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西省名人>吕梁市名人>文水县名人

武士彟

武士彟人物照片

文水名人武士彟介绍

唐朝开国功臣
武则天的父亲

武士彟 (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武周皇帝武则天之父。

隋朝年间,武士彟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年(617年),他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军平定长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李世民即位后,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任内治民有方,得到李世民嘉奖。贞观九年(635年),得知太上皇李渊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李世民赐谥号为定。

武士彟先后娶相里氏、荣国夫人杨氏,后者生下武则天。武则天受封皇后以后,武士彟先后被追赠为周国公、太原郡王等,改谥忠孝。武则天称帝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唐玄宗先天年间,削除帝号,降封太原郡王。

武士彟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武士彟生于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父亲武华据说做过隋朝的东都丞(关于其家世的争议,参见后文“人物争议-祖先家世”部分)。 武士彟的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裕,武士彟也热衷于社交活动。

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长大后,“深沉多大略”,读书读到忠臣事迹,便反复研读,立志要出人头地。 隋朝大业年间,他经营木材生意,参与东都洛阳营建事业,这期间得罪了负责东都营建的司空杨素,后因杨雄、牛宏等的庇护而免祸。

后来,隋炀帝大规模征兵,武士彟也弃商从戎,参军入伍,在鹰扬府做一名队正。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屯驻在守汾、晋之地镇压起义,在此期间,李渊曾在武士彟的家中休息,二人从此成为朋友。 另有说法是,武士彟曾出计平定杨玄感之乱,李密因此邀请他加入自己阵营,武士彟判断李密不能成事,却认为新任太原留守李渊英明神武,值得效忠,于是主动投递名刺拜谒,李渊亦将他视为心腹。

追随李渊

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武士彟被他辟为行军司铠参军,成为留守府中主管军事装备的幕僚。 另一方面,他并非把宝押在李渊一人身上,同时也属于负责监视李渊的太原副留守王威的亲信。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其中武士彟起到一定作用,他力劝李渊起事,并假托听到空中有称唐公为天子者。还说自己曾经梦见李渊骑马而登天,俱以手扪日月,并将自己撰写的兵书献给李渊阅读,李渊大喜,约定共享富贵。

随后,李渊广招兵士,全由亲将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统领。这番举动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怀疑,他们质问武士彟说:“刘弘基、长孙顺德都是征高丽时的逃兵,我们准备逮捕审讯他们。”武士彟回答:“他们如今是唐公(李渊)的门客,如果这么做,会有麻烦。”因此王威和高君雅虽有疑但未行动。李渊令武士彟秘密埋伏士兵在宫城东门外,以备不测,留守府司兵参军田德平发觉了这一情况,欲告发于王威,武士彟警告他说:“现在兵将全是唐公的部下,城中募来的新兵都归晋阳令刘文静所管,王威跟高君雅只是寄身副留守之位而已,他们能怎么样?”田德平于是作罢。

晋阳起兵后,李渊建立大将军府为行政中枢,武士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随大军一同攻取长安,封寿阳县开国公,历任光禄大夫、礼部侍郎、黄门侍郎。李渊称帝建唐后,封他为义原郡开国公,于武德元年(618年)八月六日将他列入十七名“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罪可免死一次。

出仕唐朝

武德年间,武士彟历任库部郎中、检校并钺将军、检校右厢卫、工部尚书兼判六尚书事。 在此期间,他参与创制唐朝典章制度,故晋爵为应国公。

武德八年(625年),扬州有人告发镇守扬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谋反,李渊把李孝恭召还至长安审讯,又令武士彟驰赴扬州,任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召武士彟还朝,加以赏赐,予以礼待,不久即调任豫州都督。

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和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阴谋败露,被李世民以“谋反”罪杀死。李世民遂改派武士彟出任利州都督。

贞观五年(631年)十二月,武士彟以朝集使身份进京,并请求李世民封禅,未获允许,旋调任荆州都督。

悲痛而死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在荆州都督任上的武士彟得知消息,悲痛成疾。李世民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武士彟去世后,李世民命并州都督李勣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政府支给,将武士彟的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定”。

武士彟轶事典故

发迹木材

武士彟早年和同乡许文宝从事木材贸易,有一天他们所积累的木材化为森林,因而他们获得更多木材,得以致富。其后武士彟与许文宝一起在森林里读书,武士彟自称“厚材”,许文宝自称“枯木”,私下预言必将大贵。后来武士彟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亦不忘提携旧友,许文宝凭借武士彟的关系做到了刺史。

说梦被嘲

唐朝建国后,武士彟对李渊说自己早就梦见李渊进入长安,当了天子。李渊笑道:“你本来是王威的党羽,因为你劝阻他们抓捕刘弘基等,这点小小心意还是可以录功的,也给你封官回报了。如今你看到成功了,就说这些荒诞不经的话来讨好我吗?”

不探妻儿

武德年间,武士彟在宫中宿卫,他有两个儿子病重,直到夭折,他都坚持在宫中值班,不回家探问,只是伤心而已。等到他的妻子相里氏病重,他也不请假探问妻子。等到相里氏病死,有关部门奏闻此事,李渊称赞他一心奉公,举世无比。

高祖赐婚

相里氏死后,李渊对武士彟说:“朕会为爱卿找个好配偶!”接着说:“有纳言遂宁公杨达,英才冠绝,世代都是皇亲与贤臣,他有一个女儿志行贤明,可以成为你的贤内助。”于是降敕让武士彟娶杨家女(武则天生母荣国夫人杨氏),令桂阳公主给杨家做婚主,两家婚事费用一切由朝廷支付。

武士彟历史评价

李渊:此人忠节有余……遗身狥国(徇国),举无与比。

李世民:①公比洁冬冰,方思春日,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善政所暨,祥祉屡臻,白狼见于郊坰,嘉禾生于壠畆,其感应如此。 ②可谓忠孝之士。

武周官方评价:兼列圣之纯懿,总百王之事业,时运未集,东皋辍鸿鹤之心;天衢既亨,北面就人臣之礼。似文命之匡虞历,都君之辅唐政,终能与时俯仰,随运污隆,居位恒屈其身,莅官必行其道。是以参谋帷幄,则消薄蚀而殒搀抢;助理盐梅,则成雍熙,而作舟楫:名裕于八能之士,德高于五圣之臣。及赐瑞分圭,牧州典郡,其人变而众化,其政贤而群美。入称来晚,讴歌迎节传之车;出有去思,号泣拥襜帷之路:岂惟南征而北怨?固亦西泣而东悲。仁覃于鸡犬之乡,泽浸于蚁蝼之穴,用能摛光表之盛业,启格天之洪绪。存膺显位,彤弓开九命之尊;没享大名,紫箓登万乘之贵:岂非天道人事,祐贤福善之征欤?

刘昫:武士彠首参起义,例封功臣,无戡难之劳,有因人之迹,载窥他传,过为褒词。虑当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笔,凡涉虚美,削而不书。

宋代所编的《册府元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

王鸣盛:愚谓士彠之于高祖,不过旧故,承恩泽耳,何足以言功臣?

杨以贞:帝后浊乱朝纲,莫如汉吕氏、晋贾氏、唐武氏,然考其所以生,皆非无因也。武士彠庸吏,性贪鄙,皆积其背阴沴阳之气而造国家之祸种,特亦有不可解者。

雷家骥:如果不因人废言,武士彟不失为一个干材。他的发迹虽然颇富传奇性,但是绝非仅因从龙首义而例封功臣、一个平庸的马屁精而已。

武士彟后世纪念

追赠配享

武士彟死后,次女武则天入宫。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武士彟的身后地位也随之不断被抬高:

永徽五年(655年)二月,追赠并州都督;

显庆元年(656年)二月,追赠司徒、周国公;

显庆四年(659年)三月,配享唐高祖庙庭,赐予其家魏州实封1000户,后改谥忠孝;

咸亨元年(670年)闰九月,追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追赠太师、魏王;

永昌元年(689年)二月,追赠周忠孝太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追尊庙号太祖,谥号孝明高皇帝;

长寿二年(693年)九月,加谥无上孝明高皇帝。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下诏削去武士彟的帝号,复降为太原郡王。

陵园碑刻

武士彟被追尊为周忠孝太皇之际,其墓葬被尊称为章德陵;被尊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后,升格为昊陵。立大周无上孝明皇帝碑,通称“攀龙台碑“,后世又称武士彟碑,全文6700余字,碑高五丈,宽九尺,厚三尺。由宰相李峤撰文,相王李旦(时名武旦)书写。其墓址一说位于山西文水县南徐村西山脚下,一说在南徐村东。

武士彟补充介绍

  武士彟 (577年―635年),字信明,并州文水人,唐朝开国功臣、卓有政绩的高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

  武士彟(yue)的父亲是武华。隋朝大业末年,武士彟为鹰扬府队正,资助李渊起兵。贞观中,出任工部尚书转荆州都督,加封为应国公,武则天册封皇后时追封其为魏王。

  起初,武士彟娶相里氏为妻,生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再娶杨氏,生下韩国夫人武顺、武则天以及郭孝慎夫人武氏等三个女儿。

  武则天称帝后,追封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唐玄宗先天年间,武士彟帝号被撤销,爵位降为“太原王”。

  武士彟(559年-635年,),字信明,唐朝-,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死后谥号魏忠孝王。

  武士彟的父亲是武华。出身于商人世家,喜欢结交。隋朝大业末年。武士彟曾为鹰扬府队正。李渊屯守汾、晋之地时,曾在其家休憩。后李渊留守太原,引为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募集兵士,以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统领。这引起了王威、高君雅的怀疑,他们私下对武士彟说:唐公所募兵壮,尽付刘宏基ˋ长孙顺德统管,我等不能干预.为何? 武士彟之来者不善,便说:所募新兵,素乏训练,今委以专人,乃治兵之常法!且唐公为今之勋威,受委重责,恐无暧昧之情. 王威半信半疑 又提出:“弘基等皆背征三卫,罪当死,奈何授之兵?吾且劾系之。(这刘宏基,长孙顺德都是征高丽的逃兵 ,应按律逮问) 武士彟则回答:“此皆唐公(李渊)客,若尔,必大有嫌。(此二人乃唐公李渊之客,而非唐公族人,且曾为皇上侍卫,当此用人之际,启用也不妨,若按治二人,必使唐公不悦,方可堪忧. 所以王威等疑不发(王威一向畏惧唐公李渊威仪,听这么一说.就不敢动了)。当时司兵参军田德平欲劝王威-李渊募兵的情况,武士彟胁谓说:“讨捕兵悉隶唐公,威、君雅无与,徒寄坐耳,何能为?”田德平亦止。(田德平也建议王威查查募兵的状况,也给武士彟劝止了,事情摆平.武士获就将王威等人之言告诉李渊,使李渊有了防备.这是大功一件)

  晋阳起兵开始,武士彟不与谋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从平京师,为光禄大夫、义原郡公。武士彟力劝李渊起事,别再犹豫,并假托听到空中:有称唐公为天子者.武士彟还说自己曾经梦见李渊骑马而登天,俱以手扪日月[攀龙台碑].武士彟又将自己所撰的兵书献给李渊,李渊大欢,意以自负 “尔故王威党也,以能罢系刘弘基等,其意可录,且尝礼我,故酬汝以官[新唐书]。今胡迂妄媚我邪?”贞观中期,便以二等开国功臣得授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封太原郡公,不久又升工部尚书,加封应国公,世袭国公,又任利州、荆州都督。逝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曰定。

  起初,他娶相里氏为妻,生子武元庆、武元爽。后来再婚娶杨氏,生有三女,长女武顺,次女即女皇武则天以及三女郭孝慎夫人武氏。由于两个儿子在他死后对后母杨氏无礼,武则天便贬谪两位兄长,并以姐姐韩国夫人武顺之子贺兰敏之为武士彟的后嗣。然而贺兰敏之也行为不检,引起武则天反感,流放而死,之后遂召回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彟的继承人。

  武士彟死后,次女武则天入宫。唐高宗永徽中,因为武则天为皇后的缘故,追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咸亨中,加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配享唐高祖庙廷,列功臣上。武则天监朝,又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王五世。武则天称帝后,东都洛阳立武氏七庙,追册为帝,为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诸妣皆随帝号曰皇后。先天中,有诏削号,仍为太原王,庙遂废。

  早年时期

  武士彟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武士彟青年时期,挑担子去各村卖过豆腐,又曾和同乡许文宝经营过木材生意,“因致大富”。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

  可见,武士彟是个读书识字有政治抱负的人,而不是以致富为目的的一般商人。隋朝来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并州和全国一样,到处爆发农民起义。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深沉行人略”的武士彟,弃商从戎,在太原做—名队正。

  追随李渊

  武上彟的发迹,与他结认并忠诚李渊、李世民父子有直接关系。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派遣世袭贵族唐国公李渊为并州刺史、河东抚慰大使,镇压在今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李渊初到并州,“行写于汾、晋”,就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联系,并经常“休止其家”,受到很好的款待。第二年,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太原地区最高长官),就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当时,百姓到处起义,声势浩大,武士彟阴劝李渊起兵,并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表示:理解他的好意,如果将来取得成功,“当同富贵耳”。当时李渊是太原地区最高长官,武士彟是其下级官吏,他们竟敢一起讨论十恶不赦的“谋反”之事,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深厚的。

  大业十三年(617年)初,李渊、李世民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遂命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召募士兵,引起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怀疑,并表示要按查此事。由于武士彟的劝说,王威、高君雅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为李渊消除起兵的障碍。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后不久,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

  《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他“武德中,累迁工部尚书”,根据《册府元龟》的材料看,没有成为事实。《册府元龟·退让》载:“武士彟,武德中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赐实封八百户。士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殊恩虽被,固辞不受。前后三让,方遂所陈”。他愿意“捡校右厢宿卫”即做唐宫近卫军军官。

  人物发迹

  武士彟在近卫军中供职期间,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个儿子相继死去。武士彟勤于职守,没有回家。后来李渊知道此情况后,特下敕表扬。相里氏死后还留下武元庆和武元爽两个男孩 。

  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渊就主动为他这位“廉俭”“忠勤”的功臣 考虑起续娶的问题了。李渊选中隋朝贵族杨达的女儿,令桂阳公主主办婚事,结婚费用全部由国库支给。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由此也足见李武两家关系之密切。

  武士彟和杨氏结婚以后,共生了三个女孩,武则天是其次女。按《资治通鉴》说武则天享年82岁计算,她当出生于武德七年(624) 。

  武士彟后半生的历史发生转变,即由唐朝中央转到地方任职,先后担任扬州长史,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等地方军事长官 。

  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德末,畅州有人告赵郡王李孝恭有变,唐高祖令武士彟驰驿检校扬州”。扬州是地方重镇,掌握江淮、岭南大权的畅州都督李孝恭谋图发动兵变,这是关系到唐朝在江淮地区统治的大事。难怪唐高祖李渊一听到他孝恭有变,大为吃惊,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扬州任职。派遣的地区和时间都说明李渊对武士彟的信任和器重 。

  任官利州

  贞观元年(627)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竟和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阴谋败露,被唐太宗以“谋反”罪杀死。唐太宗遂调升武士彟去利州担任都督。武士彟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贞观二年初。

  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禅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被杀,唐太宗派武士彟去接任。

  鉴于李孝常的残余势力仍然猖狂活动,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后,“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扬和奖励。

  贞观六年(632),李世民改任武士彟为荆州都督。他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使荆州生产发展,“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唐太宗手敕称誉他的“善政”。

  人物逝世

  贞观九年(635)五月,唐高祖李渊病死。武士彟听到 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死去,终年59岁。太宗命并州大都督李世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政府支给。遵死者遗嘱,把武士彟的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武则天掌权后,屡次追封她的祖先。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坟墓为昊陵。

  主要功绩

  李渊兵起,武士彟没有参与商议。后来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随从平定京师,受官光禄大夫、义原郡公。自称曾梦见唐高祖骑着龙上天,唐高祖笑着对他说:“你原是王威-的人,因为能阻止治刘弘基等人的罪,心意可嘉,而且曾礼待我,所以封你官作为答谢,现在为什么来讨好巴结我呀?”后来升官至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曾任利州、荆州都督。

  家族成员

  先祖

  七世祖:武念,北魏时官至洛阳刺史,封归义候。

  六世祖:武洽,北魏时官至平北将军、五兵尚书,封晋阳公。

  五世祖:武神龟,北魏时官至祭酒。

  高祖父:武克已,北魏时官至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曾祖父:武居常,北齐时官至镇远将军。

  祖父:武俭,北周时官至永昌王洛议参将。

  父亲:武华,隋朝时官至东都丞。

  兄弟

  大哥:武士倰,唐朝时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

  二哥:武士逸,唐朝时益州行台左丞,封安陆县公。

  三哥:武士让,武则天称帝时,追封为楚王。

  妻子

  相里氏

  杨氏

  子女

  儿子

  武元庆

  武元爽

  女儿

  长女:武顺,字明则,嫁贺兰安石,封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

  次女: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三女:武氏,名失考,嫁郭孝慎。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后世纪念

  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定。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以武士彟次女武则天为皇后,所以又追赠武士彟为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咸亨年间(670年—674年),再次加赠为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附祭于唐高祖的庙廷,位列功臣之上。武则天监朝,又被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赠五世为王。武则天称帝后,在东都立武氏七庙,追封为皇帝,他们的妻子们也随皇帝而称为皇后。先天年间(712年―713年),有玄宗下诏削去武士彟的帝号,恢复太原王爵位,其庙廷也随之而废。

  “武士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