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名人大全-P124
张汝霖字芸墅,号柏园。中圣子。清雍正十三(1735)选贡生,发广东,以知县用。历署余闻、海南县事。劝农,修义学,置义田,自是科名始振。署澄海知县,兼南澳同知。调香山,以母艰归。起署阳春县,除首猾,清冤狱,境内以宁,复调任香山,权澳门同知。后告归。以子焘赠中…详情 ▷
张纶,字大经,宣城县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初知盐山县,后擢监察御史,升光禄少卿,大理寺卿,累官右都御史。张纶初知盐山就诛除地方豪强,夺贵戚侵占的民田。任监察御史巡视通州时,有一故人携礼物求见,张纶婉谢不见。在大理寺卿任上,兴、襄(今湖北境内)为…详情 ▷
张宗棠(约18651920),安徽省宣城县南湖乡陈村人。清末秀才,著名皖南花鼓戏艺人。约清同治四年(1865)生,其父为贩山贷商人,兄弟两人,宗棠次之。张宗棠幼年入塾读书,但爱好玩灯唱戏,善昆腔、高腔,并能吹笛度曲。19岁进学中秀才。因屡试不第,曾教过学馆…详情 ▷
张淳桐城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永康知县。善断诉讼。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擒巨盗卢十八。捐俸,救活贫女无数。以治行第一,升礼部主事、郎中、浙江副使。官终陕西布政使。…详情 ▷
张友鸾(19041990)安庆人。北京平民大学肄业。曾任《世界日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总。曾创办《南京早报》,并任社长。与张恨水合办《南京人报》,任副社长兼总。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1946年自办《南京人报》,任总经理。1953年起…详情 ▷
张诲民(19031961),字应龙,安庆市郊碟子塘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宗教学院,民国27年在安庆中华圣公会工作,民国30年初,带领该会职工逃难来屯溪。历任教会牧师、医生、市宗教联合会主席、中华圣公会会长、基督教三自委员会委员、屯溪育婴院院长、市政协常委、市…详情 ▷
张海(19181968),原名张才喜,双峰乡人,贫苦农民出身。1942年在官庄王湾加入杨其文游击队,1945年,受命回故里就地组织武装,开始仅3个队员,3条破枪,被国民党知情后,抓走他的未婚妻,烧掉他的茅屋。于是,他就以游击队为家,视队员为亲人,坚决与国民…详情 ▷
张必刚(17081792),字健夫,号立斋,清县内南郊人。康熙时,出生于读书世家。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乾隆元年(1736),登进士第。后此五年(1741),授广东澄迈(即今海南岛上)知县。任中,严束吏役,不使侵渔县民,勤于听断,案无积牍。暇时,则深…详情 ▷
张擎(19161979),原名泰洪,县北中区人。县晋熙小学毕业后,就读于省立安庆中学。抗日战争前任过职员,管理粮食仓库。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张维、张笠等人一道在羊角河小学教书,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到乡下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民国27年(1938),参加县抗日…详情 ▷
张光友(18861958),高河镇粉铺村枫树潭人。瓦工出身。后结识京剧“大四喜”班首陈朗照,任该班内班主。民国14年(1925年),自己组班“全福堂”,唱黄梅戏,邀集桐城琚光华、怀宁丁老六、田德胜、田德安、查文艳及柯三毛、张小怪等名角,演出于怀宁、桐城、潜…详情 ▷
张一清(19111946),原名张力勋,曾用名毛哲,斋人铺(今万桥乡范塘村)中塝人。出身于贫苦农家,少时只读3年多私塾即到安庆谋生。先在豆腐店推磨,后在米店帮工。不久失业,靠打零工糊口。24岁时,经友人保荐,到《皖报》馆学做排字工、印刷工。由于勤学苦练,技…详情 ▷
张镇周,隋、唐交替时舒州同安郡(今潜山)人。原为隋朝大将,唐武德三年(620)十月降唐,授左武侯将军。四年(621年)八月,以淮南道行军总管镇抚南方,后改任舒州总管。六年(623)三月、六月,先后在洪、宣两州击败反将张善安、陈当世。七年(624)二月,改大…详情 ▷
张宗保(19151985),祖籍安徽潜山县,民国8年(1919)随父逃荒迁来本县矶儿滩(今矾滩乡矾滩村)定居,自幼家贫,8岁起帮人放牛,14岁丧父后为生计所迫,遂以帮长工求生。解放后,宗保满怀热情投入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详情 ▷
张传敬(1865),字慎修,安徽桐城人,寄籍贵州贵筑。由内阁供事修玉牒告成,议叙从九品分发,道光二十七年(1847)七月初三日兼署凤山县下淡水巡检,至二十八年四月十八日卸任。咸丰元年(1851)署头围县丞。五年署澎湖通判。八年升授台湾知县,历嘉义、彰化。十…详情 ▷
张家骝(18671920),字石卿,安徽桐城人。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八世孙。清同治六年(1867)生。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少工诗文。光绪二十年(1894),游日本,肄业早稻田大学,适其父张诚卒于京师,即归国扶柩返里。后随祖父张绍华游直隶、江西至湖南,…详情 ▷
张家翰(18781940),字子偕,号屏丞。安徽省桐城县城关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翰墨世家。其父张祖荫曾任祥符县县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宏文学院,攻读数理。光绪三十一年(1905),回国,执教于安庆高等学堂,后供职于…详情 ▷
张希白(18891934),字秉仁。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寓居安庆城。生前曾任安徽省立第一、第三、第四女子中学校长。清光绪十五年(1889)生。清末民国初先后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民国三年(1914),受聘于安庆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详情 ▷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雍正元年(1723),出督河南学政,因罢试事坐落职;旋即又重新…详情 ▷
张若震。室名静春斋。安徽桐城县人。清雍正元年(1723)举人,初授浙江天台知县,历官至浙江布政使、湖北巡抚。张英之孙,张廷璐之子。曾捐资修建县城东紫来桥,后卒于官署。著有《静春斋杂文》4卷、《静春斋诗》4卷。生平张若震出身于桐城张氏,其家世显赫,祖父张英、…详情 ▷
张秉文(1585年—1638年),字含之,号钟阳。安徽桐城人,清代大臣张英的大伯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山东左布政使任上,保卫济南,抵抗清兵,以身殉国。妻妾赴大明湖殉国殉夫,家中侍婢十多人也同投湖自尽。张秉文少朗俊,风格标异,大父参政公许为远器。…详情 ▷
张若澄,[清]字镜壑,一字链雪,自号款花庐主人,安徽桐城人。若霭弟。乾隆十年(一七四五)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乾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他是三朝宰相张廷玉的儿子。张廷玉深得皇帝信任,因此在他年老时,把张若澄叫去南书房给他…详情 ▷
张若霭[清](1713—1746)字晴岚(读画辑略作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安徽桐城人。张若霭有家学,祖父张英、父亲张廷玉均为雍正、乾隆朝大学士。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试金榜中二甲一名进士,未散馆特授编修,后帝亲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入直南…详情 ▷
张若溎(17031787),字若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张廷玉之子,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桐城)人。清雍正八年(1730)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升御史,晋给事中,至刑部侍郎,拜左都御吏。尝充殿试读卷官,乡试考官,山东学政,总裁四库全书馆。七十四岁以疾…详情 ▷
张若渟,(1728—1802),字圣泉,号寿雪。安徽桐城人。张若渟(),张廷玉七子。生于1728年,由贡生纳资为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捐刑部湖广司主事,授刑部主事,入值军机处。以郎0为云南知府,升四川建昌道,入为太仆寺少卿,历通政使,内阁学士,补工部…详情 ▷
张旺清(1941.6—)安徽安庆人。擅长中国画、版画。先后毕业、结业于安庆艺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历任安庆京剧团舞美设计,安庆群艺馆美术创作组组长,现为安庆市书画院副院长,二级美术师。作品《接班》、《水歌——棹江南去》、《山民》、《小镇》、《绿韵》参加第四…详情 ▷
张松(1952,8—)安徽桐城人。擅长中国画。1986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国画专业。曾在安徽省军区、黄山军分区、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任美术创作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蜀乡春水》、《逆流而上》、《山雨欲来》等入选第七次全国新人新作展…详情 ▷
张约(18711918),别名兆棋。福建省仙游县香田里卢厝村(今郊尾镇东湖村)人。清同治十年(1871)生,出身贫苦农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英国天主教牧师在仙游盖尾强占民地建教堂,与郭姓发生纠纷。英领事向福建省都督交涉,清政府派武官到盖尾镇压,烧…详情 ▷
张琴(18761952),字治如,晚号石匏老人,福建省莆田县城内十八张厝(今城厢区太平街)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张琴曾先后任涵江崇实中学堂教员,官立兴郡中学堂监督(校长),莆田国医专科学校校长兼授医学史。能文,诗、书、画皆工…详情 ▷
张霖(19101945),化名张作舟,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创建闽中红军和闽中苏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红军游击队主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