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浙江省名人>湖州市名人>安吉县名人

沈子球

沈子球人物照片

安吉名人沈子球介绍

原临安发展团特别支部书记

沈子球(1908—1959),又名沈九云,化名朱云、朱近人、朱秋、笔名沙戟。安吉县山川乡北弄村人。民国16年(1927)4月,在杭州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旋即奉命回临安发展团组织,历任团临安特别支部书记、团县委组织部长、团余(杭)临(安)孝(丰)边区工委负责人之一及孝丰团县委书记。

沈子球人物生平

安吉县山川乡北弄村人。

1927(民国16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离家到杭州,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旋即奉命回临安发展团组织,并于1928年春建立共青团临安特别支部,任团委书记。

同年,临安特支扩大为团临安临时县委,任组织部长。

1929年初,团临安临时县委改称团余(杭)临(安)孝(丰)边区委员会,为边区工委负责人之一,负责孝丰县方面的工作。

1929年2月,任共青团孝丰县委书记。同年4月在孝丰城被国民党警特逮捕,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

1935年3月释放出狱。

1937年初夏,到杭州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创办的《战时生活》社和《中国儿童时报》社工作,并与邵荃麟等在《抗敌导报》上,发表不少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

11月杭州沦陷后,回临安组织游击队,创建余临孝边区游击队,任队长。

次年3月,日军侵犯山川,子球率部在泥山湾设伏狙击,毙敌9人和战马10余匹。

1938年4月,游击队由国民党浙西行署改编为余临孝边境游击大队,任大队长。同年底又被编为浙西游击总队。以后,部队被收编,因部队中的共产党干部尽遭排挤,数月后,沈子球愤然离开去金华。

1939年2月任浙江国民抗敌自卫团第一支队指导员。后又任浙西行署参议兼任临安简师训导主任。

1945年3月,新四军挺进浙西,解放临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任中共临安县委文教科长、临安县县长。

同年10月随军北撤,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

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未几,后被派到上海做统战工作。

1948年秋回浙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先后任浙东行署第三区专署江南县政府主任秘书、专署秘书长,1949年4月任天目办事处主任,1949年5月参与领导解放临安,与天目大队长孟勇率部挺进临安县境,经多方谈判,争取了国民党军驻临安独立营和县自卫队的投诚起义,5月4日,临安和平解放。

7月,去上海。此后,历任上海市公安局侦察科副科长、科长、宗教事务处科长,上海市博物馆负责人。

1955年5月在上海因“潘汉年、扬帆案”被捕,1959年2月病死狱中。

1984年,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无罪;党组织又恢复其党籍。

沈子球人物事迹

沈子球(1908—1959),又名沈九云,化名朱秋、朱近人,笔名沙戟,浙江省临安(现为安吉县)人。1927年4月,他参加共青团。不久,奉命回临安发展共青团的工作。1928年春,共青团临安特别支部建立,任团特支书记;不久,团特支扩建为团临安县委,他任组织部长。1929年初,团临安县委改称为团余(杭)临(安)孝(丰)边区工委,他为工委负责人之一。2月,担任改组后的团孝丰县委书记。4月1日,在孝丰县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国民党孝丰监狱。8月29日,国民党浙江省高级法院,以“反革命预备暴动而执行重要事务罪”,判处他有期徒刑10年。1934年春,他被移送到国民党浙江反省院关押,后经其兄疏通,于1935年3月30日获释出狱。1937年初夏,他去杭州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战时生活》杂志社任编辑。11月,他回临安组织游击队伍,吸收一批以青年农民为基础,邀集一些原来在狱中的同志为骨干,搜集地方上的一部分枪支,组成“余临孝边区游击队”,并任队长。1938年3月,日寇侵犯山川时,他带领游击队在沙泥山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取得了胜利。4月,游击队被国民党浙西行署第一区保安司令部整编,改称“余临孝边境游击大队”,他任大队长。同年底,他离开部队。1939年,因在临安无处安身,到仙居县民生小学任教。1942年春,他又重返家乡,计划重建武装。后因有人告密,他再次被捕,经人买通关系被保释出狱。1945年,新四军解放临安,他被任命为县文教科长。7月,部队北撤时,他任临安县县长。10月,他随军北撤,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1946年春,调华中局联络部工作。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联络部指派他到上海以“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教师身份做敌占区的统战工作。1948年秋,他到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任江南县政府主任秘书。不久,调任浙东行政公署第三专署秘书长。1949年4月中旬,任第三专署天目办事处主任。5月4日,他与孟勇率部进驻临安城,宣告临安解放。7月,他到上海,在上海市公安局侦察科任副科长、科长,宗教事务处科长。1955年调任上海市博物馆负责人。5月19日,在上海被捕;1958年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959年2月24日病故。1984年11月21日,经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复查,撤销原两次判决,宣告无罪。1985年12月11日,经中共上海市文化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复查,恢复了他的党籍。

沈子球补充介绍

  沈子球(1908—1959),又名沈九云,化名朱秋、朱近人,笔名沙戟,浙江省临安(现为安吉县)人。1927年4月,他参加共青团。不久,奉命回临安发展共青团的工作。1928年春,共青团临安特别支部建立,任团特支书记;不久,团特支扩建为团临安县委,他任组织部长。1929年初,团临安县委改称为团余(杭)临(安)孝(丰)边区工委,他为工委负责人之一。2月,担任改组后的团孝丰县委书记。4月1日,在孝丰县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国民党孝丰监狱。8月29日,国民党浙江省高级法院,以“- 预备暴-动 而执行重要事务罪”,判处他有期徒刑10年。1934年春,他被移送到国民党浙江反省院关押,后经其兄疏通,于1935年3月30日获释出狱。1937年初夏,他去杭州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战时生活》杂志社任编辑。11月,他回临安组织游击队伍,吸收一批以青年农民为基础,邀集一些原来在狱中的同志为骨干,搜集地方上的一部分 支,组成“余临孝边区游击队”,并任队长。1938年3月,日寇侵犯山川时,他带领游击队在沙泥山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取得了胜利。4月,游击队被国民党浙西行署第一区保安司令部整编,改称“余临孝边境游击大队”,他任大队长。同年底,他离开部队。1939年,因在临安无处安身,到仙居县民生小学任教。1942年春,他又重返家乡,计划重建武装。后因有人告密,他再次被捕,经人买通关系被保释出狱。1945年,新四军解放临安,他被任命为县文教科长。7月,部队北撤时,他任临安县县长。10月,他随军北撤,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1946年春,调华中局联络部工作。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联络部指派他到上海以“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教师身份做敌占区的- 工作。1948年秋,他到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任江南县政府主任秘书。不久,调任浙东行政公署第三专署秘书长。1949年4月中旬,任第三专署天目办事处主任。5月4日,他与孟勇率部进驻临安城,宣告临安解放。7月,他到上海,在上海市公安局侦察科任副科长、科长,宗教事务处科长。1955年调任上海市博物馆负责人。5月19日,在上海被捕;1958年以“- ”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959年2月24日病故。1984年11月21日,经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复查,撤销原两次判决,宣告无罪。1985年12月11日,经中共上海市文化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复查,恢复了他的党籍。

  “沈子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