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人大全-P114
廖逊我(1912~1970),镇岐峰村人。他毕业于中学,19岁随兄南渡印度尼西亚从事教育工作,23岁回国考入国立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曾先后任惠阳崇雅中学校长、汕头一中教务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广东省训委会秘书、国民党大埔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大埔县临…详情 ▷
廖一帆(1917~1995),曾用名廖永长,化名林遥,湖寮镇长教村百岗人。一帆幼年在马来亚读书,民国24年(1935)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民国26年,他回国参加革命,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赴延安途中,他失去了党…详情 ▷
廖周行(1921~1986),祖籍三河镇汇城村,生于马来亚雪兰莪州侨工之家。在校求学时,周行一面学习,一面做杂工,常阅读进步书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马来亚加入抗日后援会,募捐钱物,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民国28年(1939),加入马来亚共产党,打入当地国民政…详情 ▷
管石銮(1917~2000),枫朗镇石圳村人,中共党员。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汉乐研究会副会长、汉剧音乐高级讲师、著名汉剧艺术家。石銮自幼喜爱音乐,15岁师从汉乐名师罗娘德,1954年参加地方国营粤东民声汉剧团,其演奏笛…详情 ▷
戴欣然(1849—1919),又名春荣,茶阳镇安乐村汶上人。父教裕,敦孝友弟。母彭氏,早死。他因家贫往南洋谋生,最初帮人掌簿记,收入微薄,都悉数寄家奉养父亲继母。后来自己开业经营,收入渐丰。他自幼聪明,从商之后经常自学,手不释卷。义和团起义之后,中国的积弱…详情 ▷
郭栋材(1893—1969),又名郭志远,桃源镇人。中学毕业后到广州上大学。民国13年(1924)参加新学生社,从事宣传工作。民国14年3月,被国民革命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任为国民党大埔县党部筹备委员。次年3月,就任县党部执行委员,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详情 ▷
郭学云(1894—1925),又名学文,字伯潜,镇小留村人。民国8年(1919)与吴奇伟、罗鸣白、温克刚同期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他于民国10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队,任粤军第一师机关枪连连长。次年,孙中山命令部队北伐,学云随军出赣南,领数十人攻夺要隘…详情 ▷
郭燮和(1897~1968),镇小留村人。燮和18岁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学医,后反对日本迫华签订的“二十一条约”,毅然投笔从戎,回国考入北京陆军学校,于民国11年(1922)毕业。民国12~14年,燮和先后任粤军第一师军医处上尉、少校军医;民国15年…详情 ▷
郭思演(1899~1965),字心如,祖籍镇小留村,出生于爪哇巴达维亚(印尼雅加达)。他3岁归里,5岁入村中岗上谷生私塾馆读书,15岁进读公学(中学前身),18岁与同乡廖志人东渡日本求学。民国4年(1915)5月,日本胁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之后,思演激…详情 ▷
郭瘦真(1900—1980),曾用名秋晃、俊仪、唯旷、汉民、汉鸣、素心、郭真、文威、海真、素正,桃源镇桃锋村人。民国4年(1915)小学毕业。民国9年从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政法大学。在大学期间,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班,民国1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详情 ▷
郭有贤(1924~1994),枫朗镇保安村西山人。有贤少年时在大埔角广德学校读小学,后考上百侯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厦门协和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省立大埔中学、汕头聿怀中学任教,参加了韩江干校第三期学习班学习。1949年,他被送到南方大学学习,后被组织…详情 ▷
郭寿民(1925—1987),光德镇上漳村人。他自小喜爱作画,勤学苦练,精心习艺,是自学成才并在技艺上有卓著成就的工艺美术技师;曾任大埔陶瓷工业公司(局)产品设计室主任、黄塘瓷厂副厂长、广东省大埔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大埔县科协副主席、县政协常委等职。他是广东…详情 ▷
徐统雄(1886—1947),三河镇汇城村人。原名洞云,“统雄”为孙中山所取名。幼读私塾,16岁南渡星洲随父经商。不久,即独立经营“富华”、“国华”等商业公司。业余自行修学,因智慧过人,能博闻强记,且有心得,故能沉毅通达以处理大事。当时清廷政治腐败,国势垂…详情 ▷
黄长夏(1882—1961),字炳南,光德镇沙坪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小学未毕业,15岁就开始替人砍树做杂工。25岁那年(1907)他创办了“三和”瓷厂,因此,人称他为“黄三和”。“三和”瓷厂从创办到1956年并入县陶瓷专业联社,整整50年。办…详情 ▷
黄天民(1887—1947),名为材,高陂镇黄塘村人。父五楼为清代秀才,仰文公立学堂(陂中前身)创办人,首任校长。他自幼随父读书,好学而勤奋,曾入优贡。惟时值革命思潮兴起,遂弃文学工,进漳州测绘学堂求学。他早年即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民国13年(1924)参…详情 ▷
黄世途(1901—1960),字伯舆,西河镇下黄砂村人。幼年随父往南洋,后随同乡郑介廉回国,考进云南讲武堂十五期步兵科。毕业后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李汉魂师任七十四团团长。民国18年(1929)11月,张发奎与桂军联合反蒋,组成“护党救国军”,进攻受南…详情 ▷
黄天蟾(1906~),家名月华,又名映球,字自奋,别名王成功,高陂镇黄塘村人。县立高陂小学、初级中学、中央步兵学校高等教育班毕业。民国14年(1925)初,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后,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政府军第三卫团排、连、营长,武汉警…详情 ▷
黄尧杰(1907~1997),原名妙瑞,湖寮镇山子下村麻地里人。他曾经商。民国时期,他在军需学校毕业,曾任团、师级军需主任。民国35年(1946),任广东省保安司令部总务处少将处长,兼广州一德路福利行及大沙头宁水布厂董事长,后往台湾。1997年,黄尧杰逝于…详情 ▷
黄瑞文(1907~2000),原名珠林,三河镇梓里村人。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民国15年(1926)后,先后任国民政府军教导师、第四师排、连、营长,第七补训处军官队队长、团长等职。民国35年后,瑞文任九十八军指挥所参谋长和一五八师参谋长、少将副师长。…详情 ▷
黄柱生(1908~1968),字逸群,高陂镇罗基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兵役班第十期毕业。他历任国民政府军七十八团排、连、营长,第十六师教导团团长,第五十师参谋团主任、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二十二师独立旅参谋主任、上校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郑州…详情 ▷
黄友训(1908~1995),字载典,号允中,湖寮镇龙岗村窠里人。幼读湖山官学,后进虎山公学。毕业后,考入大埔中学,转入德国人办的梅县乐育中学,专攻德文,继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赴德国就读柏林工业大学,获工学士学位。回国后任南京中央陆地测量总局…详情 ▷
黄桂珠(1915~1994),女,又名黄吉,出生于饶平县,3岁时被卖到大埔双溪镇下木村黄家做养女,长大后嫁湖寮龙岗。桂珠10岁随养父学戏,12岁师从来明师公,工于花旦、青衣,并开始登台演出。她17岁成名,曾先后在“荣天彩”、“新天彩”、“艺社”、“国艺社”…详情 ▷
黄维礼(1916~1996),曾用名小川,必进,枫朗镇大埔角人。他出生于贫苦农家,少年在新村私塾读书,后进入高陂乡村师范班求学,不久进入汕头海滨师范学校读书。师范学校毕业后,维礼返回家乡小学任教,嗣后受聘为广德公学校长。民国26年(1937)“七·七”卢沟…详情 ▷
黄松金(1923—1984),大东乡福光村人。他因家庭贫苦,15岁那年小学尚未毕业,就到福建省漳浦县学打铁,此后当小铁匠10多年。由于他聪明勤奋,刻苦学习,在年青时就成为名师。建国前,他为闽粤的饶平、平和、大埔边区人民解放军游击队制造了不少0弹药,积极支持…详情 ▷
黄达强(1934~1992),银江镇昆仑村人。达强于1949年参加革命,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曾任北京市委原书记郭影秋的秘书。1971~1978年,在《红旗》杂志社任。1978年起,先后…详情 ▷
盛端明(1476—1556),字希道,号程斋,明潮州府海阳县洲都人。屋址在大埔镇附麻村吴屋墩。父盛凤仪,成化元年(1465),以海阳县学生员岁贡(每年从府、州。县学中选年资长久的廪生升入国子监学习),后以贡监任广东仁化县训导,不久任福建安溪县教谕并代理一县…详情 ▷
萧翱材,字匪棘,号右溪。百侯人。顺治八年(辛卯,1651)举人,十五年(戊戌,1658)进士。康熙元年知巴陵县。时值西山用兵,巴陵为往来孔道。徭役既繁,征输尤急。前令宋象贤已以是罣误,翱材继其任,不忍以是病民,尝作《催科》、《劝垦》二诗冀闻于当道。已作是二…详情 ▷
萧宸捷,字俞聘,号筠洲,百侯人。父翽材,号鸣西,邑诸生。治家有法,和睦邻里,年八十卒。宸捷幼聪颖,出语惊其长老,伯父翱材深异之。为诸生学使试辄冠军。而数奇,棘闱不遇,友教四方。承其指授者多得雋以去。五十一始始于康熙五十年举乡试第二,五十七年成进士,时年已望…详情 ▷
萧贤舞(生卒年不详),又名鹏搏,百侯镇人,清代贡生。他生性耿直、豪爽,颇重义气。100多年前,新加坡岛还是草莱之时,贤舞即与一批华侨前去开荒垦殖。他与福建人刘金榜、潮州人金连城均为同代华侨领袖(时称十二帮头人,他为客帮帮长)。咸丰七年(1857),他倡议成…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