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莱山区名人

柳运光

柳运光人物照片

莱山名人柳运光介绍

成都地质学院原党委书记

柳运光,男,曾用名柳云光,(1918年5月1日——2016年2月9日),山东栖霞人,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曾任成都地质学院党委书记(省长级待遇)。

柳运光人物履历

早年经历

曾入烟台中学学习。入团后,参加反对国民党军阀、警察的学生运动。入党后,在烟台、邹平发展党员,任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恢复掖县党组织;

1937年,在威海任中共胶东工委委员。

抗战爆发

遵照中共北方局指示,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1937年10月—1938年6月,参加重新成立的中共胶东特委,组织山东胶东各县群众发动天福山武装起义,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三军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2月—1939年10月,任中共胶东(山东第三)区委员会执行委员、统战部部长;

1939年8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委员,10月在胶东地区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胶东区委委员、出席七大正式代表。同年冬,经鲁南、湖西、太行山、晋察冀、晋西赴延安;

1940年10月,到延安,先后在中央社会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工作,参加整风运动和审查干部工作,后任中央党校校部秘书科科长、党校一部组织教育科副科长;

1945年4月—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

七大闭幕后即被派遣到敌占区,奉命参与组织胶东八路军东北先遣队,经海上到辽东半岛庄河县及岫岩县;

1945年11月,任中共东北局秘书;

1945年12月—1946年6月,任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兼大连工会副主席;

1946年6月,任大连市职工总会副秘书长;

1947年11月—1948年7月,任中共旅大地委副书记(11月任地委书记);

1946年10月,任旅大市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筹备会党组书记;

1946年12月—1947年11月,任关东(旅大)职工总会副主席;

1947年11月—1948年12月,任关东职工总会代理主席、党团成员;

1948年2月,任中共旅大地委出版的秘密机关刊物《斗争》的党刊编委会成员,负责编辑工作;

1948年8月—1948年12月,任中共旅大职工委员会书记;

1949年6月—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职工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1949年6月,参加解放青岛,任青岛市军管会委员,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工业部部长。

解放以后

1953年,调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任工业部副部长,同年冬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局副局长;

1958年2月,调任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80年任成都地质学院党委书记;

1983年6月,离休;

1984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聘为理论研究员。

晚年生活

2016年2月9日,柳运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97岁。

柳运光人物简介

曾任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80年,任成都地质学院党委书记。

胶东地区文登天福山起义早期组织者之一,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柳运光补充介绍

  柳运光,山东烟台栖霞县东寨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共胶东工委委员。天福山起义时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三军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局副局长、东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成都地质学院党委书记。1983年6月离休。

  虽然现在已经97岁高龄,但每当提起天福山起义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老人总是激动不已。

  柳运光说,什么是天福山起义,它总的概念是当时的胶东特委所能领导下的分布在几个县里的党的组织,都起来抗日,都接受特委的指示,凡是这些都应该列到特委领导下的天福山起义。

  柳运光介绍,1937年12月15日深夜,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在沟于家村主持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在胶东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经过充分研究,把起义时间定在12月24日。

  柳运光说,当时就大概集合了不到40人,把各式各样的枪凑在一块,大概不足二十把,有一些还是土枪,来到大水泊,这大概是12月20日的事情。

  当时的柳运光在胶东特委负责-工作,主要是负责联系“一一四”-后与组织失散的地下党员。天福山起义时不到40人中,有一半是柳运光冒着生命危险联系起来的。起义前,他和大家都住在同是起义领导者之一的于烺家里。

  柳运光说,到大水泊就住在于烺家,于烺家虽然是地主家,但客屋不算很大,大冷天大家在一起蹲着、坐着排成一排一排,天亮以后再上天福山。

  1937年12月24号拂晓,“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在玉皇庙前的广场竖起,80多名抗日志士群情激昂,理琪代表特委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

  柳运光说,天亮以后开大会,整个在院子基本都坐满了,理琪讲完话他再讲,他之所以讲话是因为他负责做-工作,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敌之责,所以他们不同于“一一四”-,他们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武装起义。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的旗帜曾在这里高高飘扬。如今这里枝繁叶茂,松柏成群,重新踏上这块英雄的土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参加起义的理琪、于得水、林一山、柳运光等革命前辈英姿飒爽地站在红旗下,口号阵阵、掷地有声。迎着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胶东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就在这里诞生。

  天福山起义后,柳运光随“三军”主力到达蓬、黄、掖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支抗日武装后来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成为胶东抗日的主力军。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在这支部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中国人民解放军27、31、32、41四个野战军,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8载光阴已去,英雄已经暮年。但柳运光老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天福山、关注文登的发展。今年6月份,他在住院期间还用颤抖的手深情地写下“天福山,我想你”的题词。

  2016年2月9日22时10分病逝于大连。

  “柳运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