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名人大全-P14
刘英,是东汉楚王,为东汉光武帝和许美人所生。后因为图谋取代汉明帝被废去王位,而后。据后汉书记载,刘英为中国已知最早的佛教信徒。据荷兰汉学家许里和研究,约在公元50年前后的这段时期,佛教已经渗入淮北地区、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这一数省接壤的广大区域。当…详情 ▷
刘焉(38~90)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建武十五年(39)封左冯翊公。十七年(41)进爵为王。因为刘焉是郭太后小儿子的缘故,所以独留京师。三十年(54),徙封中山王。永平二年(59)冬,各诸侯王都到京师来会辟雍,事毕归蕃属地,诏刘焉也到他的封国去,令虎贲官骑…详情 ▷
刘延,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封淮阳王,后参与私作图谶(造反),汉明帝不忍杀之,迁为阜陵王,但刘延屡屡心怀不满,有人告发他与儿子刘鲂密谋造反。汉章帝不忍将刘延处死,将他贬为阜陵侯,只享有一个县的封地,并不许他与官员人民来往。后章帝出巡见之,感怀而复其王位。刘延在…详情 ▷
刘康,东汉光武帝刘秀子,母郭圣通。建武十五年(40年)封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2年)进爵为王,建武二十八年(53年)到封地就国。建武三十年(55年),朝廷将平原郡的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增加为济南国的食邑。中元二年(58年),刘康的儿子刘…详情 ▷
刘辅(公元84年),东汉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所生次子,东汉宗室。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郭后被废为中山太后,因此改封刘辅为中山王,同时享有常山郡。二十年,又改封为沛王。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刘辅受封右翊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刘辅的母亲皇后…详情 ▷
英武帝刘继元(991年),五代时北汉末代皇帝。孝和帝刘钧养子,少主刘继恩弟。郭无为杀刘继恩后,立他为帝。在位11年,国亡降北宋后病死,葬处不明。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先嫁薛钊,生子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刘承均(刘崇之子)…详情 ▷
后汉湘阴公刘赟()(公元~951年2月24日):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未即位就被废黜后毒死,且葬处不明他原为刘知远的侄子,后由刘知远收为养子。刘承佑于公元950年11月被郭允明杀死后,群臣决定立刘知远子、前开封尹刘承勋为帝。这时,刘承勋正重病卧床不起,又改…详情 ▷
刘格非(19021932),湖南华容人。又名刘卓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格非早年先后就读于武昌鄂州中学、岳阳联合中学和长沙育才中学,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学生,曾任华容旅省学生总会剧团团长。1924年,刘格非…详情 ▷
刘逢春(18951932)(1895—1932)革命烈士。湖南华容人。189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曾读过两年私塾。后给地主放牛,做长工,并拜师习武,练就了一身武功。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1927年“马日事变”后,隐蔽打工为生…详情 ▷
刘显(1515年一1581年)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官副千户,后任浙江都司参将,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又尽歼刘家庄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总兵,镇守广东。办率军赴福建援助抗倭,与戚继光、俞大猷等连续破倭。继任狼山总兵,统制大江…详情 ▷
刘应时,宋代诗人,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喜为诗,与陆游、杨万里善。陆、杨皆为其诗集《颐庵居士集》作序,对其诗大加赞许。陆游搞出其诗句若干,以为卓然自得,“虽前辈以诗得名者何以加焉”。杨万里序中更以王…详情 ▷
刘怡昕(1941.03.29)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人。1959年考入哈军工学习并主修火箭设计专业,1964年毕业于炮兵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炮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兼任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中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兵…详情 ▷
刘锜(1098—1162),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元符二年(1099),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崇宁四年(11…详情 ▷
刘若愚(公元1584年—),曾编写明宫廷杂史《酌中志》。《酌中志》是一部明宫廷事迹的重要文献。刘若愚自称原名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定远人。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刘若愚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万…详情 ▷
刘忠瑶(19221948),福建省闽清县坂东乡坂中村人。1942年考入南平高县商业学校,积极投身学生活动,宣传抗日救亡。1945年秋到福建学院求学,革命思想日趋成熟,成为的重要骨干。194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受中共福建省委派遣回到闽清任中共闽清县委委…详情 ▷
游击队的白衣战士刘惜芬,厦门人,1924年出生。1940年,考进日本人开办的博爱医院当护士。博爱医院自诩为慈善机关,但对日本与中国病人的医疗护理有显著的差别。刘惜芬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她主动要求护理中国病人,对自己同胞护理得十分精心。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详情 ▷
刘心源(18481915年),谱名文申,考名崧毓,字亚甫,号冰若,另号幼丹,自号夔叟,晚号龙江先生,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刘心源,清道光戊申年八月初七日(1848年9月4日)寅时生于今洪湖市龙口镇(当时属嘉鱼县腾云洲)一家书香门第,父亲刘…详情 ▷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刘福胜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历任战士、班长、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分区政治部主任、分区司令员、分区政治委员、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在…详情 ▷
刘月生(1917—)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工程兵副政治委员。湖南省茶陵县人1917年5月26日生于茶陵县腰陂乡一个贫苦家庭。两岁时被卖到本乡竹陂村刘连启家做儿子。7岁上初小。10岁参加农动。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详情 ▷
刘云(19041930)中共第一个飞行员。湖南省宜章县人1904年生于宜章县笆篱乡。自幼聪明好学8岁入私塾13岁考入县立阁邑高小。1919年8月在县阁邑高等小学读书时他聆听了从北京回乡的邓中夏关于五四运动新思想的演讲思想触动较大。县立高小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劝…详情 ▷
刘霞,字竹寒,号家奇,1899年9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坪田乡。父亲刘厚仁,是个忠厚老实的篾匠。刘霞8岁即入私塾读书,1918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1923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秋,因家境困难,刘霞被迫辍学,回到耒阳,一面教…详情 ▷
刘厚春,1904年3月18日生于湖南省耒阳县肥田乡一穷苦农家。他小时候只读过几年私塾,但平时热爱武术,常年练习,为人行侠仗义,憎爱分明,在大革命高潮中是革命的积极分子。1927年冬天,笼罩耒阳城乡,看到反动派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刘厚春十分惯慨,离开家乡去常宁…详情 ▷
刘阳生(1904年3月1日1938年8月5日),抗日将领,字茂林,湖南省衡东县草市镇丫塘村人.属湘军一系,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岁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在舅父的扶助下,读了两年私塾,1926年6月,被选送到军官队(湖南干部学校)学习,在抗…详情 ▷
刘巴(约170222)三国时蜀国尚书令。东汉丞阳(今衡阳县)人。字子初,祖父曜,苍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巴少有才名,年18任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荆州牧刘表知其名,举为茂才,多次征召,皆辞不赴。曹操率兵南取荆州,州牧刘表病卒,其子刘琮降曹,刘备走…详情 ▷
刘鹏,男,湖南省湘乡市金石乡舒塘村刘家组人,1912年出生,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少将,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曾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二军特务团副官主任,…详情 ▷
刘戡(1906年1948年3月3日),字麟书,号三寿,中国湖南桃源县桃花源镇膏田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1933年,刘戡任国民革命军83师师长,奉调北上援助宋哲元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抗战。战后,晋升为93军军长。1…详情 ▷
刘远正(土家族跳丧舞)“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远正,石门县壶瓶山管山村人,1947年6月12日出生。他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不仅熟悉所有农活,还学会做泥瓦匠、阉猪。他朴实勤劳,种烤烟10亩,种茶6亩。在当地是比较富裕的农户。刘远正喜爱民…详情 ▷
刘清元(桃源瑜伽焰口手势)“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清元,男,1940年生,现年72岁,住桃源县黄甲铺乡竹元村4组。刘清元幼时家境贫寒,自幼即师从灵岩寺法派玄妙大师张成林为徒。由于刘悟性极高,对人友善,性情温和,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一直深…详情 ▷
刘复(18851944),原名朝禄,号菊坡,金牛胜桥乡岩刘(原属鄂城)人。少年就读于普通学堂,与宋教仁等参加反清组织“科学补习所”,后资助宋东渡日本。入两湖师范后,曾赋诗言志:“徒劳口舌难为我,剩好头颅付与谁”。慈禧太后祝六十寿,他公开丑诋。武昌起义时,为…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