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名人张彪介绍
张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人。1877年(光绪三年)投太原抚兵额,应武童试,选为“戈什哈”,后被山西巡抚张之洞拔为侍卫,并将侍婢以义女嫁与为妻。随张之洞历两广到湖北。1897年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1900年回湖北创练鄂军,管理湖北将弁学堂。1906年擢新军第八镇统制,后补授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并统办制皮、制毯、制呢诸厂事,任内贪污军费百万,广置房地产。宣统年间曾率部镇压湖南长沙抢米暴动和武汉人力车工人罢工。辛亥武昌起义,各路民军猛攻总督衙门,他率部三千人负隅顽抗,不支,带残部渡江退走刘家庙,后与南下清军汇合,反扑汉口。南北议和后卸职,于天津日租界筑“张园”,做寓公。1925年曾迎被逐出宫的溥仪入张园居住。1927年病逝于天津。
张彪人物简介
张彪(1860~1927),字虎臣,清榆次左付村人。从小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以推车运煤挣钱糊口。母亲亡故后,于光绪六年(1880)投补太原抚标兵额。后因武功超群,又应童子试。山西巡抚张之洞发现其身体健壮,人才出众,办事踏实可靠,甚是喜爱,提拔为随身侍卫,视为心腹,连连擢拔。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升任湖广总督,时值汉口水患成灾,张彪受委督修湖西大堤。其间,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监督,工程顺利完成,水患根除。当地称大堤为“张公堤”。随后,负责监修武泰、武丰两闸,工程同样科学坚固。光绪二十三年(1897),张彪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军政、营阵以及枪炮诸事,军事才能大有增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在湖北创练鄂军,被清政府授予“壮勇巴图鲁”称号,同时受命负责管理将校学堂,精心为学员“改编制,易章服,选择器械”,升授湖广督标中军副将。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任四川松潘镇总兵。是年秋,南北两师在河南彰德府会操,任南军总统制官。加提督衔任督练公所总参议,总办湖北的制皮、制毡、制呢诸厂事宜。任内贪污军费百万,广置房地产。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北两师在安徽太湖县会操后,赏“奇穆钦巴图鲁”称号,补授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宣统年间曾率部镇压湖南长沙抢米暴动和武汉人力车工人罢工。
宣统三年(1911),张彪任第八镇统制并兼统巡防营。农历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爆发,率部下三千人顽守总督衙门,与起义军巷战二日。之后又乘清援军到来之机,率队先行夺得龟山炮台,清军重新占领汉阳。南北议和后,卸职东渡日本。民国元年(1912)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从此居住天津,并在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取名“张园”。民国13年(1924)孙中山北上和谈,偕夫人宋庆龄曾住张园。翌年2月,被逐出北京的末代皇帝溥仪及皇后婉蓉等也住在张园。每日清晨,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事君”之道。民国16年(1927)病逝于天津。同年,移灵归里,入张家祠堂,并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赐赠的半副銮驾和其他文武大臣赠送的楹联匾额等也同放于堂。
张彪补充介绍
张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今晋中市榆次区)左府村人。清张之洞亲信、湖北提督,民国授陆军中将。
清咸丰十年(1860)生。出身农家,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以推车运煤挣钱糊口。
光绪六年(1880),投军补太原抚标营。后因武功超群,人才出众,办事可靠,获山西巡抚张之洞喜爱,提拔为随身侍卫,视为心腹,连连擢拔。
光绪九年(1883),任抚标右营额外外委、署右营右哨把总。十年(1884),任右营右哨外委。
光绪十三年(1887),任广东四会营把总、肇庆协右营右哨千总。
光绪十五年(1889),署广州城守右营守备、督标中营中军都司。时张之洞升任湖广总督,值汉口水患,委张彪督修湖西大堤,武泰、武丰两闸,民赖以安。
光绪十七年(1891),授游击衔。二十二年(1896),授副将衔。
光绪二十三年(1897),受清政府委派,赴日本考察军政、营阵以及-诸事,军事才能大有增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湖广创练鄂军,被清政府授予“壮勇巴图鲁”称号,同时受命负责管理将校学堂,精心为学员“改编制,易章服,选择器械”,升授湖广督标中军副将。
光绪廿九年(1903),署理中军副将。
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四川松潘镇总兵、湖北常备军第一镇统制官、后任陆军第八镇统制官。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南北两师在河南彰德府会操,任南军总统制官。加提督衔任督练公所总参议,总办湖北的制皮、制毡、制呢诸厂事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南北两师在安徽太湖县会操后,赏“奇穆钦巴图鲁”称号,补授湖北提督,总办湖北讲武学堂。
宣统三年(1911),时任湖北提督并兼陆军第八镇统制、统巡防营。农历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爆发,率部下3000人坚守总督衙门,同起义军展开激战。后率队先行夺得龟山炮台,重新占领汉阳。时较同情革命党人,不忍自相残杀,每与起义军遭遇,多未激烈交战,逼近对方,对方即行退让;且又镇守武昌不弃城逃亡,多次拒绝率领起义军反清,体现其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不打内战的高尚德行。南北议和、宣统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
民国元年(1912),从日本回国,被民国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陆军中将衔,并奖给一等大绶嘉禾章。。居住天津日租界宫岛街(今和平区鞍山道59号),置地20亩,修建花园住宅张园。1924年,孙中山北上和谈,偕夫人宋庆龄曾住张园。1925年2月,末代皇帝溥仪及皇后婉蓉被逐出京,亦居张园。张彪每日清晨,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事君”之道。
1927年9月13日,在天津病逝,终年67岁。成殓之际,溥仪亲书“心如金石”匾额,又赐陀罗经被,为其送行。
张彪娶夫人4房,有子女17人。四夫人刘融芳;七女张佩珊,八女张佩玟(2013年健在,96岁),九女张佩瑗。余不详。
祠堂在榆次乌金山脚左府村。系张彪晚年归乡修祖茔时所建,为二进院布局共24间,典型民国建筑,198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