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名人大全-P30
陈国正(1921~1949年),尤溪县汤川岭头村人。陈国正出生在汤川岭头东门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在他还未满月的时候,母亲就告别人间。他的父亲陈庆山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11岁时,陈国正入村私塾学习,聪明伶俐,成绩优良,很受陈位和、蒋书…详情 ▷
陈宜康(1899~1979年)陈宜康,又名正泰,梅仙乡乾美村人。他一生务农,任过互助组组长、生产队队长。乾美村有条乾美溪,九曲十弯,常泛滥成灾,年复一年,溪两旁几十亩地成了石滩坂。1964年冬,乾美大队领导与社员们商量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时,陈宜康倡议在这条溪…详情 ▷
陈有钿,1938年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乡,家有父、母、兄共4人,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1941年4月,全家流落南平、顺昌一带,后在顺昌埔上乡万全坑定居,时有钿仅10岁。由于家境贫寒,度日艰难,他不得不沿街乞讨帮贴家人生活。1949年,顺昌解放后,有钿一家分…详情 ▷
陈六(1577~1647年)陈六字子仪,号参周,晚年自称二漳山人。漳平县感化里(今溪南)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入庠,二十五年(1597)补廪,光宗即位时(1620)选为恩贡。天启七年(1627)顺天中式举人。崇祯元年(1628)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详情 ▷
陈性初(1871~1939年)陈性初,又名庆善,字嘉祥,以字行。漳平县菁城镇福满村人。少年聪明好学。及长,应清代漳平县和龙岩州举行的三场考试,均名列榜首,被誉为“小三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恩科秀才。得当时福建提督学政王锡蕃器重,赠给一部《輶轩语》…详情 ▷
陈祖康(1904~1979年)陈祖康,字绍文,号宜安,漳平菁城人。出身于殷富之家。1916年(民国5年)入龙岩九中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得乌灵大学理科硕士,次年获法国西方工学院土木工程师职称。被该校聘为助教。在留法期间,由熊雄介绍加入中…详情 ▷
陈国华(1904~1928年)陈国华,又名朝全,漳平县中甲上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他在龙岩溪南登高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龙岩第九中学读书,参加邓子恢、陈明等人发起组织的“奇山书社”和《岩声报》活动,思想进步。1924年(民国13年)他转学到厦门集美…详情 ▷
陈开路(1913—2003年),原名陈光照,漳平西园人,民国2年(1913年)7月生。民国18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纵队特务连勤务员、红十二军六八八团战…详情 ▷
陈宝英(1900~1981年)陈宝英,女,漳平县永福镇福里人。1900年出生,家庭贫苦,后嫁给后盂村宝山贫苦农民黄国堆为妻。1934~1937年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宝山村为中共岩南漳县委和县军政委员会的后方秘密基地。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邓子恢、中共岩…详情 ▷
陈朝攀(1909~1937年)陈朝攀,漳平县中甲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家贫穷,少年时期为地主雇工。1927年龙岩县共产党员张双铭到郭畲宣传革命道理,他接受教育后,同年加入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不久又加入共产党,成为中甲一带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详情 ▷
陈灼瑞(1912—1990年),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后田人,民国元年(1912年)9月30日生。少年时代就读于后田衍新小学,初小毕业后转读白土桐冈小学。当时邓子恢正以该校为“奇山书社”,宣传革命道理,使灼瑞从小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民国14年7月高小毕业…详情 ▷
陈坤福,龙岩市小池乡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他14岁入龙岩袁氏馆子弟班学汉剧,16岁后参加龙岩“新乐天”和广东“老三多”等戏班演戏,拜广东名丑唐官贤、刘阿周、阿文丑等为师,专工汉剧丑角。由于他相貌奇特,身段洒脱,音色铿锵,唱腔流利动听,表演诙谐…详情 ▷
陈姑娘,福鼎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生于望海里十都后澳(今秦屿一带)。当时,闽东沿海常遭海盗侵扰,乡民遭杀戮,财物被掠夺。陈姑娘目睹海盗危害乡里,自比花木兰,矢志保卫家乡。她自幼习武,长大后膂力过人,两手能并举两大桶水。她年十九尚未许人,巾帼英风深…详情 ▷
陈勉良(1913~1993年),乳名尾,民国2年(1913)12月生,福鼎县前岐龟岭村人。少时入私塾,因家贫而辍学,在家放牛、耕作。民国22年6月,勉良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并由叶挺鹏、王勤聪两人介绍参加革命队伍。先后在龟岭半山和临近家乡的浙江平阳县(今苍南县…详情 ▷
陈珖坦(生卒不详),字碧川,福鼎县店下阮洋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举人,授陕西保安知县。保安地处西陲,汉回杂处,民顽俗悍,向称难治。珖坦到任后,教之以德,导之以礼,风俗为之一变。当时有人诉说,延河有双螯大爬虫上山咬禾,以致连年闹饥荒。珧坦实地勘察,…详情 ▷
陈朝老(1077~1147)字廷臣,政和县高宅里石门(今石屯镇石门村)人,生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七岁时作赋雪诗,有“拥炉莫言冷,世间行路难”之句,颇受长辈赏识。稍长,尝读书于瓯宁,哲宗朝贡入太学。元符末,诏求直言,朝老上疏台谏,剀切议政。朝老不顾人…详情 ▷
陈贵芳(1918~1986年),又名陈牯老,化名练俊、叶新明,福建政和人,民国7年(1918年)生于东平镇高山村贫苦农家,父亲陈机水和四个叔叔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祖母和母亲也从事“地下”通讯联络。民国22年5月,贵芳由共产党员杨则仕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详情 ▷
陈桓(约1181~1152年),号盘溪,今杨源乡坂头村人。明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庐州知府、九江兵备副使。居官清廉,归家后田产仅足糊口,布衣疏食,但对政和人民的疾苦颇为关心,上《民情书》为政和人民陈情免派驿传夫银。《民情书》说:…详情 ▷
陈耆公(1195~1264年),宋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双芹社人。他家祖业富有,平生乐善好施,素为里人敬重。嘉定末年至宝庆初年,长泰旱涝更迭,尤其彰信、人和(今武安镇)两里,处于丛山环抱的盆地中心,水利年久失修,大片田园成为“看天田”,无雨龟裂,遇雨汪洋…详情 ▷
陈扬美(1573~1641),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初授江西省武宁县知县,明天启元年(1621)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知县。是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据重庆,破泸州,陷遵义。第二年,土司安邦彦起应奢崇明,声势浩…详情 ▷
陈常夏(生卒年不详),生于明末,字长宾,号江园,南靖人。幼聪颖好学,年少时曾致力于复明筹划。顺治八年(1651年)参试,中举人。顺治十八年,登进士,但未能人翰林。陈常夏毅然归隐,在邺山下九龙江边建屋以居,名“江园”。期间,他虽然贫寒仍赞助穷人。时有钟、黄二…详情 ▷
陈祖生,出生于明正统年间,祖籍靖城前街,其父移居习贤里竹园总(今龙山镇双明村下涂楼)。祖生少年时人宫当太监,由于学问渊博,性情忠厚,天顺皇帝调他到东宫伺候太子(即成化皇帝)读书。后来升任司礼监太监,参与草拟国家机要文件。成化十三年(1477年),御马监太监…详情 ▷
陈洪进(914~985年),字济川,仙游县人,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生。洪进出身贫寒,及长大应募从军,为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部属,因攻打汀州立下战功,补副兵马使。后晋天福九年(944年)三月,朱文进、连重于杀闽帝王延曦,朱文进篡位,派黄绍颇守泉州。留从效…详情 ▷
陈可大(10921179年),字齐贤,仙游功建里(今鲤城镇城内街)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进士,官至朝散大夫,累赠中大夫。陈可大为官多方,无不以清廉恤民遍施德政闻名。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他赴任广东潮州教授,即在当地大办学校,招…详情 ▷
陈居仁(1129~1197年),字安行,折桂里后坑(榜头镇后坂村)人。七世祖司直避五代之乱自光州徙于泉之莆田,曽祖砥故不仕妣林氏,祖嘉谟故赠右朝奉郎妣黄氏赠安人,父膏故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妣蔡氏赠安康郡夫人汪氏封咸宁郡太夫人赠新平郡夫人。公生于南宋…详情 ▷
陈谠(11341216年),字正仲,陈丰(在朝为官)之子,文贤里留浦(今度尾镇帽山村)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初任瓯宁主簿、泉州教授等职,后升任右司郎中、殿中侍御史。陈谠长大后刻苦读书,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考上进士。初任瓯宁主簿,泉州…详情 ▷
陈松生(19091939),又名陈松茂,笔名推之,福建省南安县金淘乡人,缅甸归侨。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1935年进厦门大学数理化阅览室任管理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发起组织“鼓浪屿青年抗敌服务团”。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厦门大学内迁长汀,任中…详情 ▷
陈璧娘(一作碧娘),云霄县陈岱人,生年不详。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进士,曾任台州知州。父陈肇,官至参知政事。璧娘幼承家学,深明民族大义。时逢宋末,她虽身为女子,但见外族入侵,爱国热情不让须眉。后嫁与广东饶平人张达为妻,张达官至都统。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详情 ▷
陈碧娘(~1279年),亦作璧娘,云霄陈岱人。祖父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肇,绍熙间参知政事;弟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格,海盐卤簿。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嫁夫张达(今诏安东峤人),南宋末都统。南宋景炎三年(…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