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名人潘德炉介绍
潘德炉,1945年12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海洋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
1968年潘德炉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423研究所工作;1977年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从事海洋遥感研究,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开始先后前往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德国GKSS研究中心、韩国航空和航天研究院、日本宇航局EORC从事海洋遥感研究;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2009年受聘为上海海洋大学双聘院士;2013年担任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名誉院长;2014年受聘为浙江海洋学院兼职教授;2016年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潘德炉的主学科研究方向为遥感模式识别和应用 。
潘德炉人物经历
1964年9月,潘德炉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系学习兵器物理专业。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12月,毕业后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1423研究所从事卫星连接器研究,担任技术员(至1977年4月)。
1977年4月,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从事海洋遥感研究,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4月-1979年4月)、副研究员(1979年4月-1992年8月)、研究员(1992年8月-)。
1985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进修海洋遥感(至1987年3月)。
1990年5月,作为首科学家,前往德国GKSS研究中心,从事海洋遥感合作研究(至1992年9月)。
1998年12月,前往韩国航空和航天研究院(至1999年6月)。
2000年1月,前往日本宇航局EORC(至2000年4月)。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 。
2008年7月,受聘为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9年3月,受聘为上海海洋大学双聘院士。3月10日,受聘为广东海洋大学双聘院士,是该校的第一位双聘院士 。
2013年9月26日,正式受聘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14年,受聘为浙江海洋学院兼职教授。
2016年,获得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潘德炉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潘德炉突破性地发展了中国海洋水色遥感反演算法、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和技术,并创建了中国遥感卫星模拟仿真系统和海洋水色遥感应用技术系统。为提升卫星空间信息获取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卫星遥感装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潘德炉开创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的新科学。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综合自然信噪比的概念,使遥感测试摆脱浑浊的水体带来的噪音影响;发展了遥感卫星发射前预 测卫星图像质量和利用率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卫星的利用率,节约了国家资金。创造了卫星模拟仿真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运用到中国风云一号、中国第一 颗海洋卫星和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韩国和欧空局的卫星的遥感器及卫星轨道的论证、设计和研制中,不仅填补了中国遥感卫星模拟仿真的空白,同时在国际的卫星 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项目&成果奖励
1987年回国后,潘德炉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了国家攻关、国家863、921、70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航天工程、国家卫星应用、国家公益、总装卫星预研、海军遥感装备预研、和国际合作等遥感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5次 。
科研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担任职务/级别
2017.01-2017.05
浮游植物固碳及其对南海碳循环的调控机制
主持,国家级
2017.05-2017.12
海洋卫星业务应用与无线电管理
主持,国家级
2017.01-2018.12
海洋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策略
主持,研究所(学校)
2017.01-2019.12
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持,国家级
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来源
1999年
SeaWiFS海洋水色遥感应用技术研究
省部级一等奖
2003年
中国航天载人c飞船应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04年
中国遥感卫星应用效果的数字仿真研究
省部级一等奖
2009年
长三角沿海水质遥感实时监视和通报的关键技术
省部级一等奖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5年,潘德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 余篇 。
1、D.Pan J.F.R.Gower and G.A.Borsta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urface chlorophyll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ritish Columbia coast as shown by CZCS satellite imagery, Limnol. Oceanogr. 33(2) 1988. P227-244.
2、Delu Pan and T.Tanaka,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study on the typical GLI ocean color band image by simulation. Asian Journal of Geoinformatics, Vol.4, No.1 2003, Sep. 39-44.
3、Pan Delu, He Xianqiang and Zhu Qiankun, In-orbit cross-calibration of HY-1A satellite sensor COCT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 Vol..49 No.23 2521-2526.
4、PAN Delu, Guan Wenjiang, Bai Yan and Huang Haiqing, Ocean primary productivity estimation of China Sea by remote sensing. PROGRESS IN NATUARAL SCIENCE Vol.15, No.7, July, 2005, 627-632 .
5、Pan Delu,Bai Yan?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in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V27(4)2008,P1-16 SCIE
潘德炉认为中国的卫星遥感技术还大大落后世界先进国家,要有效地赶超,依靠现在的基础教育中创新潜能的开发,就科学研究而言,中小学是启蒙,本科是教育,硕士是训练,博士才是实践研究。他进而指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开始,中学是未来中国人才的基业,要在这个过程中打好基础、刻苦勤奋、坚持不懈,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刻苦勤奋 。
潘德炉指出,做合格大学生就是要做有“回报心”的人、爱问“问题”的人、坐的下来钻的进去的人、逻辑思维清晰的人、有冒险想法的人以及大度有团队精神的人。他还指出,大学期间大学生有四大任务,即“人生规划”、“生存知识”、“懂得生活”、“结交朋友”;大学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与心理三种素质,努力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种能力 。
时间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1994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7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0年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
200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2002年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
2016年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国家海洋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潘德炉人物评价
潘德炉是中国海洋遥感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和开创人,推动中国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的带领人。多次担任国际亚太遥感大会总主席,在国际海洋遥感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评)
潘德炉补充介绍
潘德炉(1945.12.26-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海洋学报》主编、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历任国际亚太遥感大会总主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5次,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一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一次。
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余篇。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关键的作用。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德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