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名人梁祖谊介绍
梁祖谊(1907~1929年),字孝质,梁孝郁之弟。梁祖谊(曾化名梁义),字孝质,祖籍广东德庆县城镇,世居广东省高要县肇庆镇(现为肇庆市),1907年出生于肇庆西门后东街一户书香世家。
梁祖谊人物简介
字孝质,革命烈士,祖籍德庆县德城镇,世居肇庆市。12岁加入肇庆学生联合会,参加示威游行,抵制日货。1922年随胞兄梁祖诰就读于广东省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参与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学毕业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广东分会”任中文秘书、秘书长及工会党支部宣传委员。1925年省港大罢工,以海员工会代表身份参加罢工委员会工作。1927年,任中共海员工会支部书记,并作为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工作人员冒险往来港穗之间,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划工作。在广州租住六二三路横街调元街11号二楼,与起义领导人张太雷、恽代英及杨毅等同志多次开会,讨论研究起义时间、行动策略,决定苏维埃政府的组织人选。12月,广州起义爆发,任工人赤卫队指挥员,率领广州三轮车工人参加起义斗争。起义失败后,仍作为省委机关工作人员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28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担任中路、西路巡视员。1929年1月,负责巡视西江,了解肇庆和西江局势。2月28日下午,在佛山接龙街信义烟丝店开会时,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解至广州市公安局。3月4日,被杀害于红花岗。
梁祖谊人物经历
梁祖谊(曾化名梁义),字孝质,祖籍广东德庆县城镇,世居广东省高要县肇庆镇(现为肇庆市),1907年出生于肇庆西门后东街一户书香世家。
梁祖谊少年丧母,自少就由长兄梁祖诰(字孝郁)负责抚养。梁祖诰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思想进步,曾参加同盟会(解放后曾当选为高要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高要县,肇庆市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在长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梁祖谊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和抱负,一心向往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肇庆学生界成立“肇庆学生联合会”,组织宣传队、纠察队,声讨侵略者、卖国贼,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这时梁祖谊只有十二岁,正在图始小学读书,亦勇敢地投入于“五四”运动的热潮之中。他加入学生联合会,参加纠察队,到镇内各商店查检日货。
1920年,梁袒谊因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升读省立肇庆中学。肇庆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肇庆中学是西江的最高学府,学生来自各县,年纪较大,思想较活跃。梁祖谊自幼性沉默、寡言笑、爱思索,一向喜欢与比自己年长的进步同学来往,因此,更加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桂军战败,其残兵西逃时在肇庆大肆抢掠,满城惊恐,秩序大乱。当桂军残兵破门闯入梁祖谊家洗劫时,家人都纷纷仓惶觅地匿藏。惊魂稍定后才发现老父与祖谊失踪了,当时四面枪声,大家都认为凶多吉少。事后才知道,当残兵一拥而入时,祖谊镇定地掩护着父亲,摸黑从后门走到邻居家躲避,没损一根毫毛。
1922年,梁祖谊随长兄到广州,转入省立第一中学(现广雅中学)读书。并在学校寄宿(其长兄在该校任教导主任)。
早在1920年,广州就有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与北京、上海共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地区。同年底,陈独秀到广东任教育行政委员长,进一步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并在教育界大力推行革新运动,还介绍袁振英(上海共产党小组成员,后退党)任省一中校长。一袁在省一中首先提倡男女同校、男女同座,提倡白话文,传播新文化、新思想。陈独秀亦曾到省一中作反帝、反封建宣传讲演,因此,省一中成了广东学生运动的主要地方。在浓烈的革命空气的熏陶下,1922年,省一审,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梁祖谊为发起人之一。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广东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革命形势迅猛高涨。这时,梁祖谊中学还未毕业,就积极投身于广州的工人运动,与广大工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曾对同在广州读书的弟弟说过,他舍不得离开工人运动,不打算升大学了,但如果有机会到莫斯科学习,他一定去,他需要的是革命的知识。1924年中学毕业后,梁祖谊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参加了“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广东分会”(简称海员工会)的工作,初任中文秘书,后任秘书长,并任中共海员工会支部宣传委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反帝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6月19日,香港、广州沙面租界二十万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成立罢工委员会,坚持罢工达十六个月,使繁荣的香港变成了“死港”,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梁祖谊作为海员工会的代表,参加了罢工委员会的工作。
6月23日,梁祖谊参加了由罢工工人、广州四郊农民、黄埔军校学员、青年学生共十万人举行的反帝示威大游行。游行队伍路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路(今六二三路)时,英法帝国主义水兵从沙面用机关枪向游行队伍开枪扫射,大批游行示威群众死伤于血泊之中。在大屠杀中,梁祖谊幸免于难。目睹帝国主义者的残暴罪行,更加激起了梁祖谊对敌人的愤恨,增强了献身革命,反帝救国的决心。他一再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更积极地投身予工人运动。
省港大罢工期间,香港有二十多万工人及家属涌向广州,他们的住宿、吃饭、学习、医疗等问题,全部由罢工委员会组织解决.,工作异常繁重。当时梁祖谊患有脚气病,行走不便,但他不辞劳苦,坚持日夜工作,经常深入广州石室(一德路天主教堂)、杉木栏等罢工工人宿舍区慰问罢工工人和家属,与他们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并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东国民党反动派举行反革命政变,派军队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广州工代会等革命群众组织,大批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被捕杀,白色恐布笼罩着广州,革命转入低潮,中共广东区委转移到香港,党的活动从此转入地下。在大屠杀中,梁祖谊幸及早转移,死里逃生当时,不少人出走日本、南洋各埠,还有少数人成了无耻的叛徒。梁祖谊家人亦为他以后的安危担心,劝他暂避,长兄祖诰表示愿筹款送他出国留学。但梁祖谊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要坚持革命。他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不愿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对家人的好意一一谢绝。其后,梁祖谊担任中共海员工会支部书记,并作为省委机关的工作人员,经常冒险来往于香港、广州之间,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划工作。并在广州租赁了六二三路横街的调元街十一号二楼住家,作为省委驻广州的秘密据点。
广州起义准备期间,起义领导人频繁召开会议,会议的保卫工作,均由梁祖谊组织布置。为了确保参会者的安全,会议地点不得不经常更换,因而增加了保卫工作的困难。但由于梁祖谊遇事机警,布置严密,会议从未发生意外。有一次,起义领导机关召开会议,由张太雷布置起义的准备工作。会议是沙面东桥边广东省邮政局一条运邮包的小邮政船上召开的。当晚,前往开会的同志发现有几个带着墨晶眼镜、呢帽、身穿黑府绸唐装衫,咀叼香烟,象暗探模样的人,在东桥附近走来走去,不禁有些担心。开会人员到齐后,梁祖谊最后上了船,大家看了他那身打扮,才恍然大悟。原来,东桥附近那几个暗探模样的人,是梁祖谊带领几位同志化装放哨,保护前来开会的同志。为了使会议开得更加保密、安全,梁祖谊指挥小船开到了东桥外的江面上,放下帆布,遮住船舱,停泊在几艘英、法帝国主义的小浅水舰中间,真是把会开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
广州起义前夕,张太雷、恽代英、杨殷等起义领导人在梁祖谊的住所调元街十一号召开会议,讨论研究了发起暴动的时间、打法,决定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组织人选。梁祖谊亲自布置了会议的保卫工作。
梁祖谊从事地下工作期间,组织纪律观念极强。1927年12月初,梁祖谊到香港执行任务,恰逢他的嫂嫂也在香港暂住,正准备回广州去。当时,正值广州起义前夕,发动起义的时间已经确定,梁祖谊明知嫂嫂在这个时候回广州去是很危险的。这个嫂嫂又是从小把祖谊抚育大的。梁祖谊虽然心里对嫂嫂的安危担忧,但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保证起义不发生意外,他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在即将动身回广州的嫂嫂面前不动声色,又不能示意劝阻。结果,嫂嫂回到广州后,正赶上广州起义打响,她家所在的仰忠街,正是敌人负隅顽抗的据点之一,至使全家被困两天后,才从枪林弹雨中避走到安全的地方。为此,事后梁祖谊还受到了嫂嫂的责难。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梁祖谊担任了工人赤卫队的指导员,率领广州三轮车工人参加了起义战斗。由于梁祖谊在起义前对三轮车工人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发动工作,与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暴动时,三轮车工人战斗异常勇敢,虽然伤亡很大,但斗志亦极为旺盛。
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形势更加艰险,梁祖谊依然作为省委机关的工作人员.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1928年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选举省委成员,并决定了分工。会上梁祖谊当选为省委委员兼中路、西路巡视员。
1928年底,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传达了该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的精神,并结合广东的情况,布置了全省的工作。
1929年初,梁祖谊到开平,在赤坎镇附近的村里召集开平党组织负责人开会,传达了“六大”的决议和纲领,提出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同时,还对党的农村工作作了具体指示。梁祖谊在会上旗帜鲜明地申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贫农、中农与富农发生利害冲突时,我们应该站在贫,中农方面。
1929年1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会议,重新对省委委员进行分工,梁祖谊分工负责巡视西江。
自广州起义失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梁祖谊经常来往于广州、香港、佛山、四邑和西江流域一带,指导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广东城乡,形势十分险恶,梁祖谊在好些地方经常遭到别人的迥避或冷遇,有的人甚至劝他变节投降,使他在一些地方无法久留。他在写给他的胞弟梁孝豫(即梁祖誉)的一封信中悲愤地说: “我在此只是暂时的,久住会令人家讨厌的,真的,一点不错,人家讨厌的面孔,已经在我面前表演好几次了。”“他们的颜色一日一日增加我的麻烦与厌恶!他们真是现代社会结晶的产儿啊!他们营营苟苟,与其他社会的一般人过那剥夺的生活,卑污的事业,而他们尤以为幸福光荣,合乎理性与道德的。”“他们想荐我在此过那同他们一样的卑劣的‘上层走狗’的生活呢!”
1929年初,梁祖谊作为西江巡视员,冒险进入国民党反动派在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一肇庆进行巡视,并秘密回家探望父亲一次,通过父亲了解肇庆和西江地区的局势。在广东省委被破坏前,梁祖谊是省委中最后一个进入西江的巡视员。
1929年2月28日下午二时半,梁祖谊在佛山接龙街信义烟店。与几个同志开会,因叛徒的出卖,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捕时,梁祖谊化名梁义。即日,被解至广州市公安局。佛山的党组织马上把梁祖谊被捕的消息向香港党组织作了汇报。广东省委接到汇报后,即派人送信到广州通知梁祖谊的胞弟,要求由梁祖诰出面设法营救。3月5日,梁祖诰等人接到消息,即托入暗中去、广州市公安局打听、调查,翌日接到回复,梁祖谊已于3月4日晚被杀害于广州市郊红花岗。就义时,年仅二十二岁。
梁祖谊补充介绍
梁祖谊,字孝质,祖籍广东省德庆县,世居高要县肇庆镇(现端州区)。1907年出生于肇庆西门后街。
梁祖谊性情沉实,寡言笑,酷爱学习。他在西门读完私立图始小学后,升上肇庆中学。上中学后,他勤奋好学、乐于帮助别人,而且学习上有一股很大的韧劲和钻研精神,无论学什么都不会半途而废。他不但各科学习成绩优秀,还是个象棋好手,并练得一手好书法,很受老师、同学和父兄赞赏。
1920年,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翌年。肇庆中学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潮不断高涨,肇庆中学的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 。梁祖谊也与同学们一起,积极宣传,并参加- - 、- 演说和提倡国货、 日货的行动,表现得十分活跃。
梁祖谊在肇庆中学读书期间,两广(粤、桂)军阀不断打内战,肇庆作为西江流域的中心枢纽,首当其冲百姓遭殃。当时梁祖谊家就曾被桂军败兵洗劫,学校也常常被军阀占驻,被迫停课。他曾愤然说:“军阀不除,民无宁日。他渴望有个比较安定的地方好好读书。1922年,他随在广州广雅中学当教务主任的兄长梁祖诰转学到广雅中学继续求学。
当时,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广雅中学已有一些师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梁祖谊和一些进步同学深受影响,也倾向革命,参加一些反帝爱国学生活动,并在学校组织了马列主义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反帝救国积极分子。
1923年,梁祖谊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夏,梁祖谊在广雅中学毕业。他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掀起了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潮。6月,为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省港工人实行大 。6月23日,梁祖谊与省港 工人、广州的农民、学生、黄埔军校学生等10万多人,举行- - 。当- 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面沙基的时候,遭到英、法帝国主义水兵的射击和军舰的炮轰,当场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轻伤无数。在这场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中,梁祖谊幸免于难,但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的暴行,更增强了献身革命、反帝救国的决心。1925年7月,省港 委员会成立,梁祖谊担任秘书长兼海员工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在这场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的省港大 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直到 胜利结束。省港大 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 ,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强大的领导力量和彻底的革命精神。
1927年4月,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叛变革命,在上海策划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 大屠杀。他们查封上海总工会,杀害无数共产党员、工人领袖和革命群众。不久,又指使党徒在广东等地进行同样的- 屠杀,梁祖谊幸及早转移而死里逃生。那时候,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有人- ,有人外逃,有少数人甚至成了无耻叛徒。接着,汪精卫策划“七一五”- 政变,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人”的- 口号,使革命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危险关头,家人都为梁祖谊的安全担心,劝他暂避,长兄祖诰并愿意筹款送他出洋学习。但梁祖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毫不动摇,对家人的好意一一谢绝。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坚持留下来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后任海员工会党支部书记。在- 下,他来往奔走于四邑、佛山以及省港各地,进行艰苦而危险的地下工作。
梁祖谊不但有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而且是个忠于党、组织观念很强、严于律己的好党员。自转入地下工作后,他就没有回家,唯一与弟弟梁祖誉联系也只用别名通信,曾偶然与弟弟见面也非常秘密,从来不把自己的住宿地址相告,每次都是由其他与革命有联系的同志带弟弟到会面地点。
1927年12月上旬,广州起义前夕,担任工人赤卫队指导员的梁祖谊经常与张太雷等领导人做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当他到香港执行任务时,明知在香港暂住的嫂嫂在这个时候回广州是不安全的,但他为了严守起义秘密,没有去刻意阻止嫂嫂的行程,致使嫂嫂回到广州后正赶上广州起义,而寓所在仰忠街,正是敌人负隅顽抗的据点之一,起义 声打响后,大嫂全家担惊受怕,被困了两天才从 林弹雨中走到安全地带。事后,梁祖谊被家人责怪。这充分体现了梁祖谊严于律己,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对革命忠心耿耿,无私无畏的崇高情操。
广州起义失败后,- 笼罩全省。1928年底,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扩大会议,梁祖谊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中路、西路巡视员。梁祖谊不但与敌人作机智、顽强的斗争,而且还坚定不移地与身边的动摇分子作斗争。1928年12月,梁祖谊从佛山写给弟弟的信中婉转地写道:他身边有的人的讨厌面孔已经在他面前表演好几次了,不能在那里久住了,他不能忍耐,这些人要他同流合污,他实在不能不走。这说明有些变节分子在威逼、利诱他叛变,阻挠他进行革命工作,但梁祖谊没有屈服,更没有变节,而是进入更秘密的地下革命工作中去。
1929年1月l8日,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会议,重新对省委委员进行分工,梁祖谊被分工负责巡视西江。
1929年1月下旬,梁祖谊到开平赤坎镇附近的里村召集开平党组织负责人开会,传达中共“六大”的决议和纲领,指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同时还对党的农村工作作了具体指示。他在会上旗帜鲜明地申明自已的观点:当贫农、中农和富农发生利害冲突时,我们应该站在贫、中农方面。
1929年初,梁祖谊到西江一带执行任务,路经肇庆时,曾抽空回家探望老父亲,但没有留宿。这是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以来首次回家,也是最后一次。
1929年2月28日,梁祖谊与几位同志在佛山接龙街信义烟仔店开会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即日被国民党 派押至广州公安局。经中共广东省党组织及其兄长等各方力量设法营救失败,于1929年3月4日深夜在广州市郊红花岗被敌人杀害,时年仅22岁。梁祖谊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梁祖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