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人大全-P198
吴阿柔(1890~1985年),女,西潭村人。自幼送给北蔗村张家为童养媳,丈夫为生计所迫远渡南洋,留下幼小的1男3女,母子相依为命。民国24年(1935年)春,中共闽粤边区特委领导的红三团到北蔗村活动。她接受教育参加革命,任交通员。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民…详情 ▷
林仲姚(1888~1980年),学名景崇,城关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6岁曾赴漳州府应“童子试”,考取童生。因罢科举,转考广东省潮州金山中学,修业5年。在校常读革命书刊,深受校长杜国庠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为响应革命号召,林仲姚等诏籍同学立…详情 ▷
涂渺沧(1885~1962年),城关人。少年就读家乡丹诏书院。他追求进步,倾向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毅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著名的“黄岗丁未起义”,失败后避往南洋。涂渺沧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不久,便被《南洋时报》聘…详情 ▷
游子光(1883~1951年),又名太尊,秀篆人。幼年家境清贫,父耕母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游子光南渡暹罗(泰国)谋生。初在乡村垦荒种植,后收购农产品至京城曼谷贩售,获利甚丰。进而在曼谷开行坐店,经营土产,数年后遂成巨商。民国7年(1918年)游子…详情 ▷
张尧明(1883~1937年),字德章,号昭文,东峤村人。幼读私塾,少年拜名中医张瑞琳为师,后在家乡行医。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乡民赞扬,海外华侨也慕名前来求诊。民国7年(1918年),一位华侨身患重病在海外医治无效,准备回家“落叶归根”,不料竟被他治…详情 ▷
田伯良(生卒年不详),字捷乡,清末名医,梅岭乡田厝村人。少时前往平和灵通岩学医、习文,博览医籍,吸取名家临床经验。青年回乡悬壶于城关东关,因医术精良,医德高尚深为群众所敬仰。他爱贫恤苦,不畏权势。曾有一豪绅请伯良出诊,同时又有一穷人请他去给病危的孩子急诊。…详情 ▷
韩希琦(1873~1933年),字君玉,号无闷,城关人。自幼家贫,但聪明好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科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韩希琦被广东潮州文范书院聘为教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印尼,任《爪哇公报》主笔。次年,改任华侨学务总会秘…详情 ▷
李庆标(1866~1936年),诏安城关人。幼年家境赤贫,初小便辍学牧牛,随父务农。当时,农村破产,民不聊生,不少农民纷纷搭乘“猪仔船”往南洋谋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庆标也离乡背井渡洋到缅甸南部的土瓦,受雇参加当地开荒建设。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李…详情 ▷
沈镜湖(1858~1936年),号慎草山人,仕渡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擅长写意人物,间作山水、花卉、走兽。所画人物题材多取佛像、渔民、乞丐等,富有生活气息。沈镜湖画风豪放,宗法沈瑶池韵致,融合黄慎笔法,构思新颖,用笔遒劲,是继谢颖苏、沈瑶池之后诏安派中较…详情 ▷
田考(1838~1904年),又名成玉,田厝村人。田家世代务农。田考少年时,正逢鸦片战争后,社会,民不聊生,闽南沿海百姓纷纷逃往南洋谋生。清咸丰四年(1854年),16岁的田考只身到马来西亚,在煤矿当苦力。咸丰六年(1856年),到沙捞越古晋石窿门当店员。…详情 ▷
汪志周(生卒年不详),号瘦石山人,清道光至光绪年间诏安派著名画家。擅山水,精花鸟。其花鸟画在诏安派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吸收新罗山人幽穆清丽的韵致,形成别开生面的画风。代表作有《古树苍鹰》和《松鹤图》等,均八尺宣中堂画,其山水画得刘国玺意境,颇饶诗意。间也作兰…详情 ▷
沈锦洲(生卒年不详),仕渡村人,清嘉庆、道光年间诏安派著名画家。少年北上学画,宗法宋院体画派风格,以工笔画牡丹凤著称。中年宗承徐渭写意泼墨淋漓的画风,兼工带写,“一祛局促涂泽之病,而出以凝炼浑朴之长,学者翕然宗之。”喜作水墨花卉,有《牡丹》、《莲花》条屏等…详情 ▷
刘国玺(约1735~1810年),字信斋。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民间画家。擅山水雨景,兼长龙虎、人物。其画风山水得于宋米芾韵格,人物取法岭东黄璧。国玺作画常用湿笔和淡彩渲染山水雨景,表现在烟笼翠绕之中,雨丝与山光交融一片,悠远之致,神出意表。其《亭中观雨图》…详情 ▷
康瑞(生卒年不详),字喜子。清康熙至乾隆间著名画家,擅山水、人物,尤精佛像、百卉。据《漳州府志》载:“喜子画百卉,泼墨淋漓”。写山水、人物时,常以元人倪瓒“萧疏苍老”笔意入画。康瑞作画崇尚大写意,特别擅阔笔写意法。“以意运笔,笔墨纵逸,不拘绳墨”。这实开诏…详情 ▷
沈一葵(生卒年不详),字日宾,号南崖,仕江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考授中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山西阳曲县知县,持法刚正不阿,又倡建义学,振兴教育。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秋阳曲大旱,至翌年夏旱尤甚。沈一葵慨捐薪俸,又暂借3000…详情 ▷
叶观海(1758~1825年),乳名旱,字汾浦,三都宝桥(深桥上营村)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贡。博览群籍,学问渊博,擅书法,工诗文,绝意仕途,富有著述。观海在闽粤地区执教数十年,主讲过诏安县丹诏书院,授徒于广东饶平、潮州,桃李遍于大乡小村。观海…详情 ▷
沈起津(1601~年),字承筏,号生鹤,沈鈇的第四子,三都人。起津天赋聪颖,勤奋好学,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历任无为州、广平、襄阳等郡,终池州司理”。任中抑强制暴,关心民瘼,颇有政绩。明崇祯七年(1634年),其父沈鈇“因族事受法”。不久,起津…详情 ▷
许海福(1385~1447年),字伯畴,号兰香,三都人。海福少年博学,素有大志,不乐仕进名利,耻与流俗往来,“隐然有道风度,人咸宗为乡先生”。元朝漳州守将右丞罗良为确保元军供给,曾在南诏溪东建土桥屯田,置有耕牛600头,后屯田解散,改由承养户纳税,每头牛税…详情 ▷
沈柔坚(1919.10—1998.7)是福建诏安人。早年学中国画,继学西画,三十年代中期又学版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详情 ▷
沈向奎(1905~1972),福建诏安人。别名紫文。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长,北伐东路军第一师营长,暂编第一师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军训大队大队附,第三…详情 ▷
江水沐(1957.10——)笔名江枫,福建诏安人。擅长中国画。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99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任诏安县文化局副局长妆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书画室画师、福建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作品《屈原》入选全国电影宣传创作展…详情 ▷
林林(1910~2011.8.4)笔名蒲剑。原名林仰山,诏安县桥东人。1929年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留学,后转学文学,参加左联东京分盟,在日本刊物《诗精神》发表了反映苏区时期红军题材的诗歌《盐》。1936年回上海参加《救亡日…详情 ▷
胡琼,字国华,号九峰子,南平县(今南平市)人,明正德六年(1511)考取进士。胡琼任职慈溪之前,当地官吏豪强仗势胡作非为,甚至唆使不明之人,驱赶县令。胡琼在职,为官清廉正直,以身作则,感动了民众,地方权贵找不出他的差错,无法刁难。不久,反而颂扬其德政。他在…详情 ▷
林乐义,南平县(今南平市)王台人,民国5年(1916年)出生。他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后由流芳小学升剑津中学肄业。民国22年入上海私立沪江大学建筑系学习,民国26年获工学士学位。在桂林从事建筑工程。民国34年,林乐义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建筑学。该校聘他…详情 ▷
郑元路原名包新路,外号麻子路(因脸麻而得名)。南平县(今南平市)塔前乡塔前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到西芹南洲村,遂改郑元路。从小顽劣好,,好逸恶劳。12岁就号称“孩子王”,上山砍柴,强迫别人抬他上山,待人砍好柴,又强迫凑搭…详情 ▷
陈守治笔名陈瘦愚,号乐观词客,晚号乐观翁。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南平樟湖坂人。9岁入私熟,后考入北平大学,因家贫中途辍学,回乡以教书为业。先后任教于樟湖印山小学、西芹小学、尤溪中学、省立沙县师范、南平中学、福州第一中学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20…详情 ▷
郑元桢,字翊周,南平县(今南平市)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其父以漆皮枕为业。元桢从小聪明好学,凝重寡言,五岁时读书一目成诵,受师器重。光绪二十二年入县学,旋受学于高师序东,学业猛进。光绪二十四年,步试补廪。光绪三十年恩科会试中进士,钦点兵部主事,后…详情 ▷
(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详情 ▷
张存生年不详。顺昌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叛清,张存纠众,保元坑乡,胁授总兵札,令率众出江西,张存不从。时和硕安亲王岳乐驻南昌,张存潜使赴军前乞授,并条上攻耿机宜。岳东授以总兵札,令捍御建昌、邵武、汀州等地,且为内应。耿军侦知之,急攻元坑。张存…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