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人大全-P5
齐世铭(18941953),山西太原杏花岭区小返乡窑头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介绍人离开太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经120师党委批准重新入党。1937年组织当地矿工和农民成立东山抗日游击队,威震东山,人称“齐二老虎”。1938年抗日游击队…详情 ▷
令狐愚(249年),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将领,原名浚。太尉王凌的外甥,弘农太守令狐邵之侄。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曹爽府长史、兖州刺史。嘉平年间,与王凌一起密谋废除曹芳,共立楚王曹彪,事未行而病卒。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事泄,王淩服毒自尽,与此事相…详情 ▷
吴元扆,字君华,宋太原人。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太平兴国八年(983),在父亲吴延祚去世13年后,被太宗赵光义看中,招为驸马,娶其四女蔡国公主为妻,被封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婚后一年,即外放北宋南陲爱州(今越南境)任刺…详情 ▷
陆馛,陆俟长子也。多智,有父风。高宋见馛而悦之,谓朝臣曰;吾常叹其父智过其躯,是复逾于父矣。少为内都下大夫,奉上接下,行止取与,每能逆晓人意,与其从事者无不爱之。早年经历兴安初,赐爵聊城侯,出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相州刺史,假长广公。为政清平,抑强扶弱。州…详情 ▷
知伯,名瑶,也称知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季晋国四卿之一。时为晋国正卿,执晋政。所谓知伯者,知霸也,乃因其为晋四卿中势力最强,故而曰知伯。他生年不详,死于晋二十二年(前453)。晋国知氏,本为晋大夫逝遨之后,姓荀。因其先祖荀首授封知邑为采地,遂以邑为氏,称…详情 ▷
王劭,生卒年不详,隋代并州晋阳(今太原南郊)人。史载,他自幼喜沉默,寡言语,酷爱读书。少年时代即以博闻强记知名。北齐时尚书仆射魏收辟与祖孝徵、阳休之等成名学士、官吏,经常在一起论古道今,有所遗忘,或是模糊之处,便向王邵询问出处。王劭每问必答,毫不匆忙。查出…详情 ▷
韩通,名、号史无载,五代太原人。生年不详,卒于后周显德七年(960)。因其性刚烈、鲜于言表,燥时瞠目瞪眼,绰号“韩瞠目”。史称,韩通少有膂力,年方20岁即应募投军,因身强力壮、勇于陷阵而闻名,并因之而补任骑军队长。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大军南侵,饮马…详情 ▷
陆琇,字伯琳,陆馛第五子。母赫连氏,身长七尺九寸,甚有妇德。馛有以爵传琇之意。琇年九岁,馛谓之曰:汝祖东闰王有十二子,我为嫡长,承袭家业,今已年老,属汝幼冲,讵堪为陆氏宗首乎琇对曰:苟非斗力,何患童稚。馛奇之,遂立琇为世子。馛薨,袭爵。琇沉毅少言,雅好读书…详情 ▷
李存信(862902年)本姓张污落,其父张君政,回鹘怀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聪敏多计,少善骑射,能四夷语,通六蕃书。从李克用平定黄巢,屡有功勋,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大顺元年,迁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击破张浚军于平阳。李存孝谋反既诛,以为蕃汉都校,讨伐李匡俦…详情 ▷
同恕(1254~1331年),字宽甫,祖籍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其五世祖时迁居关中,遂为奉元路(治今西安市西北)人。他出身书香世家,聪明颖悟。青少年时,唯一爱好读书,日读数千言,孜孜不倦。13岁时,以熟通《书经》的优异成绩为本乡学校的第一名。元世祖忽必烈…详情 ▷
已革晋王朱济熿(1381一),明太祖孙,晋恭王朱15182庶三子,晋定王朱济熺之弟。幼狠戾,不受父亲朱15182喜爱,父亲因而宠爱长子朱济熺。及长,明太祖召秦、晋、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长者,教于京师。朱济熿与燕王子朱高煦、周王子朱有爋品行不端,不为太祖所爱…详情 ▷
风仪清秀,长于经史,号称北魏末季举国“三哲”之一的王尊业,系出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在晋室南渡时,追随司马氏避居江南。其高祖王愉为东晋高官尚书仆射,曾祖王缉为散骑侍郎,祖父王慧龙为“太原王氏”中名声显赫者,在家族惨遭灭门之祸时,年仅14岁,只身潜逃,…详情 ▷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名臣,尚书令王述之子。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与郗超齐名,曾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袭父爵蓝田侯,后与谢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温。桓温死后与谢安一同辅政,累迁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去…详情 ▷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外戚。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会稽内史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死,死前仍坚持自己起…详情 ▷
王述,字怀祖,晋太原晋阳人,生于西晋太安元年(302),卒于东晋太和三年(368)。西晋末,其父王承为骠骑参军,与当时的琅王牙王、安东将军(后为镇东大将军)、扬州都督司马睿,惺惺相惜。他看到西晋王朝大厦将倾,遂辞去官职,东渡长江,举家南迁,投奔司马睿。途中…详情 ▷
王国宝(约33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之婿。东晋后期大臣。王国宝虽然是谢安的女婿,但是因为品行不端,谢安并未予以重任。琅琊王司马道子的王妃是王国宝的堂妹,王国宝便投靠司马道子门下,并在皇帝面前…详情 ▷
活跃于清乾隆元年(1736)至十年(1745)间政治舞台上的“言官”杨二酉,是一位勤于职守、直谏敢言、曾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骨鲠之臣。他的仕途生涯仅18年。前三年在雍正朝,为翰林院庶吉士,默默无闻。是乾隆登基给他带来机遇,更准确地说,是他秀隽的书法和锦绣的文…详情 ▷
王蕴(329384年),字叔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蒙之子,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父。起家为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掌典选,进达有方,性平和,不抑寒素。补吴兴太守,有德政。女儿成为皇后,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辞让不受。改授都督京口诸…详情 ▷
姬虞,字子干,因“有文在手曰虞”,后封于故唐国,故史称“唐叔虞”。乃周武王姬发幼子,与周成王姬诵一母同胞。关于叔虞桐叶封唐之事,直至清初顾亭林之前,从来把古晋阳视为其封国之地。自顾氏以“河汾之东”为质疑,对千古定论取否定态度以来,这一史事,根基动摇,尤其是…详情 ▷
王柔,字叔优,晋阳县人。东汉时期官员。受到同郡人郭林宗赏识,后任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字叔优,弟弟王泽,字季道,与郭林宗同郡的晋阳县人。兄弟两小时候就一起来拜访郭林宗,询问在才能和品行方面应该怎样去做。郭林宗说:“舒优会以做官而闻名,季道会以经术出名,然而违…详情 ▷
王湛(249~295年),字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昶之子,王浑之弟,儿子是王承。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额大鼻,少言语。性格冲素简淡,沉静和顺。颇有些才华,但是不显不露,因而大家都不知道,他的亲戚朋友都认为他是个痴呆儿,他的父亲王昶却不这…详情 ▷
王愉(404年),字茂和,王恺弟,王坦之子,太原晋阳人,少践清阶。稍迁骠骑司马,加辅国将军。人物生平兄弟贵盛,当时莫比。及王恭等讨王国宝,愉请解职。以与国宝异生,又素不协,故得免祸。国宝既死,出为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假节。愉至镇,未几,殷仲堪…详情 ▷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司马昭之婿。西晋初年外戚、官员。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娶常山公主。官至骁骑将军、侍中。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详情 ▷
白重赞(909970),五代末宪州楼烦(今西娄烦县)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重赞年少即从军,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后汉初年(947),由散员都虞侯三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乾佑年间,节度使李守贞据河中叛乱,隐帝刘承佑任命重赞为平叛大军行营先锋都指挥使。河中叛…详情 ▷
白岭姬,西晋楼烦人,生于今娄烦县米峪镇白刁岭深山的农庄,姓名待考。清康熙《静乐县志》(娄烦时属静乐)载:“白刁岭山,山上有十郎庙,下有牡丹一株,历岁久远,枝柯不朽,名白岭仙葩”。又载:“白刁岭山,晋永嘉间美姬之说,疑正之。”相传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307…详情 ▷
王希曾(1320—1399),字唯贤,号开一。希曾自幼聪慧,七岁入学,十四岁就学于寿阳县王克己门下,与祁县吕子成、平定叶兼山、榆次苏洪九为同窗学友,熟读经史,当时号称东西南北王吕叶苏四才子。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希曾中举,次年赴南京会方式,榜立第七名…详情 ▷
李怀仁(生卒不详),字寿山,娄烦庄村人。约生活在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自幼聪颖好学,赴忻州考取生员时,曾名列榜首。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李怀仁与李光裕、关子贵、郝朝栋、冯尚高、王嘉宾、韩计泰、刘光余、潘文斗、赵泰明等十余名有声誉的拔贡…详情 ▷
李述孔(1649),又名李叔孔,河家家人。祖居三元村,后移住河家庄,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苦读,中秀才后因官场腐败,连考数次不能得志。练就一身武功绝技,且力大惊人,年轻时,曾将四五百斤重的井辘石架,由三元村背负到七八里远的河家庄。明末崇祯初年,山西、陕西连年大…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