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人大全-P70
黄佳(1914——1959),原名黄树楷,东莞莞城人。17岁进东莞中学读书,1936年2月加入中国青年同盟,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奉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指示,发动30多名工人一同参加东莞县壮丁常备队第二中队,任分队长;并在中队建立中共支…详情 ▷
黄庄平(1917——1995),东莞石排镇沙角村人。1936年在东莞中学读初中,加入中国青年同盟,组织秘密团体众生研究社,并以此为阵地,学习进步书籍,宣传抗日救亡。年底,因东莞中学学生声援西安事变,被学校当局开除出校。1937年秋,在莞城力行小学教书,年底…详情 ▷
黄高阳(1918——1946),又名黄炳增,广东台山人。1937年秋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派返广东,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干事。1939年1月任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中共总支书记;同年4月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详情 ▷
彭沃(1915——1992),广东海丰三区阿前彭村人。父亲、大哥、二哥及嫂子与三位堂兄均系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1925年在本乡农民学校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任团支部书记。1930年1月参加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军第四九团、西…详情 ▷
温焯华(19141991),原名张寿南,曾用名张仁,东莞南城新基村人。1935年7月在广州参加中共组织中国青年同盟(简称“中青”)。后任中山大学高中部“中青”和广雅中学“中青”负责人、“中青”东莞分盟盟委;参与领导广州爱国学生声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大。任…详情 ▷
蔡子培(1913——1998),东莞樟木头石马人。少时在清溪鹿鸣学校读书,受中共党员张里夫的革命思想影响。1930年在广州市第二中学读书。当选为广州青年学生抗日救国会执委,领导募捐,支援淞沪抗战。1937年在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读书。七七事变后,前往陕西三原…详情 ▷
赖成基(1907——1929),东莞万江人。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东莞各行业纷纷组织工会,赖成基被选为莞城铜铁锡工会委员长,并兼任莞城糖果酱园工会负责人。在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期间,赖成基废寝忘餐发动工人帮助东征军运送物资。1926年2月,加入…详情 ▷
黎崇勋(1920——1999),东莞中堂潢涌人。1935年在东莞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活动。193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参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1939年1月任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二中队政治指导员。4月任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详情 ▷
谭作舟(1903~1928),阳江县雅韶人。1913~1919年在雅韶学校读小学,1920~1924年在阳江县立中学读书。1924年12月,在全国革命高潮影响下,为寻找革命真理,他只身负芨广州,后回阳江与敖华衮等在雅韶乡建立了农民协会,是当时南路地区最早的…详情 ▷
李华照诞生于香山县(今中山市)岐山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在他的少年时代,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他目睹了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辛亥革命,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那年,李华照离开家乡到香港谋生,经历了几年的社会实践,更坚定了其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党的三大后中国共产党…详情 ▷
李冠南(19021931年),乳名新盛,字仍华,广东新会沙堆区马趸村人。出生于加拿大,少年时随父回国归乡定居,在乡间教会办的育英学校读书,后往广州读中学。1923年暑假,李从广州回会城,结识进步青年陈日光,参加陈创办的“新会协作主义同志研究会”,得以阅读该…详情 ▷
林致昌(1931),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人。1937年进棉湖中心小学,后在揭阳一中、二中、汕头聿怀中学、光中学等校读书。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任学校团组织宣传委员。抗美援朝开始后,在汕头市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对石岛上帝国主义传教士的斗争和宣传…详情 ▷
麦大非(~年),著名粤剧导演。番禺夏茅人。解放前随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教导营回到广州,与名丑生文觉非、著名作家肖荻同住在西关宝华路宝华直街古老大屋。曾导演《秦香莲》、《搜书院》、《闹严府》、《张果老倒骑驴》、《红梅颂》等剧目。他将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与梅…详情 ▷
崔树芬(1867~1937),字贤声,晚号逸叟。祖籍番禺。1901年参加省科举考试,中辛丑补行庚子恩正并科举人。1910年赴京考职,任“盐运使”。民国后历任县黄埔治道小学校长、番禺八桂中学国文教员、省江门商埠,事务所司法科长、汕头局秘书及广东厅房捐总稽核等…详情 ▷
陈文达(1900年1982年),广东番禺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父亲陈松于香港红磡船厂任工程师。陈文达毕业于拔萃男书院,是香港早期的“番书仔”,在生活习惯上不管是衣着、饮食还是交际等等,都较为西化。约八岁的时候,喜欢音乐的陈文达悄悄买了一把小提琴,课余时在学…详情 ▷
黎锦堂(1926~1999年),广东番禺丹山村人。1952年11月,由黎锦堂、严觉天、黎碧玉等组建剧团,剧团以黎锦堂的“锦”字、严觉天的“天”字而命名为“锦天剧团”,直至1964年8月与当时番禺艺术学校演出队合并,改称为“番禺粤剧团”。黎锦堂是锦天粤剧团创…详情 ▷
何剑吾(1875~1939年),番禺沙湾镇玉堂村人(今属沙头镇)。在香港皇仁书院毕业,任沪海关英语教师,并在旅沪的粤人中创立“人镜学社”,被选为社长,从事反清活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广州河南海幢寺旧址,创办南武学堂,谢英伯为校长。翌年,何剑吾接…详情 ▷
孔沛然(1854~1945年),番禺诜墩乡人,清副贡生。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廷设“医学经诂”科取士。孔考取后,遂闻于世。旋习西医为“博济医学堂”学士,再读“两粤医学校”以至毕业。孔沛然先后设医馆于广州市豪贤路榨粉街61号。他以中医药为主提倡中、西医结…详情 ▷
黎萃拔(1903~1965年),市桥人。他悉心钻研中医学,先后向老一辈名医学习,博采众长,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市桥东涌路大市港黎氏九世祠悬壶济世,终成番禺名医。番禺地处亚热带,温热病(火热症)流行,黎结合温病特点,屡用“清宫汤”加紫雪丹,成功地抢救那些“邪…详情 ▷
陈德钜(1907~1971年),曾用名陈铸,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番禺人。1924~1928年,先后就读于广东大学预科、中山大学数学系本科。在中山大学期间,与同校文史哲学系同学黄龙练组织并主持了晨霞乐社。陈氏擅吹奏喉管,也能演奏如椰胡、扬琴等多种乐器。课余…详情 ▷
王隼(1646~1703年),号蒲衣,番禺人,是南明爱国诗人王邦畿之子。隼,鹰中的最小者,其父对儿子的命名,寓意于孩子的成长,有如鹰的展翅高飞也。小王隼天性聪颖,幼受庭训,7岁能诗,得家学渊源,奠定了后来诗、书、音乐的基础。及长,娶同邑儒学教谕潘梅元之女孟…详情 ▷
黄啸侠(1900年—1981年)又名钜添,石碁镇莲塘村人,是享誉国内外的近现代武术家。他先后拜蔡李佛拳师李恩、陈官伯为师,后入广州精武体育会,师从赵连和、陈铁笙、王凤岗,学习北派武术。后来因仰慕著名保镖孙玉峰的武功、武德,向孙学习罗汉拳。1937年日寇侵华…详情 ▷
汪兆鏞(18161939),番禺人,于1889年中举人,曾为两广总督岑春炫幕僚。1918年被推为《番禺县续志》分篡。1921年,广州拆城筑马路,他收集不少残砖,写成《广州城残砖录》。后又收集岭南历代画人事迹,写成《岭南画征略》。…详情 ▷
孙穗芬(1938~)孙中山孙女,孙科与蓝妮的女儿。1938年8月6日出生于上海。1955年在香港高中毕业,后考入台湾民航航空公司,成为该公司当时最年轻的空姐。1957年1月5日,与美国飞机驾驶员孙康威结婚(后离异),婚后生下三子:孙忠仁、孙忠杰、孙忠伟。1…详情 ▷
孙穗华(1925)孙中山孙女,孙科与陈淑英之女。中山翠亨村人。1925年3月18日在上海出生。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1981年,回国参加宋庆龄的葬礼,并随同护送宋庆龄骨灰回上海安葬。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应邀回国参加纪念辛亥革命、孙中山和宋庆龄诞辰的重大纪念活…详情 ▷
孙穗英(1922~)孙中山孙女,孙科与陈淑英的长女。中山翠亨村人,1922年1月16日出生于广州。毕业于美国卫里斯莱大学。1981年,回国参加宋庆龄的葬礼,并随同护送宋庆龄骨灰回上海安葬。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应邀回国参加纪念辛亥革命、孙中山和宋庆龄诞辰的重大…详情 ▷
戴永丰(1923~1952)孙中山外孙,戴恩赛与孙婉之子。出生于香港。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后在岭南大学畜牧系攻读,1952年毕业后留校攻读研究生,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1952年初“五反”运动开始,戴永丰积极报名参加,因政治上一贯表现较好,要…详情 ▷
戴成功(1922~1991)孙中山外孙女,孙婉与戴恩赛之女。出生于香港。长居澳门。在澳门粤华中学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55年1月其父病逝后,与母亲相依为命,照料母亲的生活。曾任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政协委员。1985年2月9日、10月8日到翠亨参观;1985…详情 ▷
陈淑英(1893~1990)孙中山儿媳,孙科妻子。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茶东村人。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初八日(1893年8月19日)出生于檀香山,在当地接受教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1912年7月22日,与孙科在檀香山结婚,生二子…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