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名人刘宝镛介绍
刘宝镛,1936年1月13日出生于天津,导弹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
刘宝镛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同年任职于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 ;1981年任二院四部副主任;1986年主持第二代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1987年起任国家某重点型号工程总设计师;1989年起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总设计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镛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
刘宝镛人物经历
1936年1月13日,刘宝镛出生于天津。
1951年,考入天津第一中学。
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同年,任职于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
1966年,任弹道、气动、载荷工程组组长。
1979年,任“巨浪一号”固体导弹副总设计师。
1981年,任二院四部副主任。
1986年,主持第二代战略武器的研制工作。
1987年起,任国家某重点型号工程总设计师。
1989年起,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总设计师。
2001年,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顾问;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镛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刘宝镛参加了以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火箭为代表的研制工作;参加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初创时期的仿制和自行设计;在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重点型号产品研制工作中,他提出关于最大射程的检验问题,并成功运用了某检验理论;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首次建立了一个新的弹道计算方程,并通过探索、试验,确立了一种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法,为该型号产品研制成功做出了贡献;采用新技术,并组织攻克了12个分系统的13项重大技术关键,主持确定了大量具体技术方案,领导了各项重大的地面考核试验,提出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并亲自制定了《设计守则》和各研制阶段的考核标准,确保了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安全可靠性、实用性,方便了系统的维修保障,为该型号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学术论著
刘宝镛编著的论著有《全尺寸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的有关问题》 《加速发展先进的战略武器》等。
科研奖励
截至2016年4月,刘宝镛已获得国家级特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3项等奖项。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5年
固体潜地导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04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寄语学生
刘宝镛对年轻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打好自身学科的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成绩。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不能速成,必须靠扎实的工作和不断的积累。”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9年
“9910”工程一等功
国防科工委
2000年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2000年
中国航天奖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
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刘宝镛人物评价
“刘宝镛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代开拓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卫星与网络》评)
“他(刘宝镛)作风朴实正派,治学严谨务实,无私奉献,勇于开拓进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为中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大学工学院评)
刘宝镛补充介绍
刘宝镛, 总体设计专家。1936年1月13日生于天津。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 总体设计工作。参加了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 及中国第一代固体 的研制工作;担任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18年来大胆采用新技术,组织攻克了1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
“刘宝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