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萍乡市名人>上栗县名人

肖保璜

肖保璜人物照片

上栗名人肖保璜介绍

江西省烈士

肖保璜(1904年—1931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彭高镇尚鹤岭一个世香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兄妹五人均由叔父抚养。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肖保璜读书刻苦,1919年考取萍乡县立中学。1924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语文系。曾任中共中央《红旗报》主编。

1931年7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肖保璜在上海租界被捕,坚贞不屈而敌人杀害,时年27岁。

肖保璜人物生平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肖保璜受新思想影响,也投身到反动袁世凯丧权辱国的运动中来。在县中期间,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因此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先驱者李大钊和发源地北京大学非常仰慕。

1924年,肖保璜如愿考取北京大学预科语文系。到北大后,肖保璜开始系统地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几年的学习,他开阔了眼界,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明确的认识。他利用手中的笔,撰写文章,抨击时政。鲁迅等主编的《语丝》、《晨报》经常登载他的文章。紧张的学习和清苦的生活使他染上的肺病,不得已,肖保璜弃学回家养病,从而结束了三年的大学生活。

1926年,在家养病一段时间以后,即到萍乡县立中学担任国文教师。当时,国共合作,萍乡的学生运动在安源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已逐步展开,学校建立了青年团组织,成立了进步学生的革命团体“互助社”(后改策群社)。他作为“互助社”的成员,不仅积极参加社内活动,而且以他学到的知识结合当时的客观形势,启发诱导学生认识真理,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准备了一大批新的有生力量。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为配合北伐军北伐,肖保璜和陈铁铮(孔原)等由组织派遣赶到湖南醴陵与北伐军联系,向他们通报萍乡情况并充当向导,使北伐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萍乡县城。不久,肖保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国民党萍乡县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从此,他放弃了教书职业,全身心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7年2月,萍乡召开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成立了县总工会和县农民协会,肖保璜被选为县农协委员。他不顾身体有病,下乡开展农民运动。每到一处就召集当地的积极分子开发,号召他们起来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农民运动的发展,很快招致土豪劣绅的疯狂报复。他们纠集反动武装攻打农会组织,杀害农会干部。为子打击土豪劣绅的气焰,萍乡的工农武装联合安源工人纠察队回击了地主武装。县党部与各革命团体联席会议决定组成萍乡县人民审判委员和特别法庭。不久,肖保璜主持了有万余人参加的公审恶霸叶紫萍的公寓大会,并当众审判叶的死刑。与会者无不拍手称快。

1927年4月,肖保璜当选为江西省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5月,他到南昌参加会议。这时,萍乡的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马日事变”后,湖南的反动军队进犯萍乡,他们摧毁革命团体,屠杀工农群众。江西军阀朱培德也下令停止省总工会和省农民协会的活动,缴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枪械,强令“押送”共产党员出境。肖保璜和其他同志只好离开南昌,前往武汉。同年7月,肖保璜奉党组织命令秘密潜回南昌参加“八一”起义,担任政治部保卫处秘书。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向南转移时,又奉命充当先遣人员。9月23日,起义部队占领潮州、汕头,后又夺取惠州。以后遭受敌人合围。突围时,肖保璜和部队打散,只好由普宁、惠州取道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初,肖保璜受党的派遣,潜回萍乡准备策划武装起义,因敌人防备严密而未成功。不久,他由萍乡返回上海,担任上海市总工会秘书,从此他化名肖昌年。

1929年,肖保璜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当时的宣传部长是李求实,他安排肖保璜负责编辑省委主办的《白话报》。

1931年,肖保璜调中共中央担任《红旗报》主编。

肖保璜补充介绍

  肖保璜(1904—1931)号棘父,化名昌年、长玲、陈玄。江西萍乡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因病弃学回家,任萍乡中学教员,参加革命团体“互助社”,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萍乡特别支部委员,并受党的委派,担任国民党萍乡县党部常委、宣传部长,创办《萍乡工农》报。1927年2月,被选为县农协委员,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清仓平粜、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4月到上海,任上海总工会秘书,1929年调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工作,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调任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主编。同年7月,因叛徒出卖,被租界工部局逮捕,8月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

  来源: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肖保璜”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