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温州市名人>苍南县名人

倪正茂

倪正茂人物照片

苍南名人倪正茂介绍

上海政法学院终身教授

倪正茂,男,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人,上海政法学院终身教授,中国语言逻辑学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哲学研究会主席。先后受聘为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特聘教授。1984年加入九三学社。1987年起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倪正茂工作经历

倪正茂,男,毕业于瑞安中学。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1961年毕业。 先后任教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杨浦区教育学院等。讲授哲学、社会发展史、逻辑学。1979年-1997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科研和教学。1991年评为该院研究员,任比较法研究室主任、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生命法学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11月-1992年2月应日本成蹊大学、骏河台大学邀请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1994年3-6月、1995年2-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任客座研究员。1996年-97年间,先后应澳门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邀请访问澳门、香港,作学术交流。1998年11月应日本九州大学、熊本大学、成蹊大学邀请讲学,并应日本法哲学会邀请参加日本法哲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 现为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97年起是上海市社科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法学学科组组员。先后受聘为南开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特聘教授。1984年加入九三学社。1987年起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倪正茂补充介绍

  倪正茂原苍南县金乡镇人。现定居上海。

  1954年毕业于平阳二中,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法律系,1997年起为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上海社会科学院生命法研究中心主任。

  数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已发表的专著主要有《科技法学原理》、《法哲学经纬》、《科技法学导论》、《隋律研究》等。此外还有不少合著、译著及论文300余篇。

  作为一个法学研究工作者,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或以为他准有一副严肃的冷冰冰的面孔。实际上他的性格乐观、开朗、幽默,喜欢说笑。而且他为文也“特别注重赋予严谨的学术著作以活泼的文风和生动的语言”。从他80年代送给我的《逻辑与写作》、《逻辑漫话》等普及读物中更看出这点。他的论文,既“结构严谨”又似“行云流水”。

  他虽毕业于名牌大学,但他考入复旦后,正逢“反右 ”及-,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他的成才主要靠自学。许多有关的重要著作都要认真研读,连《鲁迅全集》,都通读了两遍。有段时间,勤奋到简直“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据我所知,多年来,他著书立说没用电脑,而是一笔一画手写出来,还要修改、重抄。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好在他写作和讲话一样,很流畅。

  生活上,他家即使在经济条件比较好了之后,也还是保持了简朴的习惯。有次,我去上海有事找他,他正在伏案疾书。那段时间,他妻子去美国女儿家,他家冰箱里竟空空的。按经济条件,他完全可以请我到外面吃一顿,但我有过一点体验,当写作进入一种良好的状态、特别顺手时,最吝啬的是时间。于是我主动提出煮光面吃。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

  我感到,不断进取、永不停息是他生命中最光辉的一面。记得有人说过,世上有两种山,一种是自然界的山,一种是心中的山。因为要攀登心中的山,才有司马迁的《史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俗语说,“心比天高”,心中的山没有顶峰。小溪的水,流向大海,因为义无反顾;人生的路,走向成功在于锲而不舍。倪正茂先生说,他最信奉的格言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并非是不假思索的随意套话。他这样说,也正是这样做。他不畏艰险,奋发跋涉,努力攀登心中的那座“山”。

  他秉性刚直,敢说真话。“文革”中曾被隔离审查半年,处理结论为“严重政治错误”。粉碎“-”后,已予平反。改革开放以来,他积极投身实践,参加社会调查,对局部的司法不公、吏治腐败现象,直言揭露,有力抨击,不讲情面,不计安危,同时努力探索改进之道,认真献计献策。他现在是上海市政协常委,九山学社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在九山学社、政协和本单位都享有良好的政治声誉,同时在学术研究中,表现了无畏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拘囿前人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片言只语,敢于对某些过时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学术界也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他是在考入复旦后,才全家搬迁上海。可以说他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温州度过的。虽然由于工作的关系,很少来温州,但对温州的经济建设十分关注。他被聘为浙江省驻沪企业协会温州工作委员会唯一的法律顾问。曾向温州在沪的企业家讲授法律知识。

  “倪正茂”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