤“卞令之鉴定”、“石渠宝笈”、“陈仁涛”、“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心赏”、“金匮宝藏陈氏仁涛”、“乾隆鉴赏”、“谭”“敬”(方连珠)、“徐安”、“古黔陈少石考藏名迹”、“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式古堂书画”等鉴藏印15方。

(更高清大图请看: )

山阴云雪图

【名称】元 方从义 山阴云雪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62.6厘米,横25.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绘山峰突起于云间,山腰云霭弥漫,山脚丛树流泉。画家以墨染出山石,复加皴点,留白表示萦绕的云霭和尚未消融的积雪。书法简逸,属米氏云山一系。自识“山阴云雪”、“金门羽客方方壶仿高尚书,为芹美学士作于沧州关里”。

方从义补充介绍

  方从义:(约公元1302年—公元1393年),字无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元代画家。江西人。奉正一道。擅画云山墨戏,笔致跌宕,意境苍茫,颇得董(源)巨(然)二米(米芾、米友仁)遗韵。方从义能诗文,并工古篆、隶书、章草。传世作品有:《云山深处图》卷,藏上海博物馆;《高高亭图》轴,纸本,墨笔画高坡丛树,一亭二峰出于白云之上,笔极沉着恣肆,是“醉后纵笔”之作,图辑入《故宫书画集》;《太白泷湫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神岳琼林图》轴、《山阴云雪图》,均辑入《中国名画宝鉴》。 神岳琼林图

  “方从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